緣緣
小兒推拿有不少推拿手法與成人的相似,但孩子臟腑嬌嫩,肌膚柔弱,耐受力差,只需要很輕柔的推拿就能達(dá)到不錯的效果。我們常會用到下面這些手法:
(1)推法
推法包括直推、旋推和分推三種。直推是用拇指指面或指側(cè)面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有時候也可能用食指和中指的指面做直線推動。旋推是用拇指面在穴位上做順時針方向的旋轉(zhuǎn)推動。分推是用兩手拇指的指面或指側(cè)面,從穴位中間向兩旁分向推動。給小兒推拿時,推的力道一定要輕,但是速度要快。直推和旋推每分鐘150~250下,分推每分鐘20~50下。
推的時候要注意:速度快但不能輕浮,力道輕但要落到實處。
(2)揉法
揉法是在穴位點上揉動,手指與接觸的穴位不分離,揉動時震動周圍的肌肉組織。操作時不特別強(qiáng)調(diào)方向,但力道比推法稍微重一些。揉法分為指揉法、掌揉法和魚際揉法三種。指揉法是用手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做揉動,掌揉法是用手掌著力于穴位做揉動,魚際揉法則是用大魚際著力于穴位做揉動。揉的時候速度也要快,頻率約為每分鐘160下。
(3)按法
按法和揉法一樣,也是針對“點”的操作。它是用拇指或手掌的掌根按在穴位上,再逐漸向下用力按壓的方法,手勁要比揉法更重,往往取穴時要下按到穴位最深處,然后發(fā)力。按法和揉法時常并用,稱為按揉法,這樣推拿效果更好。
(4)摩法
摩法是用手掌面或食指、中指的指面附著于一定部位上,以腕關(guān)節(jié)連同前臂,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環(huán)形移動的摩擦。小兒腸胃不好,腹部按摩時最常用到這種手法,一般要3~5分鐘。
(5)掐法
掐法是指用拇指指甲既快又重地掐在穴位上。在臨床上這種方法常常用于急救。我們常常聽到的“掐人中”就是這種方法。如果孩子高熱或驚厥,就要掐揉人中和老龍穴,用指甲蓋掐,指腹同時揉,就能迅速見效。
(6)捏法
捏法分二指捏和三指捏兩種。二指捏是用食指指側(cè)橫抵在皮膚上,大拇指放在旁邊的皮膚處,兩個手指共同捏拿肌膚,邊捏邊交替前進(jìn)。三指捏的捏法與二指捏一樣,只是多一個中指同時用力。小兒推拿中最常用到的捏法就是捏脊。
(7)運(yùn)法
運(yùn)法是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端按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環(huán)形推動。運(yùn)法是所有手法中力道最輕的,但速度比推法要慢一點,例如運(yùn)內(nèi)八卦,手掌面有酥癢感時效果最好。
(8)拿法
拿法是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腹,相對用力緊捏、提揉一定的部位。拿時動作要緩慢,有連貫性,不能斷斷續(xù)續(xù)。力道要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交替進(jìn)行。
(9)擦法
擦法是用大魚際或小魚際緊貼皮膚,稍用力下壓并沿上下或左右方向直線往返摩擦,使皮膚產(chǎn)生一定的熱量。擦?xí)r動作要連續(xù)不斷,壓力要均勻而適中。頻率約為每分鐘100次。
(10)吮痧法
媽媽用口在孩子穴位表面連續(xù)不停地吮吸20秒,稱吮痧法。這對孩子而言更像是媽媽的親吻,雖溫和卻有意想不到的療效。吮痧是幫助孩子排病氣最快速的方法之一,如果媽媽有口腔潰瘍或口腔有傷口,最好換其他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