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鵬
一、積累運用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字形不全正確的一項是(? ?)
A.洋溢 駕馭(yù)? ? 戒奢靡(mí)? ? 永不停滯
B.锃(zènɡ)亮 口角(jué) 雙引擎 鑒古知今
C.重磅 斡(wò)旋 物聯(lián)網(wǎng) 履(lǚ)職盡責(zé)
D.告罄 解(xiè)數(shù) 釘(dīnɡ)釘子 攻艱克難
【解析】
本題考查了考生拼音和漢字識別能力。做好本題每項仔細觀察字形和拼音。D項中“釘(dīnɡ)釘子”讀音應(yīng)該是“dìng dīng zǐ”;“攻艱克難”有誤,應(yīng)該改為“攻堅克難”,該項“艱”與“堅”是同音字,同音字是經(jīng)常容易出錯的,引起考生的注意。
【參考答案】D。
2.下列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白石與徐悲鴻盡管年齡懸殊,人生背景各異,藝術(shù)風(fēng)格大相徑庭,但絲毫不妨礙兩人成為藝術(shù)上的摯友。
B.王教授當年在德州住的時間很短,談及此地,只是浮光掠影,早已人地生疏。
C.因質(zhì)量過硬,實力超群,這款SUV的地位無動于衷,連續(xù)幾年都是銷量冠軍。
D.最近各地出現(xiàn)了不少個性鮮明的“網(wǎng)紅書店”,但在紛至沓來的顧客中,有不少是“到此一游”的打卡拍客。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對常用成語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
A項“大相徑庭”的意思是表示彼此相差很遠或矛盾很大。指事物區(qū)別明顯,意見、看法截然不同。
B項“浮光掠影”的意思是比喻觀察不細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一晃就過去了。也比喻景物景象飄忽不定,難以捉摸。
C項“無動于衷”的意思是心里一點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動心。
D項“紛至沓來”意思是形容紛紛到來,連續(xù)不斷地到來。結(jié)合成語的內(nèi)容和每個題干內(nèi)容,C項“無動于衷”可以換成“實力超群”。
【參考答案】C
3.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
A.“氣沖斗?!敝械摹岸贰薄芭!倍际切撬廾?,北斗衛(wèi)星導(dǎo)航系統(tǒng)名稱即來源于此。
B.習(xí)主席講話時曾引用唐詩“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其中的“鈞”與“錙銖必較”“一片孤城萬仞山”中的“錙”“銖”“仞”都是古代重量單位。
C.王羲之,東晉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其代表作《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D.鼎最初是炊具,后被視為傳國重器,成為國家和權(quán)力的象征,亦有變革之義。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是中華文明永恒的精神氣質(zhì)。
【解析】
本題考查了語文文學(xué)常識,A項考查了成語中的文學(xué)知識“星宿”,結(jié)合中國的北斗導(dǎo)航進行考查。這個說法是正確的。B項“錙銖”,均為古代重量單位,是相對很小的重量單位。錙銖用來比喻極微小的數(shù)量?,F(xiàn)代漢語用“錙銖必較”來形容非常小氣,也比喻氣量狹小,很小的事也要計較?!柏稹北疽馐侵腹糯L度單位,周制八尺,漢制七尺,引申義是測量深度。該說法是錯誤的。C項考查了書圣文化常識;D項考查了“鼎”的文化常識,該句表述是正確的。
【參考答案】B。
4.下列句子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電影《流浪地球》以其盛大的場景、震撼人心的故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B.為方便市民出行,德州市公交公司自5月27日起,增加了公交109路運營車輛,縮短了運營間隔時間。
C.在2019年蘇迪曼杯錦標賽上,中國隊和日本隊進行了爭奪冠亞軍的決賽,最終中國隊成功捧杯。
D.仔細觀察多彩生活,廣泛閱讀文學(xué)名著,適時記錄生活點滴,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解析】
這是一道客觀性辨析判斷題,要求從備選句中找出有語病的一句,解答時要細讀題干,根據(jù)幾種常見的病句類型進行分析,從而篩選出答案。C項中“成功”和“捧杯”意思重復(fù),刪去一個即可。
【參考答案】C。
5.默寫
⑴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ā兜怯闹菖_歌》)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沁園春·雪》)
⑶夜色漸濃,杏花搖曳,短笛一聲,不由讓人想起陳與義《臨江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詩句。
⑷很多人的名字來源于古詩文名句,請從下面人名中任選兩個,寫出詩文原句。
馬致遠 王若飛 謝冰心
陳省身 程千帆 屠呦呦
【解析】
本題考查對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識記能力。首先,前三小題都出自課內(nèi)必背的篇目,古詩古文內(nèi)容各半,所填寫的句子也都是同學(xué)們應(yīng)該較為熟悉的。這些名句都是在平時的教學(xué)中反復(fù)背誦和默寫過的,而且句子本身不存在艱深難寫的字,同學(xué)們寫出錯字和別字的可能性較小。其次,前三題的空格前都有句子作提示,這有助于同學(xué)們思路的連接和貫通。⑷題與前邊的不一樣,而是考查了名人名字引用的詩句,讓考生選擇兩個進行默寫。做好本題考生可以選擇自己熟知的,名句進行默寫即可。
【參考答案】
(1)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2)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3)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4)馬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王若飛: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
謝冰心: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陳省身:吾日三省吾身。
程千帆: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屠呦呦: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6.名著
(1)《紅樓夢》中林黛玉重建桃花社,時值暮春,眾人填寫柳絮詞。_________________(人名)寫下了《臨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fēng)卷得均勻。蜂團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fēng)頻借力,送我上青云!”請用兩個四字詞語概括此人形象特點。(4分)
(2)“他看重的是勞動者的尊嚴和自豪感。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人的勞動和創(chuàng)造才是最值得驕傲的。”“他”是路遙小說《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孫少平。(2分)
(3)俄國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_在其作品中塑造了諸多經(jīng)典文學(xué)形象,例如:奧楚蔑洛夫、別里科夫等。(2分)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名著的掌握能力。
⑴題考查了《紅樓夢》,對人物的判斷能力,考生結(jié)合詩句以及圖片進行判斷,判斷是寶釵,只要考生平時讀過原著基本能回答正確。
⑵題考查了考生對名著《平凡世界》的識記能力,“孫少平”是該書中的主人翁。
⑶題考查了考生對外國作家作品的識記能力,“奧楚蔑洛夫”是《變色龍》的主人公,作者是契訶夫。
【參考答案】
⑴薛寶釵? ?美麗端莊? 溫柔大方? 世事洞明? 世故圓滑? 追名逐利
⑵ 平凡的世界
⑶契訶夫
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題。
(一)
鵲橋仙·一竿風(fēng)月
陸游
一竿風(fēng)月,一蓑煙雨,家在釣臺①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注】
①釣臺: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傳東漢嚴光,曾隱居于此耕讀垂釣。
7.這首詞詞牌名是___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___的民間傳說有關(guān)。(3分)
8. 詞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狀況怎樣?(3分)
9. 對漁父這個形象,你怎么看?(3分)
【解析】
本題考查了課外古詩詞的理解能力。本詩是南宋詞人陸游寫的一首詞,詞中借一位棄絕紅塵,隱居江湖,不求名利,惟日日捕魚為生的漁父形象,來表達詞人英雄失路,不得不退居江湖的感慨和無奈,與一般的追求閑情逸致的隱士情懷有所不同。古詩詞的鑒賞可以從題目、內(nèi)容、寫作背景、寫作手法等方面去賞析。乾道七年十月,朝廷否決北伐計劃的《平戎策》,調(diào)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師北伐的計劃也毀于一旦,詞人感到無比的憂傷。隨后詞人騎驢入川,頗不得志。這首詞是詞人回到越州山陰故鄉(xiāng)(今浙江紹興)時所作。上片寫漁父的生活。首兩句描寫的是漁父的生活環(huán)境。“家在釣臺西住”寫漁父的心情同嚴子陵隱居垂釣一樣。接下來寫漁父雖以賣魚為生,但他遠離市場,賣魚還生怕走近城門,更不肯向紅塵深處追逐名利了。下片繼續(xù)寫漁父的生活。他潮生時出去打魚,潮平時系纜,潮落時歸家,生活規(guī)律和自然規(guī)律相適應(yīng),無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那樣沽名釣譽,利令智昏。結(jié)拍兩句承上片“釣臺”兩句而來。意思是說嚴子陵不免有求名之心,而我這“無名漁父” 比嚴子陵還要清高。了解上面的內(nèi)容考生根據(jù)的自己理解回答即可。
7題考查了詞的文學(xué)知識,“鵲橋仙”是詞牌名,詞牌中“鵲橋”與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有關(guān)。
8題考查了對詩歌理解,“我”是一個漁父,過著自給自足依靠打魚為生的清貧生活。
9題考查漁父的形象,是對整首詞的理解能力?;卮饡r結(jié)合詞的意思,以及作者生平去回答即可。
【參考答案】
7.鵲橋仙? 牛郎織女
8.“我”是一名漁父。披星戴月,櫛風(fēng)沐雨,潮漲便駕舟出發(fā),潮停就撒網(wǎng)捕魚,潮落即放歌回家。貧窮自在,遠離紅塵。
9.窮則獨善其身。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拋卻紅塵,獨守淡泊,親近自然,漁樵余生。
(二)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10.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⑴四時俱備()⑵沉鱗競躍()
11.本文是一篇美文,請從不同角度簡要賞析。
【解析】
本題考查了課內(nèi)的文言文,對課文的理解能力。
10題考查了考生的實詞解釋
(1)季節(jié)(時節(jié)? 時令)
(2)魚。
11.考查了考生對文章理解能力。考生可以從修辭角度、寫作手法等方面去回答即可。如本文從修辭角度是對偶,節(jié)奏鮮明,對仗工整。
【參考答案】
10.(1)季節(jié)(時節(jié)? 時令);(2)魚。
11.對仗工整,節(jié)奏鮮明;色彩斑斕,動靜結(jié)合;言簡義豐,耐人尋味;情景交融,忘情山水。
(三)
慧慶寺玉蘭記
戴名世
玉蘭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數(shù)丈,蓋二百年物。花開時,茂密繁多,望之如雪?;⑶鹨嘤杏裉m一株,為人所稱。虎丘繁華之地,游人雜沓,花易得名,其實不及慧慶遠甚。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為重客,則慧慶之玉蘭,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門晝閉,無復(fù)有人為看花來者。
余寓舍距慧慶一里許,歲丁亥春二月,余晝閑無事,獨行野外,因叩門而入。時玉蘭方開,茂密如曩時。余嘆花之開謝,自有其時,其氣機各適其所自然,原與人世無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蘭,意象漸衰,而在慧慶者如故,亦以見虛名之不足恃,而幽潛②者之可久也。花雖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記之。
【注】
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學(xué)家,曾任史官。
②幽潛:指幽居避世。
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12.下列與“不以人之知不知而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B.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C.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D.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3.下列句子與“為人所稱”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
A.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B.無復(fù)有人為看花來者。
C.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天子為動,改容式車。
14.翻譯下面句子。(3分)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為重客,則慧慶之玉蘭,竟未有知者。
15.文中寫兩處玉蘭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悟?
【解析】
本題考查了一篇課外的文言文。這篇文章把荒涼的慧慶寺玉蘭和熱鬧的虎丘寺玉蘭做了比較,名滿吳中的虎丘寺玉蘭已經(jīng)枯萎了,而默默無聞的慧慶寺玉蘭卻在荒涼的寺院中越來越茁壯,這使作者感慨很多。揭示出認識事物要靠自己的觀察,不可被表面的虛名所迷惑的道理,同時也告誠人們要完成人生的大使命成就一番大事業(yè),須隱才藏智,才能任重致遠。這篇散文借物喻理,以慧慶寺玉蘭與虎丘玉蘭作對比,明為寫花,實際上是寫世事的不平。理解了大體的意思后,考生對每一道題目仔細審題回答。
12題考查了虛詞“以”的用法?!耙浴敝饕袃深愑梅ǎ阂皇亲鼋樵~⑴相當于“把”。如: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冻鰩煴怼发葡喈斢凇坝谩薄H纾浩涫?,太醫(yī)以王命聚之?!恫渡哒哒f》⑶相當于“憑”。如:以軍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队薰粕健发认喈斢凇耙馈薄鞍凑??!比纾盒〈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恫軇フ搼?zhàn)》⑸相當于“因”、“由”。如:而吾以捕蛇獨存?!恫渡哒哒f》 二是做連詞⑴相當于“來”。如: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冻鰩煴怼发葡喈斢凇耙灾隆?。如: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冻鰩煴怼发窍喈斢凇叭绻薄H纾阂試??!恫渡哒哒f》。題干中的“以”應(yīng)該解釋為“因為”。A項解釋用來;B項解釋為因為; C項解釋為如;D項解釋為用。答案為B.13題考查了考生了文言文的句式的辨識。做好本題考生仔細觀察題干的句子“為人所稱”,“為”解釋為“被”是被動句,因此仔細觀察A句判斷句;B句是否定句;C句是判斷句;D句是被動句。答案是D .14題考查了考生重點句子的翻譯,翻譯時本著直譯為主,把單音節(jié)的字變?yōu)殡p音節(jié),注意特殊句式,按著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去翻譯。15題考查了考生對為主內(nèi)容的理解。文章以慧慶寺玉蘭與虎丘玉蘭作對比,明為寫花,實際上是寫世事的不平。
【參考答案】
12.B 13.D14.然而,不是朱先生因為(或憑借)太史的身份(或名望)而成為貴客的話,那么慧慶寺的玉蘭,終究沒有人知道。 15.通過兩處玉蘭花的對比,表達了不要被虛名迷惑,要靠自己的觀察體悟來認識事物,以及只有潛心鉆研,憑借真才實學(xué)才能走得久遠的感悟。
【譯文】
慧慶寺離閶門有四五里的距離,位置偏僻,附近很少有人居住。寺的西南面和北面,都是平坦的田野??滴跛氖?、四十三年之間,秀水朱彝尊先生租了幾間僧人的住房,在這里著書立說。朱先生曾是舊時的太史官,很有名望,又是江蘇巡撫宋公的貴客,宋公常常來登門拜訪。于是蘇州的上層人物由于巡府所看重的客人這層緣故,帶著美酒佳肴來拜訪的人絡(luò)繹不絕,于是慧慶寺玉蘭的名聲,一時間大為著稱。
玉蘭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兩株,好幾丈高,大概有兩百多年了。花開時,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⑶鹕揭灿杏裉m一株,歷來被人們稱道?;⑶鹗欠比A的游覽勝地,游客來往眾多,所以那的玉蘭花容易出名,其實遠遠不如慧慶寺的這兩株。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為貴客的話,那么慧慶的玉蘭,可能會沒有人知道。過了很久,朱先生離開了,寺門白天也是關(guān)閉著,不再有人專為看花而來了。
我的寓所離慧慶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閑來無事,獨自在野外漫步,便敲開寺門進去。時值玉蘭剛開,茂盛繁密與過去并無二樣。我贊嘆花開花落,自有一定的時節(jié),開謝盛衰的氣運機遇各自適應(yīng)自身的自然規(guī)律,原本與人事無關(guān),并不因人對它的知遇與否而決定它的盛衰與否?,F(xiàn)在虎丘的玉蘭,形神逐漸衰敗了,而在慧慶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見虛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獨處潛在厚實的卻可以保持久遠。花雖然輕微,而所寓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還有讓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