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云 冬寒
懷著一顆平凡之心,做好教育中的點滴小事。從教30年來,蘇州市吳中區(qū)寶帶實驗小學教師張華用樸素的教育理念,用不斷創(chuàng)新的教育實踐,將數(shù)萬個平凡的日子譜成了一曲動人的教育樂章。
“她,是魔法師,用真誠的愛這一魔術棒感化著每個孩子的心……”那次寫《長大后我就成了您》的命題作文,班級46個孩子中,30多個孩子不約而同地寫到想成為張老師那樣的老師。
學生發(fā)自內心的認可和喜愛,是張華無比珍重的教育“微幸福”。從19歲第一次踏上講臺開始,張華就將根深深地扎在了教育的原野上。在語文教育上,她悉心鉆研,創(chuàng)新求變,讓學習變得活色生香;在班級管理上,她更猶如技藝高超的鋼琴家,讓班里每一個小小的琴鍵協(xié)作,奏出和諧動人的樂曲。
在張華的眼里,“每一個學生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如果我們用愛守護,用智慧澆灌,那么開花結果總有時”。正因如此,她總能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捕捉每一個教育契機,春風化雨般地引導學生成長。她也總能以最巧妙的方式,創(chuàng)造機會,給學生賦能,幫助他們突破自我。
在別人看來,這是張華特有的魔法。她卻說:“我就捧著一顆心,來與孩子相處。我們交換的禮物叫‘關愛?!?/p>
全身心陪伴學生成長的同時,張華也在不斷地尋找各種教育合力,其中尤為重要的就是家長。
家校共育這顆火種早在她入職之初就種下了。當時一個孩子因為課堂表現(xiàn)不好,沒能加入少先隊,不知情的家長認為孩子受到不公正待遇,到學校和張華理論。第一次面對這種情況,張華束手無措,急得眼淚都要下來了。最終,一位老教師幫她解了圍。張華自此意識到,必須注重和家長的溝通,家校攜手,才能更好地育人。
從騎著自行車挨家挨戶家訪,到以視頻、照片等記錄學生成長;從組織家長走進班級,到為家長量身定制讀書沙龍、家長課堂、親子體驗活動;從定期撰寫每個學生的成長匯報,到數(shù)十萬字記錄家校聯(lián)系的《“精彩七巧板”的那些人,那些事》……這些年來,張華不斷創(chuàng)新形式,一步步將家長變成學校教育的合伙人。
分管學校德育處工作的她,還將自己的經(jīng)驗向全校輻射。2017年10月,在張華組織下,寶帶實驗小學成立了“凌霄父母樂學堂”。周五晚上,家長自由選擇參加喜歡的課程。2年中,樂學堂組織了近40次活動,參與家長累計5000多人。
張華的星星之火已經(jīng)點燃了越來越多家長的熱情。一起挖掘課程資源,主動承擔后勤工作,分享課程感悟……家長們正在從樂學堂的參與者變成主人。
一路走來,“懷著一顆平凡心,將教育中點點滴滴小事做好”的她,不僅成就了自己,獲得全國優(yōu)秀教師稱號,還帶動了更為廣泛的教師群體的成長。
2014年,在蘇州市和吳中區(qū)教育局領導的關心下,“智慧坊·蘇州市名優(yōu)班主任張華工作室”正式掛牌。張華利用課余時間總結“五鏡四一七巧板”工作法,撰寫教育博客,分享思考和實踐;帶領團隊開展儀式教育課題研究,帶動整個區(qū)域學校發(fā)展;組織線上線下沙龍,形成良性發(fā)展的學習共同體……智慧坊的輻射力不斷加強,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師正在成為教育一線冉冉升起的新星。
Q:這些年來,你感到教育領域有哪些發(fā)展變化?
A: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者不再孤單。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給教育打開了廣闊領域,給學生提供了學習的大課堂。現(xiàn)在很多單位、科研機構都對我們開放,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學習。越來越多的專家走進校園,給學生講課,教育資源變得異常豐富。家長也走進了課堂。社會、學校、家庭三結合的教育共同體正在形成。
Q:你取得成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其實,我本來是一個很不自信的人。大家的肯定對于我來說,一方面是一種動力,督促我努力做到名副其實;另一方面,也讓我更加相信自己,讓自己在更高的平臺上更多地思考和努力。我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只是憑著良心,把點點滴滴小事堅持做好。同時,對于工作過的兩所學校我充滿感恩。淳樸優(yōu)良的校風,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工作氛圍,是我成長的沃土。
Q:在新的起點上,你有怎樣的奮斗目標?
A:班主任經(jīng)歷,是我教育人生的幸福之源。小小的班主任,舞臺雖小,但責任重大;小小的教室,地方雖小,但空間無限。教育需要腳踏實地,也要仰望星空。堅守教育第一線,我將繼續(xù)付出熱情,付出智慧,用愛心傳遞幸福,用耕耘換取芬芳,攜手身邊的班主任共同描繪“情蘊芝蘭芳自醇,心念桃李總是春”的美好教育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