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500湖南省常寧市中醫(yī)院,湖南常寧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我國老年人的常見損傷疾病,多發(fā)于女性,老年人易骨質疏松,在遭受側方倒地或跌倒扭轉等外力情況下,易導致其股骨頸基底部至小粗隆下平面區(qū)域發(fā)生骨折,臨床醫(yī)學通常采用股骨近端髓內釘(PFNA)器械固定方式治療。以往研究顯示,股骨轉子間伴外側壁骨折可能一定程度上影響手術效果[1]。因此,針對PFNA治療股骨轉子間伴或不伴外側壁骨折的療效進行研究,總結如下。
2017年7月-2018年4月采用PFNA治療股骨轉子間伴或不伴外側壁骨折患者78例,對照組為股骨轉子間伴外側壁骨折36例,男11例,女25例,年齡50~80歲,平均(58.05±3.34)歲。研究組為股骨轉子間不伴外側壁骨折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齡49~81歲,平均(58.63±3.1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jīng)CT三維重建圖像均顯示,股骨轉子間伴或不伴外側壁骨折現(xiàn)象;②年齡48歲以上;③經(jīng)檢查無凝血或其他重要器官疾?。虎芩谢颊呒凹覍倬炇鹬橥鈺?。
排除標準:①精神障礙不能積極配合治療;②經(jīng)影像診斷有陳舊性骨折。
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PFNA治療,患者行全身麻醉后采取仰臥位進行手術,患肢展開約10°~16°的輕度內旋式,健側肢可向外展開,牽引其患肢復位在C型臂X線透光機下治療。若過程中出現(xiàn)復位異常等情況可借助頂棒輔助。選取患者股骨干方向從大轉子頂端約3 cm處做切口,大小在4~6 cm即可。位于大轉子頂點中心或稍外側點選取進針點,將其導針置入股骨髓腔后采用空心鉆將導針入口進行擴張,沿針插入PFNA主釘,然后拔出導針,采用瞄準器向下將導針置入股骨頸,使針與股骨頸中軸偏后下方平行,測量其近端處釘?shù)篱L度,將股骨外側皮質擴張打孔,打入螺旋刀片,再將瞄準器導向下打入遠端鎖釘,最后擰入主釘近端處尾帽即可[2-3]?;颊叱鲈好總€月進行1次隨訪,待患者骨折愈合后每3個月進行1次隨訪。
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完全負重時間、部分負重時間等指標情況,觀察兩組患者切口感染、螺釘松動以及骨折端移位等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不良事件發(fā)生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使用SPSS 20.0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對比:研究組住院時間、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負重時間、愈合時間對比:研究組完全負重時間、部分愈合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對比:研究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81,P=0.041,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對比(±s)
組別 n 住院時間(d)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對照組 36 18.69±3.24 59.31±5.43 231.42±15.28研究組 36 14.23±3.02 44.15±5.16 164.25±16.57 t 6.042 12.143 17.880 P 0.000 0.000 0.000
表2 兩組患者負重時間、愈合時間對比(±s,d)
表2 兩組患者負重時間、愈合時間對比(±s,d)
組別 n 骨折愈合時間 完全負重時間 部分愈合時間對照組 36 22.13±6.52 16.85±3.45 11.54±1.48研究組 36 17.26±4.02 12.34±2.16 8.23±1.02 t 3.815 6.648 11.049 P 0.000 0.000 0.000
表3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對比(n)
股骨轉子間骨折多發(fā)于老年女性,患者常伴隨著骨質疏松,為疾病治療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挑戰(zhàn),且該病死亡率較高,主要因患者長期臥床休息導致墜積性肺炎、褥瘡以及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并發(fā)癥情況。因此,患者面臨最危險的不是病發(fā),而是骨折后引發(fā)的骨折疾病和相應并發(fā)癥[4]。股骨轉子間主要是松質骨,在年齡增長過程中,骨質疏松易引發(fā)混著骨小梁微結構損傷,輕度承重會導致骨的連續(xù)性間斷現(xiàn)象,這可能是除外力損傷導致患者股骨轉子間骨折病發(fā)的重要原因。臨床醫(yī)學中通常采用器械固定方式進行手術治療,如動力螺釘內固定手術(DHS),該手術與傳統(tǒng)治療相比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也可減少術中并發(fā)癥和風險事件,但該方式手術時間較長、患者術中出血量較大,對患者造成較大手術創(chuàng)傷,且對骨折復位要求十分嚴格,這些因素均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
PFNA因其符合人體生物力學優(yōu)勢常用于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該系統(tǒng)構造較為特別,能夠承受股骨內側較大部分負荷,從而有利于降低患者股骨距區(qū)與頂棒結合處的壓力,為骨折愈合提供了良好環(huán)境。但在PFNA應用過程中并未對患者病情有明顯控制,為降低術中風險發(fā)生情況,研究顯示有較多不良因素影響手術治療效果。股骨外側壁的完整性是影響手術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PFNA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手術中患者出現(xiàn)外側壁骨折現(xiàn)象有21%的發(fā)生率,說明該治療方式同樣對外側壁會發(fā)生一定影響。該髓內固定系統(tǒng)對手術骨折復位要求減低,盡量避免術中發(fā)生損傷,引發(fā)手術風險事件[5-6]。
經(jīng)本次PFNA治療股骨轉子間伴或不伴外側壁骨折的療效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完全負重時間、部分負重和骨折愈合時間均少于對照組,且切口感染、螺釘松動以及骨折端移位等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PFNA治療股骨轉子間伴或不伴外側壁骨折均具有較好臨床效果,但外側壁不完整會影響整體手術效果,可增加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負重時間以及骨折愈合時間等治療風險,出現(xiàn)較多不良反應,值得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