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000江蘇省無錫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神經內科,江蘇無錫
腦梗死是臨床中的常見急癥,在中老年人群體中發(fā)病率較高,同時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通常認為腦梗死疾病的發(fā)生是由于患者腦血管阻塞,導致腦部血流循環(huán)產生障礙,出現神經功能缺損癥狀,該疾病發(fā)病突然,患者臨床癥狀集中表現為肢體癱瘓、口眼歪斜、言語不利等。對于此類患者治療常采取抗血小板聚集、穩(wěn)固斑塊、控制血壓和血糖、控制感染以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1]。為了進一步提升腦梗死患者臨床療效,本次研究分析聯合應用銀杏達莫與依達拉奉在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2016年8月-2019年1月收治急性腦梗死患者64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2例。觀察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40~80歲,平均(61.2±0.4)歲。對照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41~80歲,平均(61.3±0.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學術會議制訂的相關診斷標準;②經影像學確診。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腎、肝功能不全;②出血性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③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惡性腫瘤;④合并消化道出血。
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予以控制顱內壓、抗血小板聚集、穩(wěn)固斑塊、降纖、營養(yǎng)神經等常規(guī)治療,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給予控制血壓、血糖治療。在該治療基礎上對照組單獨應用依達拉奉治療,依達拉奉注射液20 mL聯合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并于30 min內完成,2次/d。觀察組應用依達拉奉聯合銀杏達莫治療,其中依達拉奉給藥方式同對照組,銀杏達莫注射液10~25 mL聯合0.9%氯化鈉注射液250~500 mL靜脈滴注,1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10 d為1個療程。
觀察指標:⑴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患者神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恢復至正常水平,且相關臨床癥狀全部消失;②有效:患者神經功能和自理能力等大部分恢復,且相關臨床癥狀較治療前顯著改善;③無效:患者神經功能和自理能力等并未改善,相關臨床癥狀無變化。⑵應用NIHSS神經功能缺損量表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評估,NIHSS評分越低神經功能缺損癥狀越輕;以ADL生活自理能力量表(BI指數)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自理能力實施評價,BI指數越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強。⑶安全性評價:治療前均給予血常規(guī)、生化常規(guī)等檢查。治療后復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腎功能(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視黃醇結合蛋白)指標。
統(tǒng)計學方法:數據利用SPSS 17.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NIHSS評分、BI指數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NIHSS評分、BI指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NIHSS評分、BI指數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治療安全性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以及組間對比,肝功能,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腦梗死是一種臨床中發(fā)病率較高的腦部循環(huán)障礙疾病,其發(fā)病急驟,且患者死亡率與殘疾率均相對較高,對于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是臨床中的急危重癥,對患者正常生活產生嚴重影響。近年來由于人們飲食結構以及生活方式的變化,腦梗死的臨床發(fā)病率也呈現出顯著的上升趨勢,特別是在廣大中老年人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臨床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腦梗死疾病的發(fā)病機制以及用藥治療方案等也愈加重視。有報道指出[2],腦梗死疾病產生是由于患者腦部血管阻塞或形成血栓等誘發(fā)的腦組織血流量異常減少,最終引起一系列臨床后遺癥以及并發(fā)癥等,同時腦梗死也是臨床中的多發(fā)病與常見病。臨床治療常采取抗血小板聚集、穩(wěn)固斑塊、控制血壓和血糖、抗感染和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等相關治療措施,然而總體療效不滿意。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銀杏達莫注射液屬于銀杏萃取物,臨床中廣泛應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預防與治療中。除此之外,在腦梗死患者治療中還需要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修復,以改善生理功能,提高凝血活性和纖溶酶活性,這也是提升腦梗死患者治療效果的有效途徑。銀杏達莫注射液屬于現代純中藥制劑,是由銀杏葉中的提取物與雙嘧達莫所組成,能夠對血栓形成產生良好的抑制性作用,并且廣泛應用于臨床心腦血管類疾病患者的治療中。銀杏達莫注射液中所含有的總黃酮成分具有良好的擴張冠狀動脈以及腦血管等功能,應用于腦梗死患者治療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由于腦部缺血而引發(fā)的相關臨床癥狀以及記憶功能。該藥物中所含有的雙嘧達莫能夠對血小板聚集產生抑制性作用,同時可對各類組織中含有的磷酸二酯酶形成抑制性作用,可發(fā)揮拮抗血小板活性等作用,同時可抑制血栓素形成。在一項大鼠的長期性毒性研究中結果顯示,通過腹腔注射銀杏達莫持續(xù)30 d,未見明顯不良反應。銀杏達莫注射液通過靜脈滴注給藥,合理控制靜脈滴注速度,患者不易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有研究中指出,患者偶見輕微嘔吐、頭暈以及心絞痛等癥狀,停藥后無需對癥治療即可自行消退。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BI指數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BI指數對比(±s)
組別 n NIHSS評分(分) BI指數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2 8.16±0.24 2.24±0.30 42.03±2.15 86.26±6.17對照組 32 8.20±0.31 4.52±0.26 41.76±2.37 72.59±5.26 t 0.365 4.296 0.573 6.917 P 0.095 0.000 0.087 0.000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腎功能指標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腎功能指標水平對比(±s)
組別 時間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 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 肌酐 尿素氮 胱抑素C β2-微球蛋白 視黃醇結合蛋白(U/L) (U/L) (μmol/L) (μmol/L) (mg/L) (mg/L) (mg/L)觀察組 治療前 32.43±5.21 30.06±4.62 81.43±5.26 4.21±0.27 1.12±0.03 1.41±0.12 42.62±3.17治療后 31.64±6.07 31.43±7.04 83.06±3.62 4.15±0.31 1.21±0.05 1.37±0.14 40.39±4.67對照組 治療前 32.09±6.17 31.43±2.79 80.95±7.16 4.26±0.31 1.10±0.06 1.43±0.10 41.86±4.07治療后 30.27±5.81 30.57±4.33 82.07±4.96 4.15±0.17 1.09±0.04 1.39.0.13± 40.57±4.62
依達拉奉屬于一種有效的腦保護劑,主要功能在于清除自由基,并緩解脂質氧化反應,有助于延緩患者神經細胞受損,腦梗死患者在急性發(fā)作期內通過應用依拉達奉,有助于抑制腦梗死周邊局部血流量的減少,通過靜脈給藥有助于抑制患者腦水腫以及腦梗死進展,同時能夠顯著緩解腦梗死患者發(fā)病后伴隨的相關神經系統(tǒng)癥狀,能夠對遲發(fā)性的神經元死亡形成抑制性作用,且依拉達奉通過靜脈滴注給藥其治療安全性較高。
通過聯合應用依達拉奉和銀杏達莫有助于發(fā)揮兩者協同作用,兩種藥物配伍使用不僅能提升治療效果,同時聯合用藥的安全性較高,并且在改善患者預后以及提升療效和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同時NIHSS評分和BI指數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未出現不良反應。提示,腦梗死患者治療中聯合應用銀杏達莫與依達拉奉,能夠顯著提升臨床療效,且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腦梗死患者治療中通過聯用銀杏達莫和依達拉奉可取得滿意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并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