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工業(yè)大學附屬中學分校 李懿楠
小城的樣子,零零碎碎的只言片語是串不起來的,也是眼觀鼻、鼻觀心觀不來的。小城,好巧不巧的是我喜歡的樣子。無論是市中心擁擠的灰色馬路,還是鄉(xiāng)間的蒙塵小道,都恰好在最舒服的位置。熱絡的人情交織在世俗的風土里,別有一番味道。
現(xiàn)在的小城在盛夏里,早起的陽光照顧著這片土地。此時的行人不復往日的匆忙,慵懶的氣息彌漫在空氣里,只有早班的公交車輕快無比。我靠在窗邊,看著窗外的變化,數(shù)著路過的站臺,牢記下一次相遇,遺忘上一段美麗。
不過可惜,上車下車都在同一座城里,兩點一線間似乎沒有什么特別如意。因為總是會忘記,這兩個點周圍不同的鄰居。踩著熾熱的陽光下車,也許是幸運,笨重的吉他擋不住的腳步卻迷失在輕快的琴音里。駐足欣賞的不只是旋律,還有接受陽光炙烤的勇氣。
經(jīng)過96個臺階,快速迷失在人群里,就像細細的銀針掉落在大海里。日上三竿,小城的人開始漸漸填充著疏松的城市。
正午時分,輕車熟路地漫步在街頭巷尾,咬著這家的吸管,品嘗那家的零食。環(huán)繞四周的擁擠被美化成熙熙攘攘,不小心踩掉了誰的鞋子,弄掉了誰的手機,小城的熙熙攘攘就又變成擁擠了。懷著一絲惻隱逃離,念著一封手寫信,貼著郵票寄回黃昏。
現(xiàn)在的小城仍在盛夏,窗簾遮不住的余暉叫醒午間瞌睡蟲。清醒后推開窗,聆聽遠處火車開走的轟鳴,和著山崖的鳥啼,消失在林間的濃密枝丫里。
晚間的清風吹過紙張的文字,吹過書籍的段落,最終落到筆筒里,揚起一陣文風愜意。走過崖道,最窄處雙手撐起便可橫亙于此。崖壁的裂縫里有時有澗水路過,然后消失無影。彎彎繞繞的山路下來,就是寬闊的小道——起碼比擁擠的馬路要寬。小道的另一側(cè)就能看到低矮的小丘和高速公路的邊沿。稍微前行,看得到市郊的馬路,馬路邊就是條繞城河。抬腳踩在為保護行人而砌起的石臺上,石臺淹沒在遠處的地平線,卻和傍晚的夕陽反了方向,一步步走,用來消食的傍晚就這樣一點點消磨在數(shù)不清的石臺上了。
夜晚應該趴在窗邊,祈禱溫柔的雨不要在這個時辰落下,這樣才能眺望星空——有時的星空并不熱鬧,孤寂的星星像寶石一般閃著冰冷的光澤,讓人不由自主地伸手,卻怎么也握不住,握不住那一方落寞。
小城,幸運地成為我喜歡的樣子,連接起繁華和淡雅的紐扣,一晃,就扣了14年。
原諒我就這樣輕易地將這座城定義為小城。其實,它大到14年都逛不夠,小到盛不下一顆思鄉(xiāng)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