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帥 朱彩瑩
摘要:達·芬奇是是意大利學者、藝術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科學家、發(fā)明家、畫家?,F(xiàn)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杰作《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巖間圣母》等作品,體現(xiàn)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他認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對象是人體,人體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畫家應以人為繪畫對象的核心。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天文學家、發(fā)明家、建筑工程師。他還擅長雕塑、音樂、發(fā)明、建筑,通曉數(shù)學、生理、物理、天文、地質等學科,既多才多藝,又勤奮多產,保存下來的手稿大約有6000頁。他全部的科研成果盡數(shù)保存在他的手稿中,愛因斯坦認為,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fā)表的話,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關鍵詞:文藝復興;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
達芬奇出生于1425年,在佛羅倫薩附近,一個叫芬奇的鎮(zhèn)上。達芬奇14歲時,全家搬到佛羅倫薩,父親送他去委羅基奧畫室開始學習繪畫。達芬奇是一位科學巨匠:在光學、軍事、機械學方面、在水利工程學、地質學上,都有貢獻。為后來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等人的科學研究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他還研究鳥的飛行,在1483年到1486年間,達芬奇繪制了一幅飛行器草圖,雖然草圖十分完美,但由于人提供不了足夠的力量,無法實際應用。他還是一位解剖專家,達芬奇為了了解人體結構的真正奧秘,他親手解剖過三百多個尸體,才有了那個著名《維特魯威人》圖的問世,在為繪畫藝術做出貢獻的同時為外科解剖做了很大的貢獻。
一 空氣和環(huán)境透視觀點
在他的學徒生涯中,達芬奇創(chuàng)造了一種自然的藝術觀念,并形成了一些理解。這些理解是通過他的繪畫表達出來的。他說,“事物不是處在真空中,而是被環(huán)境包圍,因此對事物的表現(xiàn)就不能缺少環(huán)境;物體在空間里運動,但空間不是空的,他被空氣和光所籠罩?!边_芬奇依靠這一信念,以一種新的方式構思繪畫,通過光線、色彩、物體和環(huán)境的反射來表達體積和形式。他以一種奇怪的記憶,即“空氣透視”或“環(huán)境透視”,放棄了文藝復興早期透視的僵硬。這是一個空間的表示,在這個空間里,物體在空氣和光線之間的近實遠虛,物體越遠,就越小,越不確定,就越被淡藍色的薄霧所覆蓋。這也是繪畫史上的“薄霧法”。達芬奇走進大自然,觀察那里的氣氛。他發(fā)現(xiàn)空氣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厚度分成不同的層次。然后他畫了精確的插圖。這些插圖很有藝術性。
這種奇怪的技巧首先在《受胎告知》作品中被嘗試。在這幅畫中,人物的身體是由漸進的手法組成,即沒有輪廓,顏色包裹在明亮的霧中。這幅畫的新奇之處在于,達芬奇沒有使用虛假的輪廓線,也沒有使用傳統(tǒng)的透視網(wǎng)圖來獲得三維的感覺。
二 借助同一種顏色的不同色調來實現(xiàn)立體
列奧納多達芬奇的另一個奇特的技巧是通過使用同種顏色的不同色調和明暗的對比來突出人物,這樣形式就有了三維立體的感覺。達芬奇以這種奇特的方式理解了空間,并且根據(jù)光影層次的變化和光的反射以及人物本身的特性,實現(xiàn)三維空間,比十五世紀的幾何透視更為自然。
三 "精神活動"的再現(xiàn)
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達芬奇的人物形象活躍而充滿氣息,自然的動作,優(yōu)雅而和諧,構圖飽滿而莊重。達芬奇自己寫道:“好的畫家必須畫兩件重要的東西,人和他的頭腦,前者是容易的,后者是困難的,因為它必須用肢體的動作和運動來表現(xiàn),沒有什么比它更清楚了。”達芬奇與其他藝術家相比確實是杰出的。這是由于他對自然、光和環(huán)境的研究、人物形象的現(xiàn)實、肉體的形狀以及構圖的嚴肅性。最奇妙的是“他通過對象的心理反應、表情和行動來重現(xiàn)精神活動的不尋常的能力。"他重新創(chuàng)造精神活動的技巧反映在他的《最后的晚餐》,這幅畫在米蘭圣瑪麗教堂餐廳的墻壁上。它描繪了耶穌和他的十二個門徒在逾越節(jié)前夕共進晚餐的故事。耶穌傷心地把手放在桌子上,示意一個門徒背叛了他。畫家抓住這一時刻來表達它。強調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人物情感的變化也十分豐富。耶穌說有人背叛了他,就在門徒中引起騷動。有些人表示他們對耶穌的忠誠,有些人想知道他們是誰,有些人問問題。整個畫面顯示出不安。叛徒猶大往后退縮,手里拿著錢包。
“最后的晚餐”創(chuàng)作過程
在溫莎帝國圖書館里,有一個用鋼筆畫的草圖習作。它是基于傳統(tǒng)的構圖。猶大坐在桌子的一邊。圣約翰在耶穌旁邊。這篇草圖最后被放棄了。后來,達芬奇又在威尼斯大學美術館畫了一幅紅色粉筆畫。草圖比較粗糙,但它顯示了最后晚餐的最終布局。下面的字符用清晰的標識標記。但猶大仍獨自坐在桌子的左邊,圣約翰也在耶穌旁邊睡著了。
最后在回執(zhí)中,第一層用石膏涂在墻上,使顏料和墻壁更牢固地粘合在一起。在一塊修補上,發(fā)現(xiàn)了素描的痕跡。素描畫在石膏底子上。"一條極其簡潔的紅線,用光滑的畫筆描繪,根據(jù)他的布局勾勒出人群的輪廓和形狀。”然后在素描上涂上石膏粉,在石膏粉上涂上一層底漆,是鉛白色的。
《最后的晚餐》的特色
1、從構圖上看,十二門徒排成一排,都面向觀眾,尤其是耶穌坐在中間,其余的分成三組,分別位于耶穌左右兩側。這種排列方式是非常獨特的,因為其他畫家的構圖都有一個共同點。要把猶大和門徒分開,使他孤立。這會讓人暢通無阻,也不會有懸念讓人去思考。然而,達芬奇的繪畫作品將突出人們的注意力,讓人們有了想象力和空間。
2、看著這些人物,他先前提到他抓住了一個瞬間。人物有著不同的表情、神態(tài)和動作,表現(xiàn)出強烈的戲劇性??匆d在中間,因為窗外的光線照射顯得格外突出。
3、從空間的角度來看,畫的立體透視使人似乎感覺看畫的人在畫中的房間里,而耶穌正在用餐,尤其是窗外的景色為畫增加了更多的深度。
四、小結
達芬奇的藝術理念可以說為后世留下了非常寶貴的財富。后來的畫家從達芬奇那里學到了人體結構的真正奧秘,對繪畫藝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對醫(yī)學解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畫《最后的晚餐》中,因為其他畫家在構圖上有一個共同點:將猶大與門徒分開,并將他置于孤立的位置,這樣人們就一覽無余,而沒有引起人們思考。然而,達芬奇這幅畫的構圖卻讓人充滿了懸念,給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作者簡介:
黃帥,學校:延邊大學美術學院,年級專業(yè):2017級繪畫;
朱彩瑩 ,學校:延邊大學美術學院,年級專業(yè):2017級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