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維利,公為紅,王 坤
(山東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101)
身痛逐瘀湯是清代名醫(yī)王清任《醫(yī)林改錯》[1]中的五大逐瘀湯之一,己入選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100種古代經(jīng)典名方目錄[2],原文記載,“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總名曰痹癥。明知受風寒,用溫熱發(fā)散藥不愈;明知有濕熱,用利濕降火藥無功。久而肌肉消瘦,議論陰虧,隨用滋陰藥又不效。至此便云:病在皮脈,易于為功;病在筋骨,實難見效。因不思風寒濕熱入皮膚,何處作痛。入于氣管,痛必流走;入于血管,痛不移處。如論虛弱,是因病而致虛,非因虛而致病?!欧筋H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湯”。組方為白秦艽一錢,川芎二錢,桃仁三錢,紅花三錢,甘草二錢,羌活一錢,沒藥二錢,當歸三錢,靈脂二錢(炒),香附一錢,牛膝三錢,地龍二錢(去土),水煎服。據(jù)學者邱隆等[3-6]考證,清代1兩約合37.3 g,每處方折合現(xiàn)代劑量約92.5 g,適宜成顆粒劑,便于患者服用。
身痛逐瘀湯顆粒至今未見有關制劑提取方面報道,本實驗以川芎和當歸中阿魏酸和紅花中的羥基紅花黃色素A含量為評價指標,對提取工藝進行了優(yōu)化,現(xiàn)報道如下。
儀器:FA1204C電子分析天平(上海天美天平儀器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LC-15C泵,SPD-15C檢測器,島津Shimpack VP-ODS(C18柱,250 mm×4.6 mm,5 μm)。
對照品:阿魏酸(10 mg,110773-201614);羥基紅花黃色素A(10 mg,111637-201609)圴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試劑:乙腈、甲醇和磷酸為均為色譜純,水為重蒸去離子水,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藥材:均購自濟南漱玉平民大藥房有限公司。
2.1 水提正交試驗設計
分別按身痛逐瘀湯顆粒處方稱取白秦艽18.5 g,川芎37 g,桃仁55.5 g,紅花55.5 g,甘草37 g,羌活18.5 g,沒藥37 g,當歸55.5 g,靈脂(炒)37 g,香附18.5 g,牛膝55.5 g,地龍(去土)37 g,共9份,每份計462.5 g,參考相關文獻[7-9],選取加水量、提取次數(shù)與時間3個因素,每個因素3個水平,進行L9(34)試驗,以提取液中阿魏酸和羥基紅花黃色素A含量為指標進行評價,因素水平表見表1。
表1 因素水平表
2.2 阿魏酸和羥基紅花黃色素A含量測定[10-11]
2.2.1 色譜條件 色譜柱:島津Shimpack VP-ODS(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A)乙腈-0.05 %磷酸(B)遞度洗脫,檢測波長0~15 min,210 nm;15~100 min,290 nm;50~50 min,254 nm,流速:1.0 ml/min;柱溫:30 ℃;進樣量:20 μl,遞度洗脫系統(tǒng)見表2。
表2 梯度洗脫系統(tǒng)
2.2.2 對照品溶液制備 分別精密稱取阿魏酸和羥基紅花黃色素A對照品適量,置入棕色量瓶,加50 %甲醇制成每1 ml含阿魏酸8 μg和羥基紅花黃色素A 100 μg的溶液,即得。
2.2.3 供試品溶液制備 精密移取提取液10 ml,水浴蒸至近干,加50 %甲醇20 ml,分次轉(zhuǎn)移至25 ml量瓶,超聲處理(功率200 W,頻率50 kHz)30 min,冷卻至室溫,加50 %甲醇至刻度,取續(xù)濾液即得。
2.2.4 陰性樣品溶液制備 按身痛逐瘀湯顆粒提取方法制備陰性提取液,方法同2.2.3項,得陰性樣品溶液。
2.2.5 線性與范圍 取阿魏酸和羥基紅花黃色素A對照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以濃度C(μg/ml)為橫坐標,峰面積(A)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阿魏酸回歸方程為A=398 301C-206 698,R2=0.9996;在1.516~13.644 μg/ml濃度范圍內(nèi),阿魏酸峰面積值與濃度具有良好線性關系;羥基紅花黃色素A回歸方程為A=550 306C-272 081,R2=0.9997;在20.01~181.26 μg/ml濃度范圍內(nèi),羥基紅花黃色素A峰面積值與濃度具有良好線性關系。
2.2.6 精密度試驗 取阿魏酸對照品溶液(7.58 μg/ml)與羥基紅花黃色素A對照品溶液(100.7 μg/ml)分別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連續(xù)進樣6次,峰面積RSD為0.47 %與0.62 %,儀器精密度良好。
2.2.7 重復性試驗 取身痛逐瘀湯顆粒樣品6份,按“2.2.3供試品溶液制備”,進行含量測定,計算阿魏酸和羥基紅花黃色素A含量RSD,含量RSD為1.56 %與1.31 %,方法重復性良好。
2.2.8 穩(wěn)定性試驗 取同一身痛逐瘀湯顆粒溶液分別于0,3,6,9和12 h進樣,記錄峰面積,計算峰面積積分值的RSD,結(jié)果RSD為1.15 %與1.23 %,供試品溶液在12 h內(nèi)穩(wěn)定。
2.3 最佳工藝確定
正交試驗結(jié)果見表3,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4。以提取液中阿魏酸和羥基紅花黃色素A含量為提取評價指標,影響因素大小均為A>B>C,因素A2與A3、B2與B3、C2與C3均無明顯差別,直觀最佳工藝為A3B3C3(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80 min),綜合考慮,優(yōu)選工藝為A2B2C2(加7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60 min)。
表3 正交試驗設計與結(jié)果
表4 羥基紅花黃色素A含量方差分析
2.4 工藝驗證
稱取身痛逐瘀湯顆粒處方中各藥材6份,每份462.5 g,分別按A3B3C3(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80 min)和A2B2C2(加7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60 min)各提取3次,結(jié)果見表5。
表5 提取工藝驗證試驗結(jié)果表
結(jié)果表明,直觀工藝與優(yōu)選工藝無明顯差異,最終確定提取工藝為藥材加7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60 min,該提取工藝驗證3次,阿魏酸和羥基紅花黃色素A含量穩(wěn)定。
3.1 古代經(jīng)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簡化注冊審批管理規(guī)定經(jīng)典名方制劑的制備方法應與古代醫(yī)籍記載基本一致,為保持經(jīng)典名方傳統(tǒng)醫(yī)藥的特點,結(jié)合處方中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質(zhì),選擇了水提取法,通過預實驗發(fā)現(xiàn)藥材浸泡24 h后吸水量約為藥材的2倍,浸泡時間多于30 min時對提取結(jié)果幾乎沒有影響,為了提高提取效率,藥材均浸泡30 min。根據(jù)預實驗結(jié)果,加水量于藥材量5倍與多于8倍量藥材時,提取效果均不理想。故正交試驗提取中加水量6、7、8倍量3個水平進行了正交試驗設計優(yōu)選,并對處方中藥材的有效成分阿魏酸和羥基紅花黃色素A含量做了測定,優(yōu)選出了較為合理的提取工藝。
3.2 身痛逐瘀湯顆粒由十二味中藥組成,提取液成分復雜且極性跨度大,當歸、川芎共同主要成分是阿魏酸,紅花主要成分是羥基紅花黃色素A,采用梯度洗脫可使檢測峰得到良好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