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星
合唱能啟迪心智、凈化心靈,是一種集體性的聲音藝術表現(xiàn)形式,合唱中和諧、統(tǒng)一、干凈的聲音給人以美的享受。近幾年,各級各類學校大力開展合唱活動,各種合唱比賽屢見不鮮,合唱呈蓬勃發(fā)展之勢。筆者所在的學校近幾年也開展了合唱活動,但在合唱訓練中常發(fā)現(xiàn):(1)合唱中,單聲部旋律演唱時低音下不來;(2)合唱中,單聲部旋律演唱時高音上不去;(3)聲部之間配合不默契,和聲效果不好;(4)合唱中出現(xiàn)雜音,聲音不夠純凈;(5)合唱聲音干癟,不夠彈性,缺乏應有的色彩等音準的問題。著名合唱指揮家楊鴻年先生說過:“沒有良好的音準,其他一切都談不上?!贬槍@些音準問題,筆者總結出五個合唱音準訓練方法,行之有效。
一、胸聲訓練——解決演唱時低音下不來的問題
胸聲是歌唱的基礎,是核心,也是關鍵。胸聲訓練就是用感受胸腔的振動來找到低音的訓練。胸聲的練習原則要用中低音來練習,也就是說,胸聲訓練比較容易練出松通有厚度的中低音,這也是由聲音的特性決定的:只有胸腔共鳴才能發(fā)出厚重的低音。
合唱團的學生都是經(jīng)老師挑選進入合唱團的,具備唱歌的條件,但大部分學生沒進行過聲樂專業(yè)的訓練,更不懂得專業(yè)的發(fā)聲方法,必須從專業(yè)的發(fā)聲方法胸聲訓練開始,找到聲帶閉合、胸部支點的感覺進行正確的歌唱。如在剛開始排練二聲部F調(diào)《山楂樹》低聲部,當唱到小字組A音時,學生聲音出現(xiàn)白或者出不來聲音,這時筆者是這樣做的:(1)用說話的感覺先找到聲帶閉合,以e、i等音練習;(2)在聲帶閉合良好的基礎上,逐步找胸部支點的感覺;(3)練習o,再練習u,體會喉頭穩(wěn)定向下的力量,喉嚨的擴張打開;(4)用較小的氣息和音量發(fā)e,u等音,體會聲帶邊緣震動;通過以上四個步驟的訓練,學生找到了低音。
在教會學生用正確的胸聲訓練找到聲帶閉合的發(fā)聲后,針對合唱團學生大部分零基礎的實際情況,筆者注重基本功的訓練,大部分時間讓學生跟著鋼琴,結合胸聲訓練二度、三度、四度、五度、六度、七度、八度音程以及半音階的構唱,在慢練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聽辨能力,找到各音程之間的距離感,形成一定的音準概念。
聲音的訓練沒有速成,只有扎扎實實打好基礎,日復一日地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訓練,才能取得進步。通過長期的胸聲訓練,打開了學生的喉嚨,建立了正確的歌唱狀態(tài),找到了合唱中的低音,形成了正確的音準概念。
二、打哈欠訓練——解決演唱時高音上不去的問題
合唱是聲樂的藝術,唱出松通有頭腔共鳴的高音是專業(yè)聲樂的需要,也是合唱的基礎與前提。打哈欠訓練,就是讓學生在半打哈欠時的狀態(tài)下進行高音的訓練。女高音歌唱家奎娜·馬里奧說過“忍住打哈欠的那種打開感”是正確發(fā)聲的前提。半打哈欠時,鼻腔、咽腔、喉腔的肌肉三個腔體處于通暢狀態(tài),喉頭下放,舌根底下的會厭處于立直狀態(tài),共鳴通道和呼吸通道暢通無阻。半打哈欠狀態(tài)下容易唱出高音。
沒有聲樂基礎,沒有進行過專業(yè)聲樂訓練的學生,唱高音時往往出現(xiàn)喉頭緊的毛?。ㄒ话銢]經(jīng)過聲樂訓練唱高音時都會出現(xiàn)喉頭緊的通?。?。研究表明:半打哈欠時的喉嚨處于最放松的打開狀態(tài)。半打哈欠訓練就是讓學生喉嚨處于最放松的打開狀態(tài)時進行高音的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如在排練女生三聲部《回娘家》這首作品時,高聲部最高的音為小字2組的G音,唱了很久,高音還就是上不去。這時筆者聯(lián)系起自己唱高音時的感覺,要求學生這樣做:(1)找到半打哈欠的狀態(tài)保持住,這時咽腔會擴張,軟腭自動上抬,笑肌抬起,頭腔、鼻腔、咽腔、喉腔自然會打開;(2)把氣沉下來,感覺身體里就像有一個通道,在橫膈膜對氣息有足夠的支撐力的情況下用U音進行高音發(fā)聲練習。半打哈欠訓練很快就讓學生找到了進入頭腔,集中在眉心處的高音。
三、和聲訓練——解決和聲效果不和諧的問題
合唱是一門多聲部聲音的藝術,既有橫的旋律進行,也有縱的和聲的進行,和諧、干凈的和聲效果是合唱藝術追求的終極目標。和聲訓練就是先單獨找到歌曲聲部之間由縱的方向構成的各種和聲類型訓練好,再進行歌曲的合唱訓練。大三和弦及小三和弦,一般在合唱歌曲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因而,在合唱作品時之前,筆者會對學生先進行大三和弦及小三和弦的和聲訓練,提高學生感受大三和弦及小三和弦和聲效果的能力,訓練時必須要求學生養(yǎng)成一邊聽自己唱的聲音,一邊聽和聲的習慣,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和聲內(nèi)心聽覺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單獨的和聲進行,聲音不會跑;但真正合唱歌曲旋律進行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低聲部的學生跟著高聲部的學生“跑”的情況。因而,單獨的和聲訓練與旋律進行時隨時傾聽和聲效果的習慣訓練非常必要。
如排練女生二聲部合唱《葡萄園夜曲》作品時,就容易出現(xiàn)低聲部的學生跟著高聲部的學生“跑”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筆者是這樣做的:(1)進行二聲部發(fā)聲訓練,當高聲部唱四二拍的12 334 5565432 11-‖時,低聲部唱17(7是低八度)112 3343217 (7是低八度)11-‖,先分開聲部訓練,等熟悉自己的旋律后,再兩個聲部一起唱;(2)“貼著唱”,和聲不能喧賓奪主,所有聲部要“高位輕聲”,即便低聲部是主旋律,低聲部同學也不能用很強的聲音,應該控制好自己的聲音,發(fā)出易于與其他聲部融合的聲音;(3)在各個聲部熟悉掌握自己的旋律后進行合排時,筆者帶著低聲部學生同時與高聲部學生清唱旋律,低聲部學生在筆者的帶領下,能夠更加大膽、自信的唱,當兩個聲部旋律磨合得較好時,進行歌詞的演唱,經(jīng)過多次的訓練,低聲部學生找到了演唱時和聲的感覺,唱出了協(xié)調(diào)和諧的聲音。
四、直聲訓練——解決合唱中的聲音不夠純凈的問題
合唱講究聲音的協(xié)調(diào)和統(tǒng)一,直聲訓練產(chǎn)生的有共性、干凈、明亮、有穿透力的聲音正是合唱所追求的聲音。直聲訓練就是發(fā)聲后保持狀態(tài),在不要讓聲音出現(xiàn)抖動的情況下,加強直聲強弱的力度控制,力求達到聲音的一致性的訓練。采用直聲訓練比較容易產(chǎn)生共性,獲得干凈明亮有穿透力的聲音。筆者在訓練中讓學生持續(xù)唱長音發(fā)出的就是直聲,訓練中做出漸強或漸弱的指揮手勢,讓同學們跟著老師的指揮手勢,控制氣息唱出漸強或漸弱的聲音,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發(fā)聲“動力源”丹田腹肌控制力。
如在合排女生四聲部《美麗的夏牧場》歌曲時,出現(xiàn)了聲音散、音量較大的現(xiàn)象。針對這種情況筆者這樣處理:(1)讓第四聲部同學持續(xù)唱1,然后第三聲部加進來持續(xù)唱3,接著第二聲部加進來持續(xù)唱5,最后第一聲部加進來唱1(高八度);(2)在長音訓練過程中,所有合唱同學自由呼吸,同學之間學會互相傾聽自己所演唱的聲音和整體合在一起的效果;(3)在音準掌握較好的情況下,再進行聲音力度對比訓練,筆者做出漸強或漸弱的指揮手勢,同學們跟著老師的指揮手勢,控制好氣息唱出漸強或漸弱的聲音。通過這樣的直聲練習后,再運用到歌曲排練中,學生演唱作品時的聲音統(tǒng)一了,合唱團獲得了純凈、明澈的音質(zhì)。
五、愉悅訓練——解決合唱聲音干癟,不夠彈性,缺乏色彩的問題
合唱是聲音的藝術,更是情感的藝術。學生演唱聲音干癟,沒有彈性,是因為情感沒到位。愉悅訓練就是在合唱訓練時教師要創(chuàng)造出寬松、愉悅的環(huán)境進行訓練。采用愉悅訓練,讓學生“放飛”了想象,打開了“心靈”,學生能盡情地演唱。好的合唱聲音必定是富含情感色彩的聲音,因此,在合唱訓練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出寬松、愉悅的環(huán)境進行訓練,盡力讓學生“放飛”想象,打開“心靈”,激發(fā)出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自然就能得到悅耳、有色彩的聲音。
合唱訓練都是圍繞著教師進行,教師是合唱團的核心。合唱中音準出現(xiàn)的問題往往由多種因素決定,教師要善于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弄清影響音準的因素,分析出現(xiàn)問題的根源,最終才能訓練出和諧、統(tǒng)一、干凈的合唱聲音。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