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補習班老師,能掙多少錢?香港給出的答案是,每年8500萬。讓人驚嘆的補課老師收入背后,藏著香港社會變遷的密碼。
當補習班老師,能掙多少錢?香港給出的答案是,每年萬。讓人驚嘆的補課老師收入背后,藏著香港社會變遷的密碼。
在許多人心中,老師就算不清貧,也絕不算是有“錢”途的職業(yè)。但這些,在香港都不成立。
2015年時,有補習機構邀請時年僅28歲有“補習天王”之稱的林溢欣加盟。有人測算,以林溢欣的生源量,這份合同每年能為他帶來8500萬港幣(約合7700多萬人民幣)的收入。年收入8500萬港幣是什么概念?2018年,特區(qū)行政長官年薪也不過500萬港幣,全港所有雇員工資中位數是每月1.75萬港幣。也就是說一個香港普通人,要工作差不多350年,才能頂得上林溢欣一年在補習班的收入。更可怕的是,林溢欣拒絕了這個合同,他在社交媒體回應,“我有能力養(yǎng)活我和我的家人。”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這個回應頗有風骨。但其實是,林溢欣并不缺錢,他也補充到“多5000萬、8000萬,于我無別”。
事實上,香港做出名氣的補課老師大都不缺錢,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補課老師的廣告,衣著光鮮。講出名氣來的老師基本一課難求,電話約到三年后。
甚至有牛津大學畢業(yè)的法學畢業(yè)生,放棄做律師,而轉行當補課老師,只因為補課老師賺錢更快、更多。
為什么香港的補課老師這么賺錢?因為,香港補習文化很夸張。在香港,各式各樣的補習機構加起來有近千家,課余時間,學生們背著書包在大街小巷里的補習班穿梭。1996年,香港有補習經歷的學生還只有34.1%,十幾年后這個數字變成了72.5%。
在香港街頭,無意間就會看到巨型的補習班廣告牌
有調查顯示,今年暑假,就有差不多40%的家長為子女報了暑期興趣班及補習班,超過10%報了超過六個補習班。哪怕剛來香港,也很難不被這種全民補習的氛圍感染。為讓兒子盡快適應香港的學習節(jié)奏,一名從內地移居香港的媽媽就曾訴苦,跑遍銅鑼灣的補習機構,才敦定了一家相對便宜的英語補習機構,每課時恢費600港幣。
補課老師的高薪水,當然來自學生家長的口袋。據估計,香港學生一年交的補習費就超過20億港元,要知道,全港未成年人也就120萬左右。事實上,許多香港家庭月均單科補習FF銷就在2000港元上下。
其實,瘋狂報補習班,只不過是香港普通人困頓生活的一個側面。
香港樓市,我們已經談了太多,今天就不兌了,今天主要說教育。雖說香港有好幾所全求頂尖高校,香港考生考港大比內地考生考清畢要容易的多。但香港社會公認的八所公立高陵,每年招生人數固定為1.2萬人,外加部分公開大學,一年全港招錄的本科生也就1.6萬人左右。香港每年參與相當于內地“高考考試”的人數約為六萬,也就是說,錄取率也就20%~30%。
而據教育主管部門數據,2018年內地本科錄取率為43.3%。這可能出乎許多人意料,香港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實際上比內地要低。這樣就陷入一個漩渦。能不能上名牌大學,大概率取決于上的是不是名牌高中,而要上名牌高中,得有名牌初中打底,一層一層往下推,想要孩子考上好大學,家長們得從幼兒園時期就開始發(fā)力。甚至更早一點,由于一些名牌幼兒園只招1月份出生的孩子,父母們連懷孕都得算清楚。
而香港公立中小學學校呢?雙語、游學、實踐,連放假都和國外看齊。高中階段,在下午4點,就放學了,這直接導致——想要考出好成績,就要上補習班,不去補習班,怎么能在大學激烈入學競爭中勝出。況且,你不補習,別的人都在補習?!把a習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一名香港老師分析,這是一場“軍備競賽”,別無退路,一放假就進入補習生活才是常態(tài)。
其實,香港的補習文化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當時,整體教育普及率遠不如今天,公立大學比今天還少,大多數香港人根本沒有上大學的機會。那時正是香港經濟騰飛的時期,得益于轉口貿易、制造業(yè)興盛,據1982年的統(tǒng)計數字,當時小小的香港有10項產品的出口額居世界首位。正是這樣蓬勃的經濟,為勤奮的香港人提供了無限可能。
香港1982 年尖沙咀街頭
即便沒有上大學,但只要掌握一定的專業(yè)技術,一樣能找份不錯的工作,因為到處都需要人。沒上過大學的人如何掌握專業(yè)技術?針對成人教育的夜校應運而生。比如,著名香港演員周星馳在1982年高中畢業(yè)后,就曾進入TVB演員培訓班的夜校學習表演。等到內地開放,大量香港普通員工隨搬遷的工廠進入內地,一些香港的管工、技術工人到內地就成為了管理人員。
發(fā)展到后來,面向學生的補習班反而越來越多,因為香港變了。1997年香港回歸時,經濟規(guī)模超過1.2萬億人民幣,差不多是北上廣深等九個內地前沿城市GDP之和。而今天,上海、北京、深圳都已將香港甩在身后,廣州也在香港身后緊追不舍。2019年第一季度,香港的GDP增長率僅為0.5%。而深圳增長率為7.6%,上海增長率為5.7%,北京增長率為6.4%,廣州增長率為7.5%。在大盤子增長越來越慢的情況下,能提供的機會當然有限。
再細看產業(yè),才能發(fā)現(xiàn)真正的問題。早在2009年,香港就提出要鞏固四大支柱行業(yè)(金融、旅游、貿易及物流、專業(yè)服務),并致力發(fā)展六大優(yōu)勢產業(yè)(文創(chuàng)、醫(yī)療、教育、創(chuàng)科、檢測及認證、環(huán)保),實現(xiàn)經濟轉型。但時至今日,四大支柱產業(yè)仍然在GDP中占據優(yōu)勢地位(56%),十年里,六大優(yōu)勢產業(yè)則從7.5%微升到8.9%,金融等服務業(yè)固然是金領行業(yè),但能提供的就業(yè)崗位有限。但更可怕的是背后的房地產,香港房地產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占比也在40%左右,而且香港公共收入嚴重依賴于土地交易和房地產相關稅收(2016年為32%)。香港已經連續(xù)第九年位居房價最難負擔城市首位,一個中等收入家庭不吃不喝要20.9年才能買起一套普通住房。
年輕人,整天愁著賺錢買樓,整個社會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受到壓抑。幾乎難以想象,互聯(lián)網這樣一個大蛋糕,香港都沒分到幾杯羹。
騰訊在2000年最危難的時候,李嘉誠的“二公子”李澤楷投了110萬美元,拿到20%的騰訊股權??善荒旰?,他又以1260萬美元把這些股權“賤賣”給了南非MIH公司。如果不賣的話,將是一筆高達600億美元左右的財富,這幾乎是中國香港科技創(chuàng)新的一個隱喻。在一個專業(yè)的投資機構網站查詢發(fā)現(xiàn),投資機構北京有3599家、廣東3590家、上海3273家,香港只有343家。連香港本土科技公司也評價:香港VC投資天使輪的很少,似乎本地人都不相信香港公司能做好。
瘋狂補習班,只不過是香港今天困境的折射而已。缺乏活力,增量有限,大多數人只能在存量里搏斗。畢竟,教育還是實現(xiàn)向上流動的最佳途徑,文憑還是一塊敲門磚。(綜合自網絡)(編輯/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