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潔,張 雙,解樹珍,宋昱林
(山東省千佛山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000)
哺乳期乳腺炎是產(chǎn)褥期常見的疾病,常發(fā)生于初次分娩后的3~4周[1]。資料表明,產(chǎn)后婦女急性乳腺炎發(fā)病率達9.5%~16%[2]。該病主要由乳管部分阻塞、乳頭皮膚破損或皸裂、乳汁淤積、乳房受壓、產(chǎn)乳過多、未及時喂哺、細菌感染等因素造成,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發(fā)熱、乳房脹痛、壓痛、局部腫塊、全身乏力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可進展為局部膿腫,影響乳汁排出,大大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生活質量及母乳喂養(yǎng)率。長期以來,臨床上在治療乳腺炎時經(jīng)常會采用抗生素治療,但由于抗菌類藥物種類較多,且應用比較廣,很容易引起一些不良反應,從而影響到療效[3]。在本次研究中,我院應用乳房手法按摩聯(lián)合抗生素對觀察組的40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F(xiàn)將治療及過程進行如下報道。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7年6月~2018年6月間在我院治療的80例哺乳期乳腺炎的患者。年齡22~43歲,平均(27.5±4.1)歲;其中初產(chǎn)婦72例,經(jīng)產(chǎn)婦8例;順產(chǎn)者48例,剖腹產(chǎn)32例;體溫情況:37~38℃34例,38~39℃40例,39℃以上6例。腫塊大?。? cm×2 cm~4 cm×6 cm。病程最短1天,最長7天。實驗室檢查患者血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增高,均經(jīng)臨床及超聲波檢查確診?,F(xiàn)將這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有40例患者。兩組患者在病程和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方法
我院使用抗生素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使用的抗生素為頭孢哌酮舒巴坦鈉,用法及用量:100 mL的生理鹽水中加入3 g頭孢哌酮舒巴坦鈉,靜脈滴注,每日用藥2次,連續(xù)用藥3~7天。
1.2.2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方法
我院聯(lián)合使用抗生素(使用的抗生素及用法用量均與對照組相同)和乳房手法按摩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
1.2.2.1 手法按摩
患者取平臥位或側臥位,充分暴露胸部。操作者清洗雙手,戴口罩、雙手涂抹潤膚油或石蠟油,操作者左手固定于患側乳房根部,托住乳房,右手四指掌面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輕輕向乳頭方向推擠、按摩,適量力度,10~20次。繼之反復揉摩乳房腫塊,將操作者右手的示指和拇指分別放于患側乳頭根部外1~2 cm處,然后用指腹向下向內有節(jié)律的按壓;手指固定,沿著乳頭依次擠壓各個乳竇,以排出乳房內淤積的乳汁,排空乳房。
1.2.2.2 按壓穴位
對神門、胸腺、乳腺、肩井、膻中等穴位進行按壓,力道由輕到重,注意避開硬腫部位,3次/d,10~20分鐘/次。
①痊愈:經(jīng)過治療,患者乳房乳房疼痛、有腫塊和發(fā)熱等癥狀完全消失,其乳汁排出通暢。②有效:經(jīng)過治療,患者乳房內乳房疼痛、有腫塊和發(fā)熱等癥狀得到一定的緩解。③無效:經(jīng)過治療,患者未達到上述標準??傆行?有效率+痊愈率。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采用Pearson卡方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 77.5%。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疼痛緩解時間和抗生素使用時間(d,±s)
表2 兩組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疼痛緩解時間和抗生素使用時間(d,±s)
哺乳期乳腺炎起病急、病情進展較快,不及時治療容易導致化膿性炎癥,需要手術切開排膿,加重患者的痛苦并影響哺乳[5],西醫(yī)認為,此病主要由于各種原因導致乳腺管堵塞,繼而乳腺管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因此多數(shù)患者均單獨使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殺滅作用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如頭孢哌酮等,但效果一般。乳房手法按摩通過以特殊手法按摩產(chǎn)婦乳房以及按壓相關穴位,可有效疏通乳腺導管,從而使乳房腫塊變小、消失,將積乳排出。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乳房手法按摩聯(lián)合應用抗生素的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獨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的對照組患者。這說明乳房手法按摩聯(lián)合應用抗生素治療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