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蒙達爾紀,是一座美麗而古老的城市。這里風景秀麗,風情雅致。在雷特列街15號,有座中國旅法勤工儉學蒙達爾紀紀念館,這是湖南唯一自管、自有的海外紅色紀念館,2016年8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這是一棟有故事、有溫度的寓所,與湖南血脈相連,見證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美好初心。
1918年,毛澤東、蔡和森等在長沙創(chuàng)建新民學會,他們提出“開展大規(guī)模的自由研究”,發(fā)起和組織赴法勤工儉學運動。青年毛澤東雖未親赴法國,但想方設(shè)法為赴法青年們籌集旅費,還兩次趕往上海為他們送行。他們滿懷激情、依依惜別,一張張泛黃的照片,見證了老一輩革命家為救國救民追求真理的初心。
蔡和森、李維漢、向警予、蔡暢等,在蒙達爾紀度過了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1920年7月6日至10日,他們在蒙達爾紀的杜吉公園召開會議,他們明確主張組織共產(chǎn)主義政黨,實行無產(chǎn)階級革命和無產(chǎn)階級專政。這群滿懷激情的湖南青年,發(fā)出了“改造中國與世界”的豪情吶喊。
這群年輕人當中,有位“霸蠻”的湖南人——蔡和森。在半年不到的時間里,他“猛看猛譯”《共產(chǎn)黨宣言》等一批馬克思主義著作,為中國革命尋求真理,付出了驚人的艱苦努力。妹妹蔡暢曾回憶說:“我還清楚地記得,只要一推開簡陋的宿舍門,就能看到蔡和森坐在窗前閱讀,他蒼白瘦弱,因為哮喘而不時劇烈地咳嗽!”9月16日,蔡和森給毛澤東寫信,希望“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毛澤東回信說:“你這一封信見地極當,我沒有一個字不贊成?!边@是建黨先聲,也是時代強音。在他們的書信往來中,中國革命的道路漸漸清晰。在他們的影響下,許多人堅定地選擇了共產(chǎn)主義道路。
收獲信仰的同時,蔡和森也收獲了愛情。1920年5月,蔡和森和向警予在蒙達爾紀正式結(jié)婚。他們的結(jié)婚照,僅僅是并肩坐在草坪的長椅上,共同捧著一本打開的《資本論》。人們將他們的結(jié)合稱為“向蔡同盟”。回國后,他們帶著革命的火種,分赴全國各地播撒紅色的種子。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賣,向警予在武漢被捕。5月1日,這個全世界勞動者的節(jié)日,向警予換上在蒙達爾紀結(jié)婚時穿過的油綠色旗袍,走向刑場,奮力高唱國際歌。得知警予犧牲的噩耗,蔡和森失聲痛哭。他將最深情的呼喚留給已離去的警予:“偉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沒有死,你永遠沒有死!你不是和森個人的愛人,你是中國無產(chǎn)階級永遠的愛人!”1931年,蔡和森也因為叛徒的出賣而英勇犧牲。這對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最早的黨員夫妻,用一生踐行了當初的承諾與誓言。
時光走過百年,革命精神不曾褪色。2019年3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愛麗舍宮,同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參觀中法建交55周年和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周年圖片展,讓我們的目光再次聚焦蒙達爾紀這座小城。陳列在中國旅法勤工儉學蒙達爾紀紀念館里的每一張照片,都是那段光輝歲月的最好見證,都能讓我們真切觸摸到那一群探尋真理、追求進步的有志青年的最美初心,必將激勵我們沿著他們的足跡在新的征程上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