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涉春
摘 要 澳洲堅果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經濟價值,有著“干果之王”的稱號,其果樹已成為當前新興的主要種植果樹之一。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一些問題不斷出現,如管理技術缺失等,大大降低了澳洲堅果的果實品質與產量。基于此,以廣東省佛岡縣為例,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分析和探討了澳洲堅果的栽培管理技術要點,為種植者提供相應的參考。
關鍵詞 澳洲堅果;栽培;管理;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S664.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8.009
澳洲堅果根系分布淺,抗風能力弱,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較嚴,適生氣溫10~30 ℃,最適宜氣溫15~30 ℃,低于10 ℃或超過30 ℃對堅果生長不利,在年降雨量1 000~2 000 mm的地區(qū)生長快,結果較好[1]。廣東省佛岡縣氣候、地質條件優(yōu)越,境內低山,丘陵大多在海拔300 m以下,屬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全年平均氣溫20.8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2 210 mm,無霜期229 d,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非常適合澳洲堅果的種植。佛岡縣從2012年開始引進種植澳洲堅果并獲得成功,已把它作為調整產業(yè)結構的一項重要產業(yè)來抓,2015年成立的佛岡智壟農業(yè)有限公司,在佛岡縣石角鎮(zhèn)龍?zhí)链褰⒘艘粋€集引種、試驗、示范、推廣為一體的連片面積為23.3 hm2的澳洲堅果種植示范基地,其中苗木繁育場面積0.6 hm2。到2019年,全縣共引進26個品種,篩選出株型好、生長快、結果早、坐果率高,產量高、品質好的7個主要品種:A16、桂一、660、695、南亞3、788、OC,適宜在佛岡縣推廣種植。通過示范推廣,農民群眾目前對種植澳洲堅果的積極性較高,其在全縣種植面積超過333 hm2,已逐步成為佛岡縣新特色的主導型農業(yè)產業(yè)之一。
1 栽培技術要點
1.1 選地
選土層厚1 m以上,泥土疏松,排水好的旱田、山地或丘陵種植。堅果為淺根系樹種,容易受風害,選地時應避開臺風區(qū)和風口區(qū)。
1.2 備耕
平地種植翻整成壟,挖好排水溝,穴式定植;山地宜帶狀開墾成等高梯地,如穴式定植,定植后逐年隨壓青改土擴穴,最好依等高線挖成1 m寬、1 m深的壕溝,定植后平整成3 m寬左右的梯地。
1.3 挖穴
種植的規(guī)格,株行距可根據地塊實際靈活掌握,采用5 m×6 m或4.5 m×5.5 m株行距,即每667 m2種植22~27株。種植穴長、寬、深一般為0.6~0.8 m,挖穴時把底土、表土分開堆放,定植穴挖好后曝曬30 d才回土,回土先回表土,之后再回心土,穴底先放雜草20 kg左右,撤上少量生石灰,再用25 kg垃圾肥或有機肥與挖出的其他表土全部混勻回穴,回穴時層層壓實,回完土后穴位形成高出地面約20 cm的土堆,定植穴要在14 d前回好穴,讓埋穴的有機質充分腐熟、穴位泥土沉實。
1.4 選種
澳洲堅果樹很有可能出現的自交不孕現象,故可選擇已篩選出的適合佛岡縣種植的A16、桂一、660、695、南亞3、788、OC等高產、穩(wěn)產品種交叉搭配混種。
1.5 定植
用環(huán)保植樹袋培育的種苗全年時間內均可種植,佛岡縣最適宜在立冬以后立夏之前定植,同時需選定陰天進行。平地定植在土堆中央挖一小穴,把植樹袋放進定植穴,前后左右校齊苗木,使整片橫直成行(山地宜品字形種植,以利通風采光),然后回土?;赝習r要一邊扶正苗木一邊回土,要分多次回土,每次回土要分層壓實,最后回土要比植樹袋土團高2~5 cm,回土后在苗木周圍蓋土形成直徑約1 m寬的深碟形樹盤,并在樹盤上蓋雜草,最后每株淋定根水約20 kg,定植后30天內無大雨,約隔3 d淋透水一次,定植苗木較大時,應用竹木作架固定,防止被風吹歪松根而降低成活率[2]。種植后需將嫁接的綁扎薄膜拆除,樹盤外覆蓋干草保水,同時可減少雜草生長。
2 管理技術要點
2.1 改土
改土以12月至次年2月為好,從定植穴向外逐年擴改,每年擴改寬1 m左右,深度同定植穴一樣或稍深。當年擴改位置與上年連通,擴穴改土,表土與底土分開堆放,回土回表土。回坑時,坑底放約20 kg雜草(綠肥)和50 kg塘泥,每坑再用10 kg農家肥,復合肥、磷肥、石灰各1 kg和泥土混勻分層埋入壓實,回坑后坑位要比未挖地面高出15 cm左右。
2.2 施肥
1~4年幼齡樹,每株每年施農家肥20~30 kg,并要加施復合肥、氮肥等。1年齡樹每株每年加施復合肥0.5 kg,以后每株每年以0.5 kg逐年遞增,10年齡樹每株每年加施復合肥5 kg左右,20年后每株加施9 kg,1年齡樹加施氮肥50 g,以后每年每株以50 g遞增,5年后每株每年加施氮肥500 g。無機肥隨有機肥施下全年用量的50%左右,其余視生長情況每隔1~2個月將攻梢肥、壯花壯果肥、采前采后肥分次施下。施肥沿樹冠滴水線挖長1 m,寬20~30 cm,深10~15 cm的線溝撤施,施肥后蓋土,高溫干旱季節(jié),最好化肥兌水(1%~3%)施用。堅果抽梢,葉面噴施0.1%~0.3%磷酸二氫鉀,0.1%~0.3%優(yōu)質尿素1~3次。在抽穗至盛花期,用0.1%硼砂、0.1%~0.3%磷酸二氫鉀、0.1%~0.3%優(yōu)質尿素噴施。
2.3 除草與間套種
除草每年可進行3~5次,最好選擇2月、5月、7月、9月、11月進行,切忌使用草甘磷等除草劑,因為堅果樹對除草劑極為敏感,很容易造成藥害,最好采用人工或割草機除草。頭幾年可間種大豆、花生等矮桿經濟作物,增加收入。
2.4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在每年5月和9月(或是收獲果實后)進行。整形修剪時,剪去交叉重疊枝、徒長枝、枯枝、病蟲枝、寄生枝以及內堂的叢生枝和收獲后遺留在結果枝上的果柄軸。根據株型控制生長高度,進行短截或截頂開“天窗”或株行間樹冠相接后,進行適當的回縮修剪,每次修剪的總枝葉量不宜超過樹冠的1/3。
2.5 病蟲鼠害防治
2.5.1 病害防治
常見的病害有速衰病、葉枯病、莖干潰瘍等。防治方法:1)加強管理,控制肥水合理施用,提高樹勢,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并嚴格控制產量;2)有潰瘍斑的枝條盡量剪除,果穗發(fā)病,解袋后剪除爛果及發(fā)病部位,用藥液處理傷口,藥液干后換新袋子套上;3)及時清除田間病枝條、果穗,帶出園外集中銷毀;4)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使用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25%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適用殺菌劑進行防治。
2.5.2 蟲害防治
常見的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粉虱、介殼蟲、薊馬、蝽橡、灰象甲、卷葉蛾等。防治方法:1)農業(yè)防治,通過合理施肥、適時灌溉、冬季清園等措施,壓低蟲源發(fā)生基數;2)生物防治,利用自然天敵和生物多樣性以蟲治蟲、以菌治蟲等天敵控害;3)物理防治,利用聲、光、熱、電等器械誘殺防治害蟲,如黑光燈、性引誘劑等進行誘殺,人工采卵、摘繭、清掃幼蟲等人工捕殺害蟲;4)化學防治,按藥品使用說明采用針對性的化學殺蟲劑進行防治。
2.5.3 鼠害防治
老鼠在澳洲堅果果實胚固體化后開始取食為害,嚴重時造成堅果完全失收。防治方法:1)鏟除果園及其附近的雜草,保持果園清潔;2)剪除樹冠下垂到地面的枝葉,保持至少50 cm的高度;3)樹干綁縛表面光滑的薄膜,阻止老鼠上樹取食;4)堅果成熟脫落季節(jié),每天傍晚之前收凈地面落果,防止老鼠夜間取食;5)定期捕鼠和誘殺老鼠、投放毒鼠毒餌;6)果園養(yǎng)貓。
2.6 收獲
澳洲堅果從開花到完全成熟脫落約需210 d,堅果一般在3—4月開花,9—11月成熟,既可人工采摘,也可待果實成熟落到地面后分期撿收,早熟果也要撿收,收回果實一般要在1 d內脫除外果皮殼,脫殼后連曬7 d就可暫時貯藏或進一步加工銷售[3]。
3 結論
澳洲堅果現階段已成為佛岡縣主要的經濟果樹之一,因此要加強對其種植管理技術的研究和完善,進而為種植戶提供相應的參考,在保證堅果質量和產量的同時,增加種植戶的經濟收入,為產業(yè)發(fā)展水平的整體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譚秋錦.中國澳洲堅果產業(yè)發(fā)展現狀及問題與對策[J].農業(yè)研究與應用,2015(1):62-64.
[2] 楊為海,王維,曾輝,等.澳洲堅果不同種質果實數量性狀的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11,32(8):1434-1438.
[3] 王維,楊為海,張明楷.澳洲堅果種質資源果實性狀研究[J].熱帶農業(yè)科學,2011,31(2):11-16.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