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風了
所謂摳圖式設計,就是通過遮罩將圖片遮擋起來之后,再進行局部摳圖,從而只露出一小部分的圖片內容,這樣既可以達到“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又能體現出豐富的層次感。這一手法在海報設計中經常被使用。這里首先放出一個效果圖,然后再簡單介紹—下制作過程(圖1)。
啟動Photoshop(本文以CS5版為例),創(chuàng)建一個國際標準紙張A4大小的新文件,并填充淺灰的底色。接下來打開背景圖片,全選復制后,切換到新文件上再按Ctrl+V鍵粘貼,復制的圖片會自動創(chuàng)建一個新圖層。按Ctrl+T鍵調整背景圖片的大小,使其居中排列。
在圖層面板中,按Ctrl鍵不放并點擊圖片圖層的圖標,將自動全選該圖片。此時再新建一個空白圖層,并在選區(qū)中填充上白色,從而將底下的背景圖片完全覆蓋。接著通過選取工具及文字工具,畫出一個大方框,輸入相應的文本和一個巨大的字母符號(本例為字母“A”)。Photoshop默認字號最大為72點,不過我們可以手動輸入字號,比如輸入360點,從而得到超大字母符號(圖2)。
最后通過魔棒工具快速選中方框及字母符號(注意先將其轉換為普通圖層),按Delete鍵進行刪除操作,則相應區(qū)域的背景部分顯示出來,從而得到前文所示的摳圖效果。
當我們用十分復雜的圖片作為海報的背景時,添加文字就變得很麻煩,因為文字會被背景干擾,變得很不明顯。如果背景圖片不能替換,這時我們不妨試試透明疊加式設計,給文字加個底紋框,從而讓文字突出起來。
首先在PhotoShop中打開背景圖片,然后新建一個圖層,并通過選取工具繪制大小適中的一個選取框,為選區(qū)填充上白色(圖3)。
接下來選中文字工具,輸入相應的主題文字,并調整好字體、大小和布局。另外,這個底紋框的透明度是可以調整的,設置一定的透明度后,既可以突出文字,又盡可能不影響背景圖片的展示(圖4)。
在用相機拍攝的時候,聚焦的部分會異常清晰,焦點之外的部分則漸漸模糊,這就是所謂的景深,它讓照片極具立體感。景深這種由清晰與模糊對比所產生的特別視覺效果,我們在設計海報的時候完全可以借鑒。
相機的景深受到硬件的諸多約束,而我們在軟件中設計時就要自由得多了。同樣在Photoshop中打開圖片素材,我們可以將照片劃分成任意多個區(qū)域,并為不同的區(qū)域進行等級不同的模糊處理(圖5)。
接下來添加海報的文字內容及裝飾。對文字的處理,同樣也進行一些錯位處理,從而讓效果顯得更為逼真。另外我們對圖片的不同部分還可以作一點錯位處理,這樣效果看起來就更為獨特了(圖6)。
網格本來是在繪畫、設計過程中起輔助作用的,傳統(tǒng)設計師在設計完成之后,大都會把網格擦掉。不過現在的設計軟件一般都提供網格顯示的功能,不用我們手工進行擦除,它們最終不會出現在成品中。
不過也有人反其道而行,故意將輔助用的網格保留下來,運用得當,也能產生意料不到的有趣效果。下面的例子中,首先在PowerPoint(以2016版為例)的空白頁面上右擊,選擇“網格和參考線→網格線”,然后以網格線為參考,通過直線工具繪制實實在在的網絡,并設置為白色,最后再添加圖片和文字便大功告成了(圖7)。
最后我們介紹一個純文字的設計方法。
在海報設計作品中,文字有著奇特的作用,一方面它擔當著作品內容傳遞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它又同樣是美學構成的元素。當把文字作為設計元素來看時,單個的文字可以看作是設計中的點,一連串的文字(一句話)則可以看作是設計中的線,一大片的文字(段落)則起到“面”的視覺效果,而點、線、面正是平面設計最基本的構成要素。所以巧妙地運用文字,同樣可以設計出圖形的既視感,以下即是在PowerPoint中純用文字的一個示例,一個標題加兩段文本,配上不同的背景色,在視覺上構成了鮮明的三塊圖形(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