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仁吉藏 劉建平 楊華勝
我叫才仁吉藏,小名叫“春花”,來自青海玉樹西杭加油站,在玉樹治多縣拉日村駐村扶貧5個年頭。
拉日村在可可西里邊緣,平均海拔4600米。全村619戶1705個牧民,在面積13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世代生活,人均年收入只有2800元。
拉日村沒有村集體經濟,水井、廁所、網絡、垃圾站、學校、醫(yī)院都沒有,還不通車。肺結核、肝炎、心臟病、包蟲病是這里的常見病,對牧民來說,小病全憑自身抵抗,大病在家等死。全縣只有一所中學,孩子們一長大就去放牛放羊。
從縣城到村上有100多公里。剛駐村的時候,只有一間辦公室,到了晚上,就和4名男同事擠在這間辦公室里。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天氣,蓋上三四床被子,身上熱了,臉卻冰涼。因為沒有廁所,晚上還有野獸出沒,我不敢喝水,只盼著天亮,找隱蔽的地方解決問題。
后來,公司幫助蓋起了黨員活動室,配了電腦、打印機,村委會算是有了固定的辦公地,徹底解決了“坐在草地上開會,靠著墻根聊天”的無奈。
我們的工作是盡快識別出貧困戶,好精準扶貧。
看住行、看吃穿、看牛羊,聊收入、聊困難、聊愿望,是我們的“三看三聊”法。一步步推進,一戶戶“過篩子”,全村東西長180公里,南北寬40公里的地方,每戶都要走到。
各小組報來的數(shù)字需要實地復核,要連夜趕到5個點,趁牛羊回圈的時候每家每戶去數(shù)。全部數(shù)完,天快亮了,牛羊又該出圈了。
我們返回村委會再錄入電腦,一遍遍復核確認,就這樣,一天天、一次次到天亮。
連續(xù)工作的勞累,使我這個土生土長的玉樹人也高原反應了,呼吸困難、頭暈眼花、惡心嘔吐,陷入半昏迷狀態(tài)。大家慌了,想把我送到縣城,但從村子到通車的公路邊還有六七公里,同事們硬是輪流把我背到了公路邊,通過過路車的幫忙,送我到了縣城,在醫(yī)院治療了3天。
這次高原反應,讓我對拉日村有了更新的認識。作為一名當?shù)厝耍B續(xù)工作也會出現(xiàn)高原反應,牧民整日勞作,身體要受到多么大的考驗。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助他們改變現(xiàn)狀。
走村串戶、挨家核對,摸清每一戶的詳細情況,從我手上出去的數(shù)字不出任何偏差。我們成為全縣第一個上報核對原始數(shù)據的駐村工作隊,也是唯一張榜公示貧困戶時,沒有一戶牧民有異議的貧困村。
常言道:“船上人不努力,岸上人累斷腰。”要實現(xiàn)真脫貧,就得轉觀念、扶志氣。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困難重重。有的不理解,要么閉戶不見,要么離家躲開,更不用說聽我們講解政策,讓老人孩子面對我們了。
好吧,老人孩子就老人孩子。我索性就幫著做家務、撿牛糞、砸冰取水,給孩子教漢字,陪孩子玩。大家看我真心實意,一位老阿媽就說,我們祖祖輩輩在草原上生活,習慣了靠天吃飯,不愿意離開這里。你動員年輕人進城干活好是好,但不放心啊,萬一扶貧走過場,項目不長久,心血就白費了。
針對這些顧慮,我和第一書記一起辦培訓班,給牧民講黨的政策,講致富辦法。我一會兒漢語,一會兒藏語,講累了,就到草灘上捧一把雪洗洗臉接著講,口干了,喝上一口熬茶繼續(xù)。對于不愿走出去的年輕人,我就教他們學漢語,從一句句日常用語學起,慢慢地,他們喜歡與人交流了。有的去學習“瑪尼石”雕刻,有的進城打工,還有人開起了牧產品商店,牧民們從漠不關心變得主動起來,還向我咨詢政策,跟我商量致富項目。
一個牧民的話提醒了我:“春花,咱們藏族有句諺語‘想吃上酥油,先要喂好乳牛,我們不懂漢語,也不會干別的,就會放牧,如果想幫我們,能不能先幫我們管好牛羊?”
這一夜我又失眠了,但這次不是高原反應,是高興!
說干就干,我馬上向當?shù)胤鲐毦謪R報,請求支持。很快,村里成立了第一個“養(yǎng)殖合作社”,對牛羊集中統(tǒng)一管理,既解放了勞動力,又增加了牛羊的出欄,減少了風險。
就這樣,我們用行動贏得了大家的信任。
年初,玉樹遭遇近10年最大雪災,拉日村連降暴雪,草山被積雪覆蓋,牧民損失巨大。我放棄春節(jié)假期趕到村里,組織村干部,挨家挨戶調查受災情況,累了坐雪地,餓了吃方便面。帶的兩暖瓶水,走到半路一個暖瓶漏了,另一個因為氣溫太低水變涼了,只好涼水泡面,半生半硬往下咽。
這天,我去最偏僻牧民家中的路上,不小心陷進了齊腰深的雪窩中,爬了幾次都沒能爬出來,看看四周,全是白茫茫的雪,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那是我駐村以來感到最無助的時刻,仿佛全世界就剩下了我一個人。在零下攝氏20多度的高原上,我知道一直這么待下去意味著什么,我必須拼盡全力爬出來。我反復扒著四周的雪,手凍得失去了知覺,最終當我爬出了死神魔爪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雙手鮮血淋淋。那一刻,我流下了眼淚。
災情發(fā)生后,公司用最快的速度給牧民買草料,干部員工們捐款捐物。路面冰凍,救災車輛無法通過,我們就一路鏟雪、邊推邊走;村子里不通車,我們就背上草料,步行進村;原本只需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用了5個小時才到。牧民們靠這些草料度過了難關。我們還幫牧民申請了保險降低損失。
“熊出沒”在這里是常見,只是沒有動畫片里那么可愛。
雪災過后,經常在村里看到墻壁上有熊爪印,一些無人居住的房門被熊拍變了形。牧民告訴我,因為下雪,熊沒地方找吃的,就在牧民家里找吃的。一次,我們去牧民家里,到門口剛想下車,同來的干部拉住了我說,當心熊!他撿起一塊石頭朝大門砸去,“咚”的一聲,屋里沒有什么反應。他又砸了一下,只見一只黑乎乎的熊從房門里竄了出來,朝山坡上跑去。
我的心砰砰直跳,如果我直接進去,一定會和熊來一個親密接觸,后果不堪設想。又砸了幾下,確認安全,才壯著膽進了院子。
工作越干越有門道,越干越有方向。在大家的努力下,村里80戶牧民異地搬遷住進新房,實現(xiàn)了家家通汽車;村里打了30多口井,大家喝上了干凈水;建起了垃圾站,每周我和環(huán)保志愿者就去草原上撿垃圾,草原更加干凈美麗了;還建起了牛羊肉粗加工廠,切塊、冷藏;村民們的教育觀念也改變了,孩子們來到了學校,村里第一次有了高中畢業(yè)生、有了大學生;開辦起了牧家樂,旅游收入連年增加……
現(xiàn)在,268戶貧困戶已全部脫貧,偏僻落后的拉日村正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有信心為拉日村多做一些事,更有決心完成扶貧的莊嚴使命,像春天的花朵,經歷風雨,綻放得更加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