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志想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河南洛陽 471000)
婦科惡性腫瘤對女性健康有著嚴重危害,隨著醫(yī)學技術的進步,許多疾病都得到有效控制,使患者生存率有了大幅度提升,但與此同時,經(jīng)過治療后出現(xiàn)的一些并發(fā)癥對女性生理及心理都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導致其生存質量下降[1]。下肢淋巴水腫是婦科惡性腫瘤治療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生原因包括手術損傷、外傷、放療等,若水腫長期不消退將導致病情持續(xù)加重,患者在忍受下肢外觀異常的同時,日常活動也受到諸多限制,因此對下肢淋巴水腫的治療及護理需要加以重視。該院對婦科2017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惡性腫瘤治療后下肢淋巴水腫患者進行護理觀察研究,希望為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借鑒,現(xiàn)匯報如下。
選擇在該院確診的70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納入標準:(1)手術或放化療后繼發(fā)下肢淋巴水腫;(2)預計生存期>6個月;(3)患者無精神疾病史,能夠主動配合治療護理。排除標準:(1)其他原因引發(fā)下肢淋巴水腫;(2)合并臟器轉移或重要臟器損害。將所選7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5例,觀察組:年齡 32~56 歲,平均年齡(42.10±6.84)歲,腫瘤類型:宮頸癌17例,子宮內膜癌12例,卵巢癌6例,對照組:年齡 34~55 歲,平均年齡(43.65±7.20)歲,腫瘤類型:宮頸癌15例,子宮內膜癌13例,卵巢癌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和記錄,進行用藥和飲食指導,開展簡單宣教等。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1)心理護理:患者受惡性腫瘤及下肢淋巴水腫雙重疾病困擾,身心負擔較重,加之治療后不良反應多,容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護理人員需多與患者溝通,引導其表達內心真實感受,以便護理人員對癥疏導,鼓勵患者堅持記錄自己每日心情、心理狀態(tài),為情緒疏解創(chuàng)造一個出口,調節(jié)心情緩解痛苦。(2)評估下肢淋巴水腫程度:采用周徑測量法評估水腫程度,同時采用人體成分分析儀檢測細胞外水分,分值下降提示水腫程度減輕,反之加重,檢測前排空膀胱,測量時保持安靜放松,記錄每次檢測結果,動態(tài)評估病情變化。(3)下肢皮膚護理:下肢淋巴水腫容易并發(fā)皮膚感染,因此需要重視皮膚護理保持皮膚完整性,防止皮膚病變。叮囑患者避免搔抓皮膚,穿著全面寬松的內褲和襪子,氣候干燥時使用馬油等護理皮膚。若發(fā)現(xiàn)皮膚破損需要使用康樂保皮膚保護粉護理并覆蓋水膠體敷料,再用繃帶包扎。出現(xiàn)真菌感染者需堅持使用碘伏消毒,涂抹硝酸咪康唑,及時控制真菌感染。(4)下肢功能鍛煉:通過下肢功能鍛煉促進淋巴循環(huán)和水腫消退,向患者解釋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提高患者依從性,鍛煉方式因人而異,選擇患者適合的即可,包括散步、爬樓梯、坐姿運動等,鍛煉需遵循循序漸進、適度原則,需要配合壓力繃帶或壓力襪進行。(5)手法淋巴引流:每天每側下肢進行30 min的手法淋巴引流,治療前向患者介紹引流方法及配合事項,提高患者認知及配合度,治療時患者取平臥位,腹部放松,腳步稍微墊高,妥善安置患者體位后,按照先健側后患側的順序按壓區(qū)域淋巴結,按照淋巴管走向作引流,促進淋巴回流通暢,減輕水腫。手法引流結束后使用潤膚露涂抹于雙下肢,保持皮膚濕潤防止干燥破損。
下肢淋巴水腫緩解情況:根據(jù)國際淋巴協(xié)會制定的標準,對護理前后下肢淋巴水腫程度進行分級評估,分為Ⅰ度、Ⅱ度、Ⅲ度,完全緩解:水腫完全消失,功能恢復正常;部分緩解:臨床分級下降2級或降至Ⅰ度;未緩解:無任何變化或加劇。緩解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
采用KPS評分表評價生活質量,滿分60分,51~60 分優(yōu),41~50 分良,31~40 分一般,<31 分差。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兩組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 χ2檢驗,計量資料(±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緩解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下肢淋巴水腫緩解情況對比
觀察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35)對照組(n=35)t值P值32.18±4.79 31.50±5.53 0.084>0.05 53.37±3.88 39.86±4.75 10.729<0.05
婦科惡性腫瘤對女性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具有嚴重危害,目前宮頸癌、卵巢癌等疾病高發(fā),治療手段也愈加完善,手術、放療、化療、生物療法等得到廣泛應用?,F(xiàn)代醫(yī)療水平的提高使各種惡性腫瘤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生存率有所增加,隨著患者生存時間的延長,對患者治療后的綜合診治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下肢淋巴水腫的發(fā)生機制為手術或放化療破壞了淋巴管,導致淋巴回流受阻,大量淋巴液進入組織間隙從而引起下肢水腫,輕者可自行緩解,重者會出現(xiàn)外觀異常、乏力、下肢功能障礙等不良反應[3]。目前在婦科惡性腫瘤患者中,下肢淋巴水腫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但目前臨床對下肢淋巴水腫的治療手段十分有限,而且沒有特效藥物能夠有效治療下肢淋巴水腫。下肢淋巴水腫不僅治療難度大,而且往往呈慢性進行性發(fā)展,若護理不當極易持續(xù)加重造成嚴重后果[4-5]。
雖然下肢淋巴水腫的治療較為棘手,但是研究顯示通過護理可減輕水腫癥狀,控制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重大。該次研究顯示觀察組經(jīng)過綜合護理后,下肢淋巴水腫程度減輕,緩解率達到94.29%,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且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與臨床文獻報道[6]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加強綜合護理對于緩解婦科惡性腫瘤治療后下肢淋巴水腫至關重要,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