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開封市順河回族區(qū)清平辦事處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475000)郭艷艷
糖尿?。╠iabetesmellitus,DM)是由于胰島素分泌或胰島素調節(jié)作用受損而引起的以高血糖為主的疾病綜合征[1]。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如果長期血糖、血脂和血壓控制不良[2],可引起微血管和大血管并發(fā)癥導致殘疾和過早死亡[3]。目前,糖尿病已經繼腫瘤和心血管病后上升為第3位危及廣大群眾生命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我國DM患病率已達23.6%,比10年前提高34倍[4]。盡早控制和糾正糖尿病的高血糖狀態(tài),是防止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的關鍵。全面有效的控制血糖只靠藥物難以達到,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進行健康教育,將飲食控制、運動治療與降糖藥物治療綜合應用,目前已被確認為糖尿病四大基本療法之首。由于糖尿病的發(fā)生主要集中在社區(qū),如何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和家屬對其相關知識有了正確的認識,掌握合理膳食及正確服藥方法,認識到適宜的運動鍛煉的重要性,對患者的心理、行為和生活方式進行積極綜合干預,做好社區(qū)糖尿病人群的血糖控制,預防糖尿病各種急慢性并發(fā)癥已成當務之急。為此我們在開封市部分社區(qū)開展了針對2型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綜合防治工作,旨在探討強化健康教育對社區(qū)2型糖尿病人群血糖控制情況(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時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及糖尿病知識知曉率、體重指數及血壓的影響,為更好地做好社區(qū)糖尿病防治提供參考。
1.1 臨床資料 2017年1月~2017年12月選擇我區(qū)120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齡在35~81歲,平均年齡56歲;病程1~15年,平均病程7.2年;所有患者均已確診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低于11.1mmol/L。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6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標準:注射胰島素控制病情的2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有認知障礙的患者;因并發(fā)癥或合并癥所致視力障礙、腎功能嚴重損害或其他所致身體活動受限者;合并感染、酮癥等嚴重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健康指導,包括飲食配合、生活指導、尿糖及血糖和血壓監(jiān)測,并定期回訪或復診,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社區(qū)護理及健康教育干預。①強化健康教育: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更多糖尿病的臨床表現、并發(fā)癥及防治措施的知識,提高其治療依從性;使患者了解飲食及運動對于病情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幫助患者掌握科學、正確的體育鍛煉方法;指導患者掌握胰島素的正確使用方法,并介紹胰島素及各種降糖藥物的藥理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項等;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血糖監(jiān)測的方法,并定期隨訪,以隨時了解病情控制情況,及時調整用藥方案。②膳食計劃:膳食是防治糖尿病最重要的部分,需要個體化。養(yǎng)成定量并且規(guī)律的飲食習慣,減少脂肪的攝入以及合理搭配營養(yǎng)素。③規(guī)律運動:據患者個體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及運動量,要持之以恒,以不感到疲勞為宜。為避免發(fā)生低血糖,最好在餐后60分鐘再進行運動。④用藥指導:說服患者遵醫(yī)囑用藥,并指導其合理用藥,了解口服藥不良反應,正確掌握胰島素注射部位及方法,學會低血糖反應緊急處理措施。⑤心理指導: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在保護性醫(yī)療措施的原則下,抓住患者顧慮的重點,有的放矢,耐心地與患者交談,做到對癥下藥。⑥定期監(jiān)測:血壓每周1次;血糖每半月1次;體重每月1次。
1.3 糖尿病診斷標準 按1999年WHO 診斷標準:①空腹血糖受損(IFG):空腹血糖(FBG)≥6.1且<7.0 mmol/L,并且餐后2小時血糖(OGTT2h)<7.8mmol/L;②糖耐量減低(IGT):FBG<7.0 mmol/L和OGTT 2h≥7.8且 <11.1mmol/L;③糖尿?。―M):FBG≥7.0mmol/L或OGTT2h≥11.1mmol/L;④正常糖耐量:FBG <6.1且OGTT2h <7.8mmol/L。
1.4 統(tǒng)計分析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計數資料組間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附表1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水平比較[mol/L]
附表2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控制率及新發(fā)生率比較[mol/L]
附表3 干預前后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水平的比較
附表4 糖尿病2型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
附表5 干預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體重指數和平均動脈壓
2.1 干預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比較 干預后兩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值及平均餐后血糖值均顯著降低,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值及平均餐后血糖值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依據糖尿病防治基本知識為空腹血糖控制好的標準是4.4~6.1mmol/L,說明健康教育組干預后空腹血糖值控制良好。具體見附表1。
2.2 干預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及新發(fā)生率 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控制率及新發(fā)生率進行配對t檢驗,結果顯示,健康教育組和對照組干預前后血糖控制率都呈現顯著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健康教育組血糖控制率達到86.67%,比對照組血糖控制率提升更為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附表2。
2.3 干預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水平比較 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糖化血紅蛋白值進行配對t檢驗,結果顯示,對照組干預前后糖化血紅蛋白值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試驗組干預后糖化血紅蛋白值明顯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附表3。
2.4 干預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 經過社區(qū)干預及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組的健康知識知曉率為96.67%,對照組為75%,健康教育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干預前大多數組員對血糖的控制標準并不了解,實施2型糖尿病社區(qū)強化健康教育干預后,對血糖控制標準知曉普遍提高。具體見附表4。
2.5 干預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體重指數和平均動脈壓 干預后兩組患者體重指數和平均動脈壓均降低,與干預前比較,健康教育組體重指數和平均動脈壓出現顯著性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值及平均餐后血糖值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附表5。
糖尿病干預的主要目的是使患者消除糖尿病相關癥狀,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社區(qū)護理干預中,制定健康教育路徑,可以改善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效果,使患者對糖尿病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形成一種合理膳食、科學運動、戒煙戒酒等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
本研究結果表明:社區(qū)健康教育干預后患者對于糖尿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得到提高,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糖尿病患者干預后FBG、2hPG、BMI、平均動脈壓明顯下降,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這說明采用量化飲食、量化運動、合理用藥、定期監(jiān)測和心理疏導等健康教育有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體重和血壓指標,通過家屬積極參與和密切配合,對患者進行持續(xù)的監(jiān)督和促進,提高了患者參與系統(tǒng)防治的依從性,因此進行社區(qū)糖尿病患者及家屬健康教育對糖尿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