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
410000湖南省人民醫(yī)院骨五科,湖南長沙
腰椎間盤突出是骨科十分常見的病癥,尤其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當中,其發(fā)病率非常高。腰椎間盤突出癥極大地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需要及時接受手術治療。2016-2017年收治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200 例,探索適宜的護理方案,現(xiàn)報告如下。
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200 例。⑴納入標準:①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②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及其家屬對研究均屬于知情、配合的狀態(tài),同意書已簽署。⑵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的精神異常等疾病患者。②不能夠配合完成本次研究。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100例。觀察組男68例,女32例;年齡25~86歲,平均(55.72±10.57)歲。對照組男65例,女35例;年齡32~85歲,平均(56.58±10.8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方法:⑴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⑵觀察組采用早期康復護理方案:①在手術前要對患者進行一系列的心理護理,要對患者進行耐心地解說,讓患者了解到早日康復的重要性,同時讓患者對本身的病情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以減輕患者在手術前的焦慮和恐懼。告知患者在術后要盡早開始鍛煉,在必要時,要給予患者止痛劑,盡量使患者在無痛的情況下進行功能鍛煉。要積極鼓勵患者進行鍛煉。②責任護士必須掌握患者每一項功能鍛煉的目的、方法及鍛煉強度。讓每位患者了解術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主動協(xié)助患者行早期功能鍛煉,為患者制定科學規(guī)范的鍛煉計劃。③康復訓練:在術后恢復期指導患者行自我鍛煉,合理的鍛煉可以促進損傷組織的恢復,防止患處的神經根粘連,并使肌肉恢復平衡狀態(tài),使肌肉萎縮和肌力下降等情況獲得有效改善。在術后24 h后,患處部位的疼痛感降低,應盡早在患者的承受范圍內進行被動的直腿抬高訓練。手術后2 d,要鼓勵患者主動進行直腿抬高練習。同時進行適度的腰背肌訓練。在術后的1 周,進行半椎板練習,術后的3~4 周,進行全推板練習,在術后的6~8 周進行植骨融合術。功能鍛煉應當堅持到半年以上。④出院指導:在患者要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術后的7~90 d 時,患者下床活動必須要佩戴腰圍,要保持正確的坐姿、站姿等,以減少急性損傷的機會?;颊咴诠δ苠憻挄r,要穿防滑的鞋子,不能穿高跟鞋??梢赃M行散步等一系列有氧運動,同時要注意腰背肌部位的鍛煉。定期復查。在半年內要禁止脊椎彎曲,禁止提起重物。
觀察指標:測評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治療效果。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改善率比較(n)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1~3],腰椎間盤位于兩椎骨之間,兩椎骨之間缺乏豐富的血循環(huán),其修復能力較差。特別是下腰椎經常處于受力大、活動范圍大的情況下,就更容易使得腰椎間盤受到損傷及產生退變。一般情況下,通過手術治療后效果還是十分明顯的,但是部分患者會因各種原因引發(fā)其他病癥,為此拖延了手術的時間。如何治療和護理好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已經成為臨床的研究重點[4-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兩組在對比治療效果方面,觀察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情況較對照組有明顯的優(yōu)勢。
總之,在臨床上給予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使用早期康復護理方案,其在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方面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