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州
地球斜著身子,繞著太陽公轉,使陽光的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徘徊,這樣就產生了四季的變化。剛剛過去的夏至日(6月21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而從這天開始到立秋(8月8日),我國各地將迎來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日子。白天長,夜晚短,天氣炎熱,這就是我們一般認為的夏天。不過,根據(jù)科學劃分方法,月平均氣溫達22℃才叫夏季。按照這個標準,世界上有些地方的夏天并不能稱為夏天,而有些地方的夏天又絕非“天長夜短氣溫高”所能形容的。
在北極,從春分到秋分一直在太陽的照耀下,也叫“不夜天”。然而,太陽只在北極地平線附近打轉轉,即便是中午,這里氣溫也不會超過22℃呢。其實,何止是不超過22℃,這種十分傾斜的陽光,送到地面的熱量實在微不足道,還被白皚皚的冰雪反射掉不少,所以就連7月,北極氣溫也常在0℃以下。所以說,那里沒有真正的夏天。
在距離北極不遠的一些北冰洋島嶼上,一天24小時都為白天的極晝有三個月光景。這時,草兒迅速地生長起來,凍雪融化成的沼澤里也長滿了苔蘚,低空飛舞的蚊子成了鳥兒的佳肴,吸引著無數(shù)的候鳥到此棲息??磥?,這些北冰洋島嶼雖然沒有夏天,但卻不乏春意盎然的景象。
我們打開地圖就能發(fā)現(xiàn),在南北回歸線之間有一大片區(qū)域,那里就是熱帶,全年氣溫較高。而位于南北回歸線正中間的赤道地區(qū),更是終年夏天。每當春分和秋分日的正午,太陽就會直射在赤道上。照理說,那里應該是地球上最熱的地方了??墒遣蝗?。因為赤道周圍大部分是海洋,太陽的輻射熱多被海水吸收和擴散,加上赤道附近水汽充足、對流旺盛,幾乎每天都下熱帶對流雨,使得這里的氣溫經常保持在28℃左右,很少會超過35℃。所以,赤道雖然全年盛夏,氣溫卻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熱不可當”。
我國雖然有很多以“火爐”著稱的城市,可是全國最熱的地方卻是新疆的吐魯番盆地,在那里的沙子上烤熟雞蛋絕非異想天開。吐魯番為什么這么熱呢?原因就在于盆地四周都是高山,中間又是全國最低的地方,比海平面還低154米,形狀猶如一個大蒸籠,以至于沙土吸收了大量熱量,又受四周高山的阻擋,無法擴散出去。此外,盆地內沒有河流,很少下雨,離海洋又遠,蒸發(fā)的水分得不到補充,便形成了又干又熱的“焚風”,這種干熱的感覺倒真與火爐十分貼切呢。
同吐魯番一樣,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也是個實至名歸的火爐,曾出現(xiàn)過72℃的高溫紀錄。那里茫茫的沙丘十分容易受熱,熱量又難散發(fā),只要太陽一曬,溫度就很快升高。沙漠上的一些地方甚至30年沒有下過雨,即使天空中形成了雨滴,一到低空,就立即被高溫汽化。因此,干燥和高溫是撒哈拉沙漠的特點,也是被稱為“世界火爐”的原因。
非洲馬里人過夏天,同我們過寒冬一樣,家家戶戶都關門閉窗。這不是因為太冷,反而是太熱的緣故。那里的水是熱的,連桌椅也熱得燙手,在這種條件下以過冬的方式避暑,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興許你會想:馬里人一定熱得汗流浹背了。恰恰相反,那里的人幾乎感覺不到出汗,因為汗一出來就被蒸發(fā)掉了??釤釁s不見汗水。也算是獨特的夏季休驗吧!
與馬里人的夏季體驗相比,我國甘肅敦煌的夏天更加奇特。敦煌在古代絲綢之路上,地處沙漠邊緣,夏季晝夜溫差可達40℃左右。夏天,那里午后酷熱,氣溫高達40℃,夜里又會降到冰點。一日之內,兼?zhèn)渌募镜臏囟龋胺Q“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也算是以敦煌為代表的部分沙漠地區(qū)的一個特有避暑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