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臥龍醫(yī)院(473000)王東陽
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易復發(fā)且具有高致殘率的疾病。本研究將以跨理論模型為理論基礎的分階段護理干預用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中,分析其對患者生活方式及遵醫(yī)行為的影響。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納入研究,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齡46~75歲,平均年齡(56.15±6.37)歲。觀察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齡45~74歲,平均年齡(56.09±6.4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即對患者入院后實施疾病相關教育與指導等。觀察組以對照組為基礎實施以跨理論模型為基礎的分階段護理,具體步驟:(1)評估患者處于何種行為階段,在患者住院期間、出院時及出院后針對患者所處階段實施護理。(2)分階段護理內容:①潛意識階段:對患者下發(fā)腦卒中預防相關手冊,幫助患者認識疾病,對其強調疾病復發(fā)的后果,組織疾病知識講座。②意識階段:對患者強調疾病復發(fā)的危險因素,使患者能夠識別自身不良行為,充分認識到遵醫(yī)行為的重要性,產生改變行為的動機。③準備階段:對患者試圖改變自身行為所做的努力予以認可與鼓勵,與患者及其家屬共同規(guī)劃近期、遠期行動目標。④行動維持階段:對行為改變動機予以肯定,與患者一起見證變化,對不合理方式予以糾正,堅持行為改變,加強群體間的經驗交流,反饋行動信息,對患者進行長期督導、追蹤及鼓勵,若患者存在諸多危險因素,需對其生活習慣與自我護理兩方面予以指導,患者有行為停滯甚至退步時需及時調整方案,向患者強調堅持行為改變的意義,與社會支持系統相結合為患者提供幫助。
1.3 觀察指標 出院后隨訪6個月,對比兩組患者酗酒、吸煙、適度運動、合理飲食情況以及遵醫(yī)行為(可遵從醫(yī)護人員的醫(yī)囑進行治療和預防疾病)。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干預后酗酒、吸煙比例較對照組低,適度運動、合理飲食比例較對照組高,遵醫(yī)行為依從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干預后生活方式變化、遵醫(yī)行為依從率對比[n(%)]
跨理論模型相較于傳統干預模式更注重患者主觀意愿,其作為一項有目的、有計劃的行為改變方式,強調行為改變的連續(xù)性,對于處在不同階段的患者,實施對應的行為轉化措施,推進其轉換至行動與維持階段[1]。相關研究指出,將跨理論模式作為理論基礎,規(guī)劃護理干預方案可糾正患者不良行為習慣[2]。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酗酒、吸煙比例較對照組低,適度運動、合理飲食比例較對照組高,遵醫(yī)行為依從率較對照組高,提示以跨理論模型為基礎的分階段護理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腦卒中不良生活方式,提升遵醫(yī)依從性。通過不斷強調疾病復發(fā)的危險因素,鼓勵患者的行為改變,引導患者不斷克服困難,調動其對自身行為改變的積極性。干預實施早期側重于患者主觀意識的改變,將患者推動至行動與維持階段,干預期間量化患者的行動成果,規(guī)劃行動目標,使整個護理干預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增強患者對自我情感、認知及動機方面的管理,有效糾正不良行為。
總之,以跨理論模型為基礎的分階段護理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提升其遵醫(yī)依從性,適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