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林晏
摘 要:當前,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yè)迅速擴張,但藝術設計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針對高校藝術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大學生藝術設計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本文旨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扎根生活,用藝術美化生活,在學習大師作品中進行對比學習,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性
在大學生藝術設計教學中,藝術設計需要執(zhí)著,更需要創(chuàng)新,只有執(zhí)著的追求才能不斷延展藝術設計的生命力,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不斷在藝術方面注入新的活力,才能讓藝術有著無窮魅力,并產生巨大的吸引力。本文談談在教學中具體做法,供大家參考,旨在進一步提高高校藝術教學質量。
一、解讀藝術設計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含義及意義
藝術設計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也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是用藝術形式、美感結合文化、市場、經濟、科技等因素,再現于人們生活精美的相關設計中,使其不僅具有審美意識,而且具有使用價值,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完美結合,它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是設計者自身綜合素質的體現。藝術設計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就是通過教學突破學生傳統(tǒng)藝術思維模式,引領學生進入廣闊藝術天地,感悟和駕馭藝術的時代氣息,通過藝術作品,感染和驅動人們內在靈魂。藝術設計教學通過長時間傳統(tǒng)教學,在人們頭腦中形成較為固定思維模式,約束人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教學就是打破傳統(tǒng)教學束縛,引領學生與時俱進思考,探索藝術的本質,用敏銳的目光去觀察世界,用充滿智慧的心靈感悟世界,向人們呈現藝術精髓,用精美形式表達世界,用生動畫筆描繪世界。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性教學是時代對我們提出的嚴峻挑戰(zhàn),也是社會對我們提出迫切要求,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走向興旺發(fā)達強有力的舉措。記得有位作家說過,沒有創(chuàng)新猶如人沒有呼吸。創(chuàng)新是新鮮活力精神注入,可以進行脫胎換骨的變革,藝術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站在時代的前沿,才能起到感染和鼓舞人們的功效。
作為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肩負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責任。我們的教學不創(chuàng)新,我們的藝術就不會走的很遠,我們中國藝術就不會更好地走向世界,世界藝術也就不能更好地走進中國。藝術設計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勢在必行。
二、引領學生扎根生活 將生活藝術化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書,一切知識來源于生活。我國清代著名文學家曹雪芹在《紅樓夢》說過“世間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他本人就是一個藝術典范,他寫的《紅樓夢》構思磅礴,人物眾多,語言經典,涉及的知識面十分廣泛,中醫(yī)、古建筑、風俗習慣等無所不包,可以說就是一部百科全書,把中國的古代文學推到最高峰,沒有哪種外文的翻譯能夠把曹雪芹的《紅樓夢》的思想感情淋漓致盡地表達出來,曹雪芹生活在一個由盛轉衰的沒落封建貴族家庭,生活煎熬,人世間冷暖涼寒,感受深切,將心靈感悟向世人展示,有著穿越時空感染力。
生活是藝術素材的天然倉庫,藝術離開了生活就成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了,要想藝術長成參天大樹,必須扎根于生活土壤,根深才能葉茂。我們在教學中引領學生熱愛生活,在生活中學會提煉藝術,用藝術去美化生活。豐富多彩的生活可以激發(fā)我們對藝術的興趣、開發(fā)我們的藝術潛能,厚實我們的藝術底蘊,學生扎根于生活,生活可以催發(fā)我們對藝術的激情,深化學生藝術靈魂,從視覺、聽覺、觸覺全方位地開發(fā)學生藝術細胞,開發(fā)學生“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想象力,讓學生養(yǎng)成用藝術來表達生活、美化生活的藝術修養(yǎng)。
大學生正處于對生活充滿激情的時期,有著用自己的藝術美化生活的欲望。他們首先是美化自己形象,從衣著、發(fā)型、氣質、時代、身份綜合設計自己,優(yōu)化各種因素,完善自我形象。那么,在我們的教學中,應組織學生經常到戶外寫生,大自然會帶給學生很多靈感,置于大自然萬紫千紅的春光中,有個學生設計一幅春耕圖,畫的的是一個頭戴斗笠,身披蓑衣,卷著褲頭,用牛在田間耕作,揚起鞭子,吆喝著牛,牛哞哞叫著,銀色犁頭犁起一輪輪鮮潤的泥土,噴發(fā)泥土芳香,田中水倒映著春耕盛景,一個勤勞、樸實山區(qū)農民形象躍然紙上,給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學生在生活選材獨到,表現手法新穎,大學的藝術課堂從教室走進大自然,激活了學生的藝術細胞,創(chuàng)新出一幅幅藝術作品。
三、創(chuàng)新教法 突破教學瓶頸
在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必須立足于大學生的心理和智力特點,立足于學生的藝術認知規(guī)律,全方位調動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教學中可采取以下方法:
1、向大師問道 取其精髓
美術教學離不開學生到生活中尋找、加工美術素材,因此美術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考問題的能力,美術源于生活,藝術又高于生活。古今中外著名畫家的杰作都是對生活的深度思考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徐悲鴻畫馬,達芬奇畫雞蛋,齊白石花的飛鳥等都來自于對生活感悟所得。比如“踏花歸來馬蹄香”,這個表現手法,需要巧妙的思考,我試著要學生思考,學生說踏畫歸來這樣表現,花一匹馬在花叢中奔跑,有個學生這樣問道:“那究竟是歸來還是奔去呢?”,學生進一步思考,可以畫一匹馬在花叢中奔跑,畫一朵朵夕陽落在草叢中,一個又學生問道:“中國古代不是有個‘早出晚歸’的說法嗎”,有了夕陽正好說明晚歸呀,“馬蹄香”最難表現,學生最終思考出在飛揚的馬蹄周圍畫幾只蝴蝶,因為蝴蝶嗅香,在美術課上學生需要思考,在生活中積累經驗,精準表達才行。學生引經據典,旁征博引,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激發(fā)學生畫畫情趣,開發(fā)了學生的智力。
2、對比學習作品 成熟自己的風格
為了深化學生的藝術思維,成熟自己的風格,在教學中可以采取對比學習的方法,對比主要是把幾種藝術風格相反、相近、相似、相同的作品放在一起教學,學生通過對比分析,深入理解藝術大師們的獨到智慧,從風格、表現手法、整體布局、點睛筆作全方位對比,細細領悟作品微妙的區(qū)別,吸收藝術精華,內化、強化、活化、固化自己的藝術思維,集中大師的智慧豐富自己,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取藝術桂冠。
總之,大學藝術設計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涉及因素很多,但是要在教學中分清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有機整合,科學執(zhí)教,堅持創(chuàng)新教學常態(tài)化,就能探索出藝術教學新路,突破藝術教學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