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商業(yè)評論》網站10月23日文章,原題:有關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3個錯誤看法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真那么糟嗎?通常認為,當前中美經貿摩擦部分是在回應中國強制技術轉讓及極差的知識產權保護。實際上,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并不像描述的那樣差。有關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3種錯誤看法阻礙了公司高管的投資。
第一個錯誤看法是說中國存在普遍的政府支持的“強制”技術轉讓。事實上,筆者在中國采訪和調查跨國公司高管發(fā)現,近年來外國企業(yè)普遍并未遇到過分的強制技術轉讓的政策。媒體常提到的一些例子也是涉及不太過分的政策,通常都是以市場換技術,且僅限于少數行業(yè)。這也解釋了為何貿易戰(zhàn)前對一個外國行業(yè)協(xié)會的調查中,只有8%的受訪者稱中國的技術轉讓會是他們所面臨的頭號知識產權挑戰(zhàn)。
第二個錯誤看法是認為,相比美國這樣的富裕國家,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更弱,從而對營商不太友好。事實上,雖然中國的知識產權體制存在一些不足,但總體來講,它們能夠合理地保護知識產權。而且,在某些方面,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對知識密集型企業(yè)——包括外國企業(yè)——比富裕的發(fā)達國家還出色。比如,在法律方面,競業(yè)限制條款在中國是允許的,而在美國一些州不可以。在中國,申請發(fā)明專利的等待時間要比歐美短,而且發(fā)明專利審查比歐洲一些國家質量高。
第三個錯誤觀念是認為,中國不是一個西式自由民主國家,所以不會尊重知識產權。實際上,在任何國家中,經濟治理肯定離不開政治,但自由民主制國家未必會充分保護知識產權。事實上,一些標榜自由民主的國家經常違反國際法律規(guī)范,歧視外國企業(yè)。
從對上述三個錯誤看法的分析可見,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要比西方高管所認為的風險低得多。事實上,在華跨國公司經常能夠利用技術和品牌,與日益創(chuàng)新的中國企業(yè)競爭?!ㄗ髡叩ぁて諈味嗄?,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