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宮,王 瑾,陳耀金
(福建省中醫(yī)藥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3)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六大常見腫瘤,且是癌癥中死亡的第三大常見原因[1],患者的5年相對生存率只有7%。因此,篩選潛在、有效的抗肝癌藥物,是目前醫(yī)學界的重要任務。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 Zang&Su)屬于擔子菌綱(Basidiomycetes),多孔菌目(Polyp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薄孔菌屬(Antrodia),是 20 世紀 90年代在臺灣發(fā)現(xiàn)的食(藥)用真菌[2]。近年來的研究證實其具有解毒保肝、消除腫瘤、補腎強心、益胃整腸、強化免疫、鎮(zhèn)痛抗菌等作用[3-8]。牛樟樹作為自然界中樟芝的唯一宿主,只在臺灣地區(qū)有分布,數(shù)量極為稀少,加上野生牛樟芝生長緩慢,資源嚴重短缺,價格十分昂貴。其高昂的價格嚴重制約了樟芝這種具有極大藥用價值的菌類的應用和開發(fā)。我們利用福建地區(qū)資源豐富的沉水樟樹作為樟芝的新宿主,培育出沉水樟芝。為推動這一新興名貴食(藥)用菌的開發(fā)及深入研究,本文對其抗肝癌作用的初步藥效學進行研究。
1.1 實驗藥物 沉水樟芝(福建永安,人工培育);氟脲嘧啶(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批號:09032 61)。
1.2 實驗動物及瘤株 SPF級健康成年雌性ICR小鼠,6~8 周齡,體質量(20±2)g,購于上海斯萊克實驗動物有限公司,許可證號:SCXK(滬)2007-0005,由福建中醫(y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飼養(yǎng),實驗期間自由進食、飲水。H22肝癌實體瘤細胞由廈門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號為:SYXK(閩)2005-0004。
2.1 沉水樟芝藥液制備 取沉水樟芝粉碎至粗粉,按料液比1∶10加入95%乙醇溶液,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合并提取液,抽濾,濾液于旋轉蒸發(fā)儀中濃縮至一定體積后水浴蒸干,得沉水樟芝95%乙醇提取物,待使用時配制成高、中、低3個劑量組的灌胃液。
2.2 H22細胞株接種 取20只ICR小鼠腹腔接種H22細胞株,9 d后選擇腹水生長良好的小鼠作為腹水瘤源小鼠,頸椎脫臼處死,無菌抽取乳白色腹水液,800 r/min離心10 min,加入PBS溶液制成瘤細胞懸液。另取50只ICR小鼠,每只側腋窩皮下接種0.2 mL(2×106細胞)瘤細胞懸液,建立肝癌小鼠模型,接種瘤細胞24 h后進行灌胃給藥[9]。
2.3 分組及干預 將肝癌荷瘤小鼠隨機分為模型組、氟脲嘧啶組及沉水樟芝高、中、低劑量組各10只。沉水樟芝高、中、低劑量組分別按 16、8、4 g/(kg·d)予沉水樟芝藥液灌胃,氟脲嘧啶組按0.025 g/(kg·d)予氟脲嘧啶腹腔注射,模型組予同等體積生理鹽水灌胃。每日1次,連續(xù)給藥10 d。
2.4 取材和指標測定 末次給藥24 h后,稱取小鼠重量,頸椎脫臼處死小鼠,剝離瘤塊并取脾臟和胸腺,濾紙吸干后稱其質量。
2.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3.1 5組瘤質量及抑瘤率比較 見表1。
表1 5組瘤質量及抑瘤率比較()
表1 5組瘤質量及抑瘤率比較()
注:與模型組比,1) P<0.01;與氟脲嘧啶組比較,2) P<0.01。
組別模型組氟脲嘧啶組沉水樟芝低劑量組沉水樟芝中劑量組沉水樟芝高劑量組n 10 10 10 10 10瘤質量/g 2.813±0.694 0.931±0.4471)2.387±0.5352)1.703±0.3481)2)1.134±0.5211)抑瘤率/%—66.90 15.142)39.462)59.69
3.2 5組胸腺指數(shù)、脾指數(shù)比較 見表2。
表2 5組胸腺指數(shù)、脾指數(shù)比較()mg/g
表2 5組胸腺指數(shù)、脾指數(shù)比較()mg/g
注:與模型組比,1) P<0.05,2) P<0.01。
組別模型組氟脲嘧啶組沉水樟芝低劑量組沉水樟芝中劑量組沉水樟芝高劑量組n 10 10 10 10 10胸腺指數(shù)3.112±0.639 2.541±0.3941)3.241±0.530 3.293±0.347 3.153±1.515脾指數(shù)5.562±1.258 4.693±0.9371)5.569±1.028 6.326±1.1201)6.897±1.4222)
沉水樟芝在抗肝癌方面的研究報道較少,本實驗結果顯示沉水樟芝95%乙醇提取物對肝癌H22荷瘤小鼠的移植瘤具有一定的生長抑制作用,抑瘤率為15.14%~59.69%。當灌胃給藥量達到相當于沉水樟芝藥材量16 g/(kg·d)時,抑瘤率達到最高,為59.69%,且通過稱取瘤質量,發(fā)現(xiàn)與氟脲嘧啶組小鼠的瘤質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其對肝癌H22荷瘤小鼠模型的移植瘤抑制效果與氟脲嘧啶相當。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機體的免疫功能會由于腫瘤的進行性生長而被抑制,導致胸腺和脾臟指數(shù)出現(xiàn)異常[10]。因此,本實驗通過測定小鼠的胸腺指數(shù)和脾臟指數(shù),初步評價沉水樟芝提取物對肝癌H22荷瘤小鼠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氟脲嘧啶的抑瘤率雖高達66.90%,能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但會降低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數(shù)和脾臟指數(shù)(P<0.05),說明氟脲嘧啶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對小鼠胸腺和脾臟的生長發(fā)育起到抑制作用,使肝癌H22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更加低下。而沉水樟芝提取物各劑量組小鼠的胸腺指數(shù)與模型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沉水樟芝提取物對于該小鼠模型的胸腺生長發(fā)育影響不大。與模型組相比,沉水樟芝提取物中、高劑量組小鼠的脾指數(shù)增加(P<0.05),提示沉水樟芝提取物具有一定的增強免疫作用,能通過對該小鼠模型脾臟的保護作用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綜上所述,沉水樟芝95%乙醇提取物對肝癌H22荷瘤小鼠既有抑制移植瘤生長的作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且不影響小鼠模型的胸腺生長發(fā)育,其抗腫瘤作用值得更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