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463000)劉念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接收治療的215例采取了靜脈輸液治療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女性97例,男性118例,年齡在2個月~8歲,平均年齡為(3.6±1.8)歲;靜脈輸液時間在1~7d之間,平均為(2.5±1.5)d?;純杭覍倬栽竻⒓哟舜窝芯坎⒑炗喼橥鈺?。
1.2方法 對215例靜脈輸液患兒在輸液過程中出現的安全隱患予以觀察分析,對安全隱患相關因素采取分類總結,就相關因素采取有效的對癥護理措施。
1.3觀察指標 觀察存在安全隱患問題的20例靜脈用藥患兒,存在的相關影響因素情況,以及輸液管中有氣泡、液體滲漏、針頭脫落、再次穿刺、藥物劑量誤差發(fā)生幾率。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0處理,±s表示計量資料,用t進行檢驗;%表示計數資料,用x2進行檢驗;P<0.05具有一定統(tǒng)計學意義。
215例采取靜脈輸液患兒當中,共有20例發(fā)生了安全隱患問題,所占比例為9.3%,主要表現為液管中有氣泡、液體滲漏、針頭脫落、再次穿刺、藥物劑量誤差等,見附表。
附表 20例出現安全隱患患兒表現詳情表(n,%)
3.1小兒靜脈用藥安全隱患
3.1.1護理因素:①小部分年輕護理人員缺乏經驗,在患兒哭鬧時處理引導不當,引起安全隱患。部份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做事態(tài)度散漫,沒有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規(guī)范,未按管理制度規(guī)定的三查七對操作,護理流程混亂,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引發(fā)醫(yī)療事故。在配藥過程當中未嚴格按規(guī)范執(zhí)行、未將輸液管中的空氣全部排水光、針頭部位固定不牢固、輸液管連接不穩(wěn)固、未能及時發(fā)現液體需更換或輸完拔針等。對本職工作認同感不強、工作缺乏積極主動性。缺乏溝通技能技巧,和患兒及家長溝通交流不到位。有家長慌張和緊張時所給的壓力造成護理人員不能冷靜面對,使得在穿刺過程中高度緊張,降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加大患兒痛苦,使家長對護理滿意度降低,同時也使護理人員造成一定的心理陰影。法律意識淡簿,在《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管理規(guī)定中指出輸液卡是醫(yī)療糾紛中的重要證據。部分護理人員對輸液卡不夠重視、在工作量大時沒有及時填寫輸液巡回卡、記錄不夠完善,為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埋下隱患[1]。②因年幼患兒年齡小,比較好動,輸液過程中四肢?;蝿?,還有出現抓撓、扯掉針頭等情況,造成針頭脫出、液體滲漏,引發(fā)疼痛、局部組織壞死的可能。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因巡視不夠,也沒有對患兒家長進行輸液健康知識教育工作,家長不知情而擅自對輸液速度進行調整,導致短時間內有大量液體輸注給患兒使得其循環(huán)負荷,可能出現左心室衰竭[2]。③靜脈輸液是侵入性操作行為,在給患兒進行靜脈輸液前,未嚴格對穿刺部、注射器以及手衛(wèi)生進行徹底消毒。防止加藥針頭的反復使用使細菌、微粒帶入人體,造成患兒感染或敗血癥。
3.1.2用藥因素:因儲存藥品未嚴格按條件進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相同廠家生產的相同類藥品,不同批次藥品在配藥時未分開滴注,存在安全隱患。院內因接待各類患者,在細菌超標環(huán)境中輸液、配藥往往會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3]。醫(yī)生會依據患兒體重、年齡、病情等給予科學合理的用藥劑量、用藥時間等,由于掌握新藥知識不夠,配藥時出現誤差,醫(yī)囑是保障安全用藥的首要前提,出現用藥劑量錯誤以及配藥錯誤情況極易引發(fā)醫(yī)療糾紛。
3.1.3患兒和家長因素:因患兒好動且怕疼,對各種事物都有好奇心理,稍不留神會出現撓針頭,使針頭脫落。本身固定好的針頭在患兒不懂事情況下撥弄導致液體滲漏、穿刺部位出現紅腫疼痛現象。當今社會,兒童一患病,全家人都會十分擔憂,迫切希望孩子立即康復,家長稍不注意就會情緒激動。在公共嘈雜的環(huán)境當中進行護理工作,護理人員情緒容易受影響,心理壓力也較大,穿刺容易失敗,當再次穿刺時將引發(fā)家長不滿,各種情緒渲泄給護理人員,對護理人員工作產生消極影響。也有部分家長粗心大意,在陪伴患兒輸液時不夠認真仔細,未能及時發(fā)現針頭脫落、更換液體等而存在安全隱患。
3.2相關護理對策:①加強護理人員職業(yè)素養(yǎng)和護理專業(yè)技能:院方高度重視患兒靜脈用藥安全,組織專業(yè)人員對醫(yī)護人員進行專業(yè)技能培訓,使全體醫(yī)護人員對小兒靜脈安全用藥引起重視,對新藥品及時知曉,提高配藥安全性,保障醫(yī)囑的準確性。定期在院內開展法律知識的培訓學習,使自身維護合法權益的意識提高,對易引發(fā)的醫(yī)療糾紛安全隱患加強警惕性。護理主要負責人認真疏理小兒靜脈用藥安全護理相關規(guī)章制度以及操作流程,加大監(jiān)督管理力度,采取一定的獎懲措施,起到激勵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的作用,提高團隊之間的協(xié)作能力和競爭能力。②根據患兒生理特征,其頭部血管分布更為明顯,且血液回流較為迅速,可將頭皮位置作為主要穿刺點,使一次性穿刺功率提高[4]。在進行穿刺操作時需在光線充足情況下進行,選擇較小的穿刺角度,穿刺成功后,將針柄以及輸液管道加以固定,并用紗布包扎完成,注意證包扎的舒適性。③對輸液室和病房加大消毒力度以降低空氣中細菌數量,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規(guī)范,遵守三查七對制度,安瓶打開之后用濃度5%的酒精進行徹底消毒,掌握正確打開安瓶的方法,規(guī)避針頭多次穿刺瓶塞而讓微粒污染瓶中藥液。將注射器徹底消毒,抽藥用的注射器一次只可以使用一種藥液。④靜脈穿刺成功輸液后,護理人員加強巡查,密切觀察患兒各項生命體征、面部表情以及穿刺部位皮膚變化情況,對異常情況立即報告主治醫(yī)生。對輸液速度合理控制,觀察輸液管道是否存在被擠壓的情況,更換藥物時仔細檢查輸液管道中是否存在空氣或氣泡進入,及時將空氣排除。靜脈輸液快結束時,護理人員隨時做好要拔針的準備工作,拔針時將穿刺部位膠布撕開,嫻熟的拔出針頭,使用棉簽按壓約2分鐘,告知家長盡量避免觸碰到患兒穿刺部位。⑤提前告知患家屬患兒所輸入的藥品名稱、療效、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等,使家長有知情權以緩解其不安情緒。輸液室或病房采取播放輸液相關知識教育短片,既轉移了患兒注意力,也使家長了解輸液相關知識。在輸液過程中給患兒播放動畫片、聽聽兒歌或是講講故事,使患兒心情愉悅而增加配合程度。
綜上所述,其中護理、用藥、患兒自身和家長等多種因素均可能引發(fā)靜脈用藥安全隱患。對靜脈用藥中的各環(huán)節(jié)加強管理,嚴格按規(guī)范進行護理操作,加強兒科護理人員技能技巧、提高其職業(yè)素養(yǎng),對患兒和家長加強健康教育能降低小兒靜脈用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