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473000)趙海洋 秦書彥
腦干及圍腦干腫瘤會引起周圍組織壓迫,導致嚴重的臨床癥狀,大部分患者預后較差,并且由于組織部位特殊,手術容易導致周圍組織創(chuàng)傷,遺留嚴重的后遺癥,對患者不利,因此以往多以放化療為主,但難以根除病灶,效果不穩(wěn)定[1]。目前,通過顯微鏡輔助開展的顯微手術已可較為精確的執(zhí)行操作,減少周圍組織損傷,并且切除病灶,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自2015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腦干及圍腦干腫瘤患者11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CT及MRI檢查,確診為腦干腫瘤、圍腦干腫瘤者;②年齡≥18歲者;③自愿配合手術,患者及家屬同意配合治療,簽署知情同意書;④臨床表現多樣、復雜,在發(fā)病時以頭痛、頭暈、惡心嘔吐、頸部不適為主者;排除標準:①腫瘤者;②精神疾病者;③妊娠期者;④哺乳期者;⑤合并嚴重心、腎、肝、腦疾病者;采取數字隨機法分成兩組,觀察組55例,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齡在18~59歲,平均年齡(36.8±6.6)歲,病程0.1~2.8年,平均病程(1.2±0.6)年;圍腦干腫瘤35例,腦干腫瘤20例;對照組55例,其中男34例,女21例,年齡在18~58歲,平均年齡(36.2±6.4)歲,病程0.1~2.7年,平均病程(1.4±0.5)年;圍腦干腫瘤34例,腦干腫瘤2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實施顯微手術治療,全麻,以顯微鏡輔助進行手術,選擇神經電生理等進行腦干、神經功能的監(jiān)測,腦干腫瘤患者,根據位置的不同,選擇最近接腫瘤的腦干表面位置做切口,進入腦干內實施全切除術、或者次全切除術、或者大部分切除術、或者部分切除術;圍腦干腫瘤患者,在枕下正中做切口,進入腦干內,實施全切除術、或者次全切除術、或者大部分切除術、或者部分切除術;術式的選擇,是根據腫瘤的性質確定,主要遵循以下3項原則,①最大程度保護腦干;②最大程度保護顱神經;③最大程度保護重要血管;在遵循3項原則基礎上,最大可能的切除腫瘤。
1.2.2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放化療治療,主要進行化療治療,放射的總量控制在50~55Gy,持續(xù)5~6周,對于>6Gy患者,很容易造成腦放射性損傷,因此根據患者的情況,以環(huán)衛(wèi)亞硝、卡莫司汀、尼莫司汀為主的藥物化療。
1.3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評定標準[2][3]:優(yōu)秀:患者的意識清楚,無明顯的智能障礙、精神疾病、神經功能障礙;良好:患者的意識比較清楚,但有輕度的智能減退、神經功能障礙,生活可以自理;較差:與上述不符;死亡;優(yōu)良率=(優(yōu)秀+良好)/總例數×100.00%。記錄觀察組的患者的手術方式及腫瘤切除結果,包括全切除術、次全切除術、大部分切除術、部分切除術;神經鞘瘤、脈絡叢瘤、室管膜瘤、膠質瘤、髓母瘤、星型瘤、血管瘤。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專業(y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 觀察組優(yōu)良率87.27%,對照組優(yōu)良率61.82%,觀察組患者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觀察組55例患者的腫瘤切除結果 觀察組55例患者選擇全切除術38例,占69.09%,次全切除術10例,占18.18%,大部分切除術5例,占9.09%,部分切除術2例,占3.64%。詳見附表2。
附表2 觀察組55例患者的腫瘤切除結果分布[n(%)]
腦干及圍腦干腫瘤指橋腦、中腦、延髓等腦干組織起源的腫瘤,會逐漸對腦干周圍組織形成壓迫,導致嚴重的臨床后果,并且腦干功能結構復雜,治療棘手手術容易損傷腦部組織,帶來嚴重的手術后遺癥,因此以往僅采用放療或化療治療[4]。但單純的放化療治療效果難以令人滿意,無法確切保證患者生存質量和生存期,近年,顯微外科技術飛速發(fā)展,在顯微鏡的幫助下進行的手術大幅度提高了手術可操作性以及準確性,使手術治療腦干、圍腦干腫瘤成為了可靠的治療手段[5]。
本研究結果中顯示,較單純采用化療治療的對照組,顯微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更為顯著,本研究療效評定標準較為全面而客觀,肯定了顯微手術治療圍腦干、腦干腫瘤的療效。國內也有關于顯微手術治療圍腦干腫瘤的報道,董必峰[6]等進行的一項臨床研究中也得出了與本研究相似的結果,采用顯微手術的治療的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證實了顯微手術治療腦干、圍腦干腫瘤的效果。需要注意,顯微手術入路需要根據腫瘤生長方向、性質以及部位決定,選擇手術入路的基本原則是有利于病灶顯露和手術操作,并且需避開腦重要組織,保證腦干功能的完整性。而顯微手術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對醫(yī)師技術水平要求高,并且手術流程尚需繼續(xù)優(yōu)化,目前國內研究尚少,并且缺乏統(tǒng)一的手術適應證,因此對顯微手術的研究還應繼續(xù)進行,規(guī)范并拓寬手術適應證,進一步完善操作技巧,進行更多的臨床研究,提高手術效果,對患者有利。
綜上所述,顯微鏡的運用使腦干、腦干周圍腫瘤的手術成為可能,在顯微鏡的輔助下,醫(yī)師可盡可能不損傷患者腦干周圍組織,并且精確的進行病灶切除操作,對患者有利,但該技術尚處于起步階段,還需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為腦干、腦干周圍腫瘤的治療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