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慧,蒙智揚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佛山 528000)
月經先期為一種常見婦科疾病,是指連續(xù)2個月經周期周期至少提前7 d,若調治效果不佳,病情可能會發(fā)展為崩漏、流產或不孕,因此及早采取措施,改善女性患者身體健康狀況[1]。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該疾病發(fā)生主要是因垂體卵巢功能失調導致,常用絨促性素、黃體酮、氯米芬治療,雖然改善患者癥狀,但停止用藥后病情易反復,臨床療效不佳[2]。隨著中醫(yī)學研究發(fā)展,中醫(yī)辨證理念被應用于月經腺體疾病治療中,而且優(yōu)勢顯著。本次研究中,臨床提出給予腎陰虛型月經先期患者采用二至知柏地黃湯加味治療,總結其應用效果,為之后臨床治療提供指導依據(jù)。
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醫(yī)院從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60例腎陰虛型月經先期患者,按照隨機原則分為兩組。對照組78例,年齡為17~30歲,平均年齡為(23.5±2.05)歲,病程為3~10個月,平均病程為(5.25±1.02)個月,已婚50例,未婚28例,輕度22例,中度40例,重度16例;觀察組82例,年齡為18~32歲,平均年齡為(23.0±1.95)歲,病程為3~9個月,平均病程為(5.16±1.01)個月,已婚75例,未婚7例,輕度18例,中度30例,重度34例。兩組基線資料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婦產科學》、《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3]中診斷標準,經期提前,周期<21d。
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yī)婦科學》[4]腎陰虛型的診斷標準:①月經周期提前,或合并經量減少;②經期顏色鮮紅,質地正?;蝠こ?;③大便秘結;④口干咽燥;⑤五心煩熱;⑥舌質紅,苔薄黃;⑦小便黃短;⑧脈細數(shù)。上述①②⑥⑧必備,③④⑤⑦具備其中三項,則可確診患者疾病。
納入標準:年齡為16~45歲;符合月經先期中醫(yī)診斷標準,經中醫(yī)辯證分型為腎陰虛癥;3個月內無激素治療病史;合并黃體功能不足,高溫持續(xù)時間<11 d;本次研究對象知情同意,且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因附件炎、盆腔炎、子宮肌瘤等其他病因而導致的月經先期患者;存在嚴重心肺肝腎疾病者;精神障礙或依從性差者;不符合納入標準,不能按照規(guī)定用藥、研究資料不完整影響療效判斷者。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服用安宮黃體酮(又名醋酸甲羥孕酮,國藥準字H15020018)治療,1次/d,0.5 g/d,在月經周期第10天用藥,連續(xù)用藥治療10 d,之后停止用藥,在下個月經周期繼續(xù)用藥。
2.2 觀察組:采用二至知柏地黃湯加味治療,其組方:女貞子、淮山藥、茯苓各20 g,旱蓮草、黃柏、山萸肉、生地、川斷各15 g,桑寄生30 g,知母、澤瀉、丹皮、甘草各10 g,經中藥機煎藥汁煎藥,制作為每袋100 ml中藥湯劑。每次1包,分早晚兩次溫水沖服。
治療療程:連續(xù)3個月經周期為1個治療療程。
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治療前后性激素指標水平。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個療程后月經期第2~4 d,于上午9~11點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取外周靜脈血,檢測患者性激素水平,性激素檢測指標分別為: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②對比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中醫(yī)癥候積分:五心煩熱:0分無,1分手足心發(fā)熱,2分手足欲置于衣被外,3分手足握冷物才能感覺舒適;口干咽燥:0分無,1分口干咽燥輕微,2分喝水可緩解,3分想喝水但喝水后也無改善;BBT:0分雙相典型,1分高溫相明顯提前,2分高溫相提高但未超過12 d,3分單相;舌像:0分舌像淡紅薄白,1分淡紅且黃苔少薄,2分紅且少津少苔,3分紅瘦無津且干裂無苔;脈像:0分細數(shù),1分細數(shù)無力,2分沉細,3分沉細或兼數(shù)無力。③對比治療前后月經提前時間;④評價臨床療效。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結合研究具體情況制定。痊愈:治愈后月經周期、經量經色等恢復正常,無其他癥狀,且可持續(xù)至少2個周期;顯著改善:癥狀改善明顯,月經周期恢復為21~35 d,經量經色正常,至少持續(xù)1個周期;改善:癥狀有所改善,經期經色改善;無效:均未達到上述標準,甚至病情惡化加重??傆行蕿槿?、顯著改善率、改善率三者相加綜合。
1 兩組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對比 兩組治療后的P、FSH、LH、E2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的P、FSH、LH、E2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對比 兩組治療前各項癥狀評分對比無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的各項中醫(yī)癥候積分與治療前相比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口干咽燥、脈象、舌像以及BBT指標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性激素水平對比
注: 與治療前相比,#P<0.05; 與治療后對照組相比,*P<0.05
表2 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對比(分)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與治療后對照組相比,*P<0.05
3 兩組治療前后月經提前時間對比 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的月經提前時間分別為(11.7±2.0)d、(8.1±1.5)d,觀察組治療前、治療后月經提前時間(11.8±1.9)d、(6.0±1.6)d,兩組治療后的月經提前時間明顯減少(t=12.718、21.144,P<0.05);觀察組月經提前時間少于對照組(t=8.555,P<0.05)。
4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組間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注: 與對照組比較,*P<0.05
月經先期是指連續(xù)2個月經周期出現(xiàn)月經周期提前1~2周,該疾病主要特點為月經周期異常,月經過多比較常見,嚴重者病情惡化發(fā)展為崩漏、閉經、不孕和流產,影響育齡期女性的身體健康[5]。西醫(yī)學認為該疾病發(fā)生主要是因黃體功能不足,患者表現(xiàn)為內分泌功能調節(jié)紊亂,相較于正常女性,表現(xiàn)為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低下,卵泡發(fā)育不足,分泌雌激素水平低,垂體以及下丘腦反饋不足,黃體生成素(LH)出現(xiàn)低脈沖缺陷,黃體功能異常,而發(fā)生月經先期癥狀[6]。
中醫(yī)認為,月經先期發(fā)生的病機不僅有氣虛或血熱的單一病機,還可見氣血同病或多臟同病的病機。月經提前多合并經量增加,氣隨血耗,陰隨血傷而導致陰虛、氣虛、氣陰兩虛諸癥,經血失約而表現(xiàn)為經水淋漓難盡[7-8]。而治標治本是中醫(yī)治療的重要內容,治療原則為兼補脾腎之陰,臨床提出予以二至知柏地黃湯加味治療。其主要組方為女貞子、旱蓮草、黃柏、知母、山萸肉、生地、淮山藥、茯苓、澤瀉、丹皮、甘草、桑寄生、川斷,發(fā)揮滋補腎陰以及清熱調經功效[9-10]。該方劑中,二至丸中女貞子以及旱蓮草具有補益肝腎、滋陰止血功效,黃柏具有苦寒堅陰功效,知母具有甘寒滋腎功效,兩種藥物相互配伍,相互促進,可增強滋陰清熱瀉火功效;山萸肉具有益氣血、補肝腎的功效;生地藥性甘苦寒,為養(yǎng)陰、清熱、止血涼血的要藥,常用于治療婦科陰虛血熱證;淮山即薯蕷,主治脾胃之氣損傷,具有滋補腎陰功效;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功效,還有顯著的安神功效;澤瀉主治腎炎;丹皮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的功效;桑寄生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益血、通經絡功效;川斷主要用于補肝腎、調血脈功效;甘草用于調和上述諸藥[11-12]。上述諸藥共同作用,與月經先期的病機吻合,對癥作用于患者病情,提高臨床療效。經研究表明,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對比,觀察組中醫(yī)癥候積分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而且觀察組治療后的月經提前周期少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93.90%)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73.08%),表明中藥治療腎陰虛型月經先期改善患者的癥狀效果更為顯著。臨床分析月經先期發(fā)生與性激素水平密切相關。而且對比研究表明,觀察組治療后的P、FSH、LH、E2指標水平高于對照組,但兩組間的PRL、T指標差異不顯著。中藥治療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效果顯著,可促卵泡成熟,提高黃體功能,進一步證實二至知柏地黃湯加味治療月經先期效果顯著[13-14]。
綜上所述,二至知柏地黃湯加味治療腎陰虛型月經先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以及中醫(yī)癥候,療效確切顯著,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