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傳美 ,申 鍔 ,楊通輝 ,顧雄梅 ,劉 艷 ,王 勇
(1上海市第八人民醫(y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徐匯分院〉超聲科 上海 200235)
(2上海市閔行區(qū)中心醫(yī)院〈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yī)院〉超聲科 上海 201199)
在子宮血管平滑肌瘤診斷過程中常用超聲進行診斷,但也有研究表明單獨使用超聲診斷可能會出現誤診的情況。磁共振成像(MRI)能夠彌補超聲診斷的不足,能夠獲得原生三維斷面成像而無需重建就可獲得多方位的圖像,且多序列成像、多種圖像類型,能夠為明確病變性質提供更豐富的影像信息。我院對一例子宮血管平滑肌瘤采取了超聲聯合MRI診斷,報道如下。
患者女,52歲,絕經2年,宮內節(jié)育器未取出,主因下腹部不適入院。查體:下腹部觸及一質硬腫塊,邊界不清。外院MRI提示:盆腔實質性腫塊,考慮后腹膜來源可能。本院MRI,如圖2所示:盆腔巨大占位性病變,考慮來源于血管的腫瘤性病變可能。
陰道超聲及腹部超聲聯合檢查,如圖一所示:宮內見節(jié)育環(huán)回聲,子宮前壁肌層見肌瘤12×10×11mm;盆腔見實質性病變,范圍約167×57×125mm,沿子宮周圍分布,從宮頸至宮底包繞子宮,與子宮漿膜層間似有界限,CDFI可見宮底部一血管伸向病灶內,PW為靜脈頻譜。超聲診斷:宮內節(jié)育環(huán)正,子宮前壁肌壁間小肌瘤;盆腔內實質性病變(①漿膜下肌瘤?②后腹膜來源?③結合MRI檢查考慮盆腔血管來源不能除外)。該患者后經手術切除全子宮及其周病變,術中見子宮周圍病變富血供,與子宮宮底部漿膜層有相連。病理冰凍報告證實為:平滑肌瘤;免疫組化結果:SMA(+),Desmin(+),EMA(+),P53(+),Calponin(+)。結合手術中所見、MRI檢查及病理診斷考慮該病例為子宮血管平滑肌瘤。
圖2 MRI增強圖像
子宮血管平滑肌瘤病被歸為子宮平滑肌瘤的特殊類型,來源于血管中膜中層[1],主要在靜脈,雖為良性疾病,但具有隨血管蔓延生長的惡性生物學行為,可沿著髂靜脈侵犯至腔靜脈,右心房等[2]。該病例就是沿著盆腔靜脈蔓延,包繞整個子宮,經陰道超聲檢查時容易漏診,因腔內超聲顯示范圍局限性,子宮邊界顯示尚清晰,周邊病變回聲有一定衰減,容易誤認為是腸道內容物而忽略病灶,因而需結合腹部超聲檢查,因此腹部超聲在診斷此病有優(yōu)勢,能清晰顯示病變部位及范圍,與周邊毗鄰器官的關系,CDFI檢查示宮底部可見血管深入病變內,結合MRI增強檢查,表現為靜脈期明顯強化,為診斷該病提供很好的參考價值。該病臨床表現無特異性,主要表現為盆腔包塊或無癥狀,隨病變進展累及部位不同可出現相應腫瘤壓迫癥狀。石蠟病理是確診子宮血管平滑肌瘤病的標準,因冰凍切片的誤差,應結合手術醫(yī)生術中所見,及時與病理醫(yī)生溝通;病理免疫組化檢查如結蛋白(Desmin),鈣結合蛋白(Calponin),抗平滑肌抗體(SMA)陽性,用于鑒別診斷[3]。子宮血管平滑肌瘤鏡下血管豐富,管壁為瘤樣增生的平滑肌細胞,需要與子宮平滑肌肉瘤,子宮闊韌帶肌瘤,漿膜下肌瘤等鑒別診斷。子宮血管平滑肌瘤病大多預后良好,治療關鍵是徹底手術切除,但具有遠期復發(fā)的特點,所以嚴密隨訪非常重要,可定期行婦科檢查及盆腔彩超,及時發(fā)現復發(fā)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