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
互聯(lián)網上,有一群“網紅工匠”,他們是擁有百萬粉絲的網紅,也是身懷絕技的“手藝人”。他們信仰“慢工出細活”,用“擇一事,終一生”的工匠精神,改變時下公眾對職業(yè)教育的偏見。
“大白,你喜歡我嗎?”憨態(tài)可掬的大白點了點頭,緊接著,身穿藍色泳衣的馴養(yǎng)師騎在一頭白鯨身上從藍色水面一躍而上,濺起了歡樂的水花,這條只有十五秒的短視頻,在社交媒體上收獲了27.9萬的點贊,看得出來,視頻中的馴養(yǎng)師喜愛白鯨的程度,就像配文說的一樣真摯而熱烈:“如果現(xiàn)在去見你,我會踏著風浪,奮不顧身地跑向你?!?/p>
短視頻賬號主人名叫孫愷陽,是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的馴養(yǎng)師。他帶的白鯨編號三號,別稱“三哥”。正值暑期,游客蜂擁,白鯨表演幾乎場場爆滿,再加上輪流值夜班,能約到孫愷陽并不容易,在接受訪談前的20個小時,孫愷陽與“三哥”剛剛完成了一場海洋之心的表演,他回到更衣室收拾停當,便無縫銜接到了值夜班的工作當中。
“要通宵,一個小時起來巡邏一次,保證白鯨狀態(tài)良好,無異樣?!睂O愷陽說,白鯨雖是大型海洋動物,但照料它們和照料寵物類似,要料理生活、關照情緒、24小時陪伴,這些都是馴養(yǎng)師的職責所在?!拔覐男】匆娝妥卟粍拥纼?,特別喜愛海洋動物,工作兩年,我一直遵循師傅說的話,耐心、愛心以及打心底的熱愛?!闭劶奥殬I(yè)選擇,這位1994年的大男孩笑著說,能把愛好變成職業(yè),是我這輩子的幸運。
2017年畢業(yè)季,孫愷陽拿到了吉林建筑大學的畢業(yè)證書,站在擇業(yè)的十字路口,周圍同學大多應聘到熱電廠按部就班地工作,但這似乎并不是孫愷陽想要的生活?!按笏奈胰嵙曔^,打心底里不喜歡?!?/p>
畢業(yè)后不久,在一次與HR的攀談中,孫愷陽遇到了人生第一次命運的轉折?!伴L春一個HR推薦我白鯨馴養(yǎng)師這行,說全國比較稀缺,問我想不想試試,我當時就答應了。”很快,孫愷陽通過了面試,成為了長春一家海洋館的實習馴養(yǎng)師,在父母的支持下,他放棄了 “鐵飯碗”,走上另一條精彩職業(yè)道路。
“我從零起步,熟悉動物的習性、作息、飲食、情緒,馴養(yǎng)師的工作遠比想象中復雜。”早晨上班后,孫愷陽是“廚師”,因為東北的冬天很冷,餌料很容易凍住,每天下班前他都需要把餌料提前準備好,第二天用溫水泡至常溫,化開后的餌料不能整塊喂食。比如,白鯨吃的魚塊要去頭、去內臟,切兩三刀;海獅嘴不大,要切五六刀,再把魚肚子去掉;如果碰上發(fā)情期,動物會有厭食的情況,就需要及時觀察,少量喂食。
孫愷陽告訴《新民周刊》,日程表上,白鯨馴養(yǎng)師的工作,還有保持后場整潔干凈。由于鯨吞類動物對外界空氣十分敏感,抵抗力遠遠比不上人類,因此,馴養(yǎng)師所有接觸的地方都要進行消毒,如果動物出現(xiàn)不適情況,馴養(yǎng)師要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并及時報告給獸醫(yī)。比如,口腔有異味、訓練玩耍時身體劃傷或咬傷、眼睛視力不太正常等。
孫愷陽偶然接觸到馴養(yǎng)師職業(yè),走上精彩職業(yè)道路。
半年時間,孫愷陽成長為一名“挑大梁”的白鯨馴養(yǎng)師。在大家眼中,這份職業(yè)不僅光鮮有趣,還能收獲鮮花與掌聲,但在孫愷陽看來,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養(yǎng)在先,馴在后,我們更多的是要將白鯨照顧好?!?018年,上海海昌海洋公園開園前貼出一份招聘公告,師傅鼓勵孫愷陽說,“如果你想把馴養(yǎng)師當作一份職業(yè),那就去更大的館,好好認真堅持下去?!?/p>
就這樣,孫愷陽一路東進,闖蕩上海,在上海工作一年多,孫愷陽從水上表演轉到了水下表演,由于水下表演是專業(yè)自由潛水,要求馴養(yǎng)師只帶面鏡,完成三四十秒的憋氣,為此剛開始并不適應的孫愷陽也在不斷挑戰(zhàn)自己的極限,在日夜訓練一個月后,他終于登上了聚光燈下的舞臺。
之后,“三哥”與孫愷陽表演的海洋之心節(jié)目,常常被游客拍成短視頻發(fā)布到網上,社交平臺粉絲也突破了65萬。有時候孫愷陽出差幾天,“三哥”還會用親吻表達想念,在藍色海水的透明巨幕玻璃前,這對年齡差15歲的“特殊搭檔”,成為了海洋世界里真正的“明星”。
在2017年中國意大利咖啡拉花藝術大賽上,馬皓月以“春暖花開、日出夕陽”的意境作品,斬獲了中國區(qū)冠軍。
“咖啡師就是服務員。”
與白鯨馴養(yǎng)師的職業(yè)神秘感不同,來自河北保定的咖啡師馬皓月每每聽到別人對這個職業(yè)的偏見,總是淡然一笑。20歲入行,7年北漂摸爬滾打,從一個不知名的叛逆少年,到斬獲冠軍的拉花大師,再到一名學院派咖啡老師,別人的偏見早已無法左右他的選擇,這個90后小伙子,反倒逐漸在自己的職業(yè)領地,成長為一株人人艷羨的向日葵。
“高中畢業(yè)那年,家人一聽到我要去學做咖啡,第一反應就是不靠譜?!瘪R皓月向《新民周刊》談及職業(yè)選擇時,回憶起當時周遭的不解與質疑。那一年,馬皓月剛滿20歲,叛逆的他拒絕了家人安排的“常規(guī)人生”,帶上六千塊錢毅然踏上了北上的列車,外出闖蕩。癡迷于做咖啡的他,花了三千元租房子,剩下的錢用來報名一家咖啡培訓機構。
培訓課堂上,他第一次接觸到拉花、手沖,由于勤奮好學、悟性不錯,馬皓月三個月后便順利出師,之后,他應聘到北京市中心一家咖啡館工作。在兩年多的實踐中,馬皓月發(fā)現(xiàn)咖啡師不止是做好咖啡,還要了解咖啡豆的品種、產地、萃取方式,以及怎么更好地服務客人。“咖啡文化是個舶來品,當我不懂時,就會去看書,搜資料。”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蟄伏了三年的馬皓月,終于獲得了一次嶄露頭角的機會。2016年6月,他報名參加了中國意大利咖啡拉花藝術大賽,抱著鍛煉一下的態(tài)度,馬皓月超常發(fā)揮,拿下季軍,寓意無所畏懼的拉花作品《野牛》獲得了評委的一致好評?!懊谓o了我極大的認可,從那天起,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拿冠軍?!?/p>
沖著冠軍的目標,馬皓月白天工作,下班后擠壓睡眠時間,反復練習,有時候要一直練到深夜兩三點才肯停下來。有一次,由于練習次數(shù)太多,洗杯子時,竟然把手洗脫皮了。馬皓月笑著說,“簡單包扎一下,還會繼續(xù)。真正的練習都是幾十杯起練,當時一個月只有四五千塊錢,大半都用來買咖啡豆和牛奶了,日子過得很艱難?!奔幢闳绱耍R皓月也從未抱怨過。
終于,在2017年中國意大利咖啡拉花藝術大賽上,馬皓月以“春暖花開、日出夕陽”的意境作品,斬獲了中國區(qū)冠軍。比賽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他特意準備的:5分鐘賽前講述,也會做精心設計;器具上,會買不同刷子做清潔度實驗。
從那天起,馬皓月的人生仿佛踏上了快車道,家人不再認為他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作為冠軍選手,他還經常出沒在專業(yè)評審的位置上。越來越多的行業(yè)資源向馬皓月聚攏,但這個80后的小伙子,并沒有想著如何去開店賺錢,而是選擇沉淀自己。
“通過遠程教育,拿到了一個大專文憑,投入到另一個全新的身份——北京西點西餐學院的咖啡老師??Х仁炙囆枰獋鞒?,人們對咖啡師的觀念也在逐漸轉變,我會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學生,永遠不要輕言放棄?!?blockquote>
修理東西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汪師傅“用泡面修復物品”的技術,不僅被人民日報點名表揚“90后干了件大事”,還被國外網友戲稱為“古老的東方秘術”。
修理東西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汪師傅“用泡面修復物品”的技術,不僅被人民日報點名表揚“90后干了件大事”,還被國外網友戲稱為“古老的東方秘術”。
“板凳師傅”本名叫汪偉,今年29歲,來自安徽,外出務工多年,之前端過盤子、干過客服,他也沒想到,兩個月便學會的家具維修手藝竟然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接受采訪前三個小時,汪偉剛剛結束了一場“教你修東西”的直播,只見屏幕上,他熟練地捏碎一包方便面,在破洞的木板上,撒均、涂膠、磨平、上漆,幾分鐘后木板完好如初,這場直播收獲了百萬網友認可與點贊。
汪偉說,“家具修復師”其實就是家庭裝修的收尾工作,主要針對木制家具、瓷器等局部破損進行維修,并不是一個新興的職業(yè)。修復方法主要分兩步,第一步用木粉、原子灰等材料對凹坑填充,膠水固定,打磨光滑,第二步是用特定顏料調出家具原色,再進行固封。
“許多年輕人不愿意干,認為不體面,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嘗試著用了新的修復方法。”汪偉告訴《新民周刊》,有一次顧客要求修復床頭柜時,板凳師傅正在吃方便面,于是他突發(fā)奇想:能否用方便面的粉末代替木粉、原子灰,修理床頭柜的凹坑?經過試驗,這樣的方式確實可行。
板凳師傅的做法,就是把第一步中的木粉、原子灰等專門材料,換成了泡面、餅干之類容易捏成粉末的食材。由于特制膠水的包裹和油漆的封固,這些起到固定作用的食材不會變質腐爛,修理后能達到的成果跟傳統(tǒng)材料一致,還不會有甲醛等化學品污染的隱患,可以說是既方便又環(huán)保了。
通過這種新奇的方式,大家開始關注到了板凳師傅的神奇手藝,小到裂了的飯碗、茶壺,大到破了洞的桌椅、地板,甚至是破損的手提包、吉他、汽車……都能用大米、雞蛋、方便面、米餅修復,并且看不出一點修復的痕跡。進入短視頻平臺的短短數(shù)月,汪偉就收獲了1061萬粉絲關注,7614萬次點贊。
在網友眼中,汪偉像是給了這些物品第二次生命:“沒有什么是板凳師傅一塊泡面修不明白的”“看完了師傅用泡面修東西,我覺得自己吃泡面都是在浪費”。如今每天都有人在抖音上私信板凳師傅,請他幫忙修理一些對自己很有意義的重要東西。
最讓板凳師傅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網友通過抖音找到他,讓他幫家里90多歲的老奶奶修理一根拐杖。拐杖是爺爺在世時買給奶奶的,但用的時間太長,木質的拐杖斷裂了。板凳師傅用材料從內部加固了拐杖,還親自上門把拐杖還給了奶奶。“很難想象,一位90多歲的老人,經歷過戰(zhàn)爭年代,艱苦歲月,竟然會為一根拐杖留下眼淚。”
汪偉說,作為一個手藝人,入行八年,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幫助到別人,是他的榮幸?!靶迯蜁r不要把它當作一個物件去修,把它當成一種信念去維修,這樣你的手藝會越來越好?!?在汪偉的主頁,記者發(fā)現(xiàn)一條板凳學府的視頻,視頻中有十幾人在學習修理技術。據(jù)了解,板凳學府開辦于2018年10月,是汪偉創(chuàng)辦的培訓機構。
目前已經有二三十名學員從全國各地前往青島學習維修手藝。汪偉的“得意門生”鄧田田告訴記者,為了學習手藝他從貴州坐了幾十個小時的火車來到山東。經過10多天的培訓,他已經可以進行木質、皮革、大理石以及陶瓷用品的基礎修復。
汪偉說,他的愿望是讓更多學員能學會最基礎的手藝,養(yǎng)活自己的家庭,讓更多人和自己一樣靠著這門手藝自力更生。在結束訪談時,汪偉一再傳達一個樸素的觀念。“我不是網紅,我是手藝人。我常常教導學員,做手藝人先不要想著掙多少錢,先要想辦法讓自己的手藝值錢,不要只想著學著玩玩,先學會踏踏實實地修東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