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柱饒
(遵義市播州區(qū)人民醫(yī)院肝膽外科,貴州 遵義 563100)
急性重癥胰腺炎主要是由于多種病因使得胰酶在胰腺中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組織自身消化、術(shù)中甚至壞死的炎癥反應。由于出現(xiàn)胰腺組織壞死,大量的含腫瘤壞死因子以及白細胞介素等腹腔液滲出,會使得患者出現(xiàn)消化道組織腫脹、胃腸道蠕動功能障礙等癥狀,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1]。本次研究了90例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分析了消炎散外敷在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選擇90例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為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就診的患者。其中,對照組45例患者中,男患者26例,女患者19例,患者的年齡在21~75歲;平均年齡(46.85±4.12)歲;研究組45例患者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20例,患者的年齡在22~76歲;平均年齡(47.28±5.73)歲;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資料中均沒有明顯差異。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內(nèi)科綜合療法:常規(guī)給予患者禁食、胃腸減壓、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解痙止痛、消炎、營養(yǎng)支持、減少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等治療措施。同時嚴密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做好相應的并發(fā)癥預防工作。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適應消炎散外敷進行治療:藥方為:虎杖40 g,石膏(先煎)50 g,冰片3 g;將藥材碎成細粉后,加入生菜油適量,攪拌均勻,分別攤于紙或布上,外敷在患者胰腺體投影區(qū)、臍部以及局部炎性包括部位,1次/d。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各項癥狀緩解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
使用SPSS 19.0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與計數(shù)的數(shù)據(jù)資料使用(±s)和(%)進行表示;對于檢驗結(jié)果采用t值和x2進行表示,當結(jié)果數(shù)值P<0.05時,則表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在腹痛緩解時間、腹脹緩解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中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各項癥狀緩解時間與住院天數(shù)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癥狀緩解時間與住院天數(shù)對比(±s)
組別(n=45) 腹痛緩解時間(h)腹脹緩解時間(h)平均住院時間(d)研究組 15.46±6.38 59.21±13.16 14.22±4.49對照組 68.17±19.24 121.25±17.64 21.03±9.26 t 13.2593 14.3739 3.3742 P 0.0000 0.0000 0.0014
中醫(yī)學認為,急性胰腺炎屬于“腹痛、結(jié)胸、脾心痛”的范疇,主要是由于肝失疏泄,濕熱蘊結(jié)導致腑氣不通所致,“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在本次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主要采用了消炎散外敷治療,方中主要以虎杖、石膏與冰片為主;其中,虎杖具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散瘀止痛之功效;石膏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斂瘡生肌之功效;冰片則具有清熱止痛、防腐生肌的作用。通過外敷的方式,能夠促使藥材直接透過皮膚起效,提高皮膚對于中藥的吸收[2]。通過外敷于胰腺體表投影部位皮膚能夠更加有效的作用于胰腺與周圍組織器官中,進而能夠起到清熱消腫軟堅之功效,促進胰酶性腹水的吸收,減輕腹中炎癥與腸壁水腫,減少腸間膿腫與胰腺囊腫的發(fā)生率。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采用消炎散外敷進行治療后,患者在腹痛緩解時間、腹脹緩解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中均顯著短于采用常規(guī)治療的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常規(guī)西藥治療在重癥胰腺炎患者治療中的療效往往不夠理想,因此可以采用中醫(yī)消炎散進行外敷治療,以此來盡快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