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明生 程光遠
摘要:本設計的目的是要解決公司車軸校直機升降系統(tǒng)的失效故障,對原機構進行改造,從根源上徹底解決長期以來的升降缸泄漏、連接法蘭螺栓斷裂以及車軸校直后彎曲等問題。車軸在壓機上鍛造成型后,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彎曲,為了減少因彎曲帶來的車軸報廢,需要在鍛后進行熱校直作業(yè),校直機就是將鍛后熱態(tài)車軸進行校直,確保車軸產(chǎn)品合格。因此,必須對原因結構進行分析,重新優(yōu)化方案,改造升降機構,降低車軸廢品率的同時降低維修勞動強度。本文重點描述了車軸校直機的改造過程。
關鍵詞:校直機;升降機構;彈簧;改造
一.校直機簡介
車軸校直過程:升降缸上升支撐車軸—托輥旋轉—識別車軸彎曲方向—鉗口夾緊校直車軸—鉗口松開—重復旋轉托輥、夾緊—校直。
二.升降缸改造方案
1.升降缸失效原因和危害分析
鍛造后的熱態(tài)車軸,由吊鉗調運落入校直鉗口中進行校直作業(yè),車軸的軸頸(兩端頭)被升降缸上安裝的托輥支撐,處于兩端支撐的架空狀態(tài),校直機的夾緊油缸工作,驅動夾臂圍繞轉軸轉動,安裝在夾臂上部的校直鉗口實現(xiàn)大圓弧運動,如圖二。
校直鉗口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在車軸上,校直彎曲的車軸,鉗口垂直方向的分力作用在車軸上后,被傳遞到托輥和升降缸上,向下擠壓升降缸,托輥和升降缸承受了車軸自身重力和校直時的垂直力,如圖二。
懸臂梁結構的托輥架和升降缸,當處于完好狀態(tài)時,車軸的軸端部位處于水平高度不會發(fā)生變化,但軸身在校直垂直力的作用下會向下運動,造成軸身和軸端的不同心,車軸軸端彎曲會造成廢品率的上升。
2、升降缸受力分析
通過對設備結構組成進行觀察,分析受力,升降缸承受的垂直方向力由兩部分構成:車軸的軸重力和校直垂直分力即:F=G重+F垂。按車軸軸重600KG計,每只升降缸受力為G重的一半。
車軸放入后,彈簧的壓縮量過大,彈簧偏軟,結構不穩(wěn)定。因此,在每端設置兩個彈簧,在彈簧的芯部孔位置兩端各增加一個定位芯軸,分別焊接在底座和托輥座底面,用于彈簧的導向和定位,設置調整片調整彈簧高度,如圖四:
通過合理改造,在自由狀態(tài)時,托輥高度在原高度基礎上上升了5mm,當車軸放置在托輥上后,在軸自身重力作用下,彈簧被壓縮,托輥下移約5mm,此時軸的中心正好處于鉗口中心,保證鉗口包合車軸,防止鉗口的邊緣擠壓軸身;在校直狀態(tài)時,車軸被擠壓向下運動,彈簧再次被壓縮,托輥自動下降(最大極限下降量為5mm),避免了原剛性結構帶來的軸端部彎曲;當外力釋放后,在彈簧的作用下,托輥自動上抬。通過改造,合理的解決了原升降缸的剛性固定帶來一系列泄漏、軸彎曲等問題。
結論
本設計的目的是要解決公司車軸校直機升降系統(tǒng)的失效故障,對原機構進行改造,從根源上徹底解決長期以來的升降缸泄漏、連接法蘭螺栓斷裂以及車軸校直后彎曲等問題。通過本方案的改造,已經(jīng)連續(xù)作業(yè)30個月,使用效果良好,通過對現(xiàn)場數(shù)據(jù)的測繪、資料查閱和計算、彈簧倔強系數(shù)設備故障得到了有效解決。
參考文獻:
[1]蘇沛群:《液壓與氣動技術》,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2]徐灝(主編):《機械設計手冊》,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1年9月北京第1版;
[3]朱學敏:《動力機械與液壓裝置》,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