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 要】目的:探討中醫(yī)康復護理在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用隨機數(shù)列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腦卒中常規(guī)康復護理,研究組患者給予中醫(yī)康復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與日常生活能力情況。結果: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Barthel指數(shù)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中醫(yī)康復護理在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臨床康復護理中具有顯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中醫(yī)康復護理;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
【中圖分類號】R24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395-012
腦卒中又稱“中風”,是由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1]。資料顯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腦卒中已成為危害我國中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并且70%~80%的患者經治療后均遺留一定程度的大腦功能障,其中以肢體功能障礙為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庭與社會帶來一定的負擔。本研究旨在中醫(yī)康復護理在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為臨床康復護理提供參考依據,具體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shù)列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50例。研究組:男36例,女14例,年齡最大71歲,最小42歲,平均年齡(61.27±5.13)歲;腦梗死43例,腦出血7例。對照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最大70歲,最小41歲,平均年齡(60.98±6.75)歲;腦梗死46例,腦出血4例。根據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要求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或其家屬必須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選入標準:①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恢復期者;②病歷資料齊全;③腦血管疾病后Glas—gow昏迷量表評分>8分。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嚴重不全、頻繁心絞痛、心肌梗死患者;②具有精神病史者;③不同意、不配合本次實驗者。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臨床常規(guī)中風護理。研究組給予患者中醫(yī)康復護理,具體操作如下:(1)成立中醫(yī)康復護理組:由病區(qū)護士長1名、中級以上職稱的病區(qū)護士1名和中醫(yī)康復護理技術和理論水平較高的護士3名構成,經統(tǒng)一培訓后,每日對患者實施中醫(yī)康復護理干預,主要包括穴位盒灸、中藥熏蒸等。(2)穴位盒灸:①穴位:內關、曲池、合谷、手三里、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②辯證加減:氣虛血瘀,加以氣海、血海;痰熱腑實,加以解溪、豐隆;風痰阻絡,加以豐隆;③操作方法:先同時灸內關、曲池、合谷和手三里穴位20min,再同時灸足三里、陽陵泉和三陰交穴位20min。(3)中藥熏蒸:①辯證藥方:風痰瘀阻證加減半夏白術天麻湯,氣虛血瘀證加減補陽還五湯,痰熱腑實證加減星蔞承氣湯;;②使用方法:每味藥各10g,采用中藥熏蒸機對患側肢體進行熏蒸,每日1次,機內溫度(42.00±2.00)℃,患者體表溫度(37.00±2.00)℃。
1.3觀察指標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參考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2],從意識、水平凝視功能、面癱、言語、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和步行能力8個維度進行評測,0~15分為輕型神經功能缺損,16~30分為中型神經功能缺損,31~45分為重型神經功能缺損。
日常生活能力:參考Barthel指數(shù)評定量表[3],從大便、小便、修飾、如廁、進食、移動、步行、穿衣、上下樓及洗澡等1O個項目進行評分,分數(shù)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強。
1.4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軟件做統(tǒng)計學結果分析。
2結果
2.1中醫(yī)康復護理對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的影響
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Barthel指數(shù)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數(shù)據見表1。
3討論
腦卒中屬于臨床常見神經科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昏迷、頭痛和意識障礙等,因其具有高度的發(fā)病率和致殘率,常使得患者喪失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對其個人與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與精神壓力。
中醫(yī)學研究顯示,針刺穴位可通調經絡、調和氣血,刺激偏癱肢體的感覺,防止患者同側大腦皮層體感區(qū)因缺乏傳入沖動而造成的感覺定位域功能組結構改變。中藥熏蒸可對人體經絡具有刺激作用、熱的傳導作用等,可有效改善患處血液循環(huán),機體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4]。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Barthel指數(shù)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此外,研究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緒,使得其康復護理依從性較差,導致臨床治療效果不佳。因此,在治療護理的同時需要給予患者心理護理,保證患者以調暢的身心狀態(tài)面度疾病,積極配合治療。
綜上所述,中醫(yī)康復護理在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臨床康復護理中具有顯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葛亮,趙志敏.中醫(yī)康復護理在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z2):123-124.
[2]狄繼紅,譚霞.中醫(yī)體質辨證護理在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四川中醫(yī),2019,7(5):154-155.
[3]李艷.中醫(yī)康復護理在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17(9):213-214.
[4]陳袁平.一線雙導延續(xù)護理在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中旬刊),2017,15(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