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天一
摘 要:本文通過在藝術原理的基礎上,與其他歷史現(xiàn)象對比,從而進行研究。具體分為三個方面:一是關于藝術源于生活的資料分析及陳述;二是關于藝術如何高于生活的考察與研究,;三是關于藝術如何還原生活的研究。而藝術回歸生活也是一種自始至終都在循環(huán)的過程。
關鍵詞:藝術;生活;循環(huán)
首先討論藝術為什么高于生活,當然其前提是藝術來源于生活,這還要從藝術起源的幾種學說說起。第一是“模仿說”,這是一種關于藝術起源問題的最古老的理論,始于古希臘哲學家。這種學說認為:模仿是人類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藝術起源于人類對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臘哲學家看來,所有藝術都是模仿的產物。亞里士多德認為:“藝術模仿的對象是實實在在的現(xiàn)實世界,藝術不僅反映事物的外觀形態(tài),而且反映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和本質,藝術創(chuàng)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從孩提時就有的天性和本能?!崩^古希臘哲學家之后,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繼承和發(fā)展了這一學說。這種理論直到19世紀末仍然具有極大的影響。第二是“游戲說”,游戲說認為藝術起源于游戲,然而此時所說的游戲,也是產生于生活。人的審美活動和游戲一樣,是一種過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們進行藝術這種精神游戲的動力。人是高等動物,他不需要以全部精力去從事維持和延續(xù)生命的物質活動,因此有過剩的精力,這些過剩精力體現(xiàn)在自由的模仿活動中就有了游戲與藝術活動。第三是“表現(xiàn)說”,這種學說認為藝術起源于人類表現(xiàn)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現(xiàn)是藝術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藝術發(fā)生的主要動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情感表達,都是人生活的一部分。第四是“巫術說”。巫術即原始人類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藝術有著極大的實用功利價值。按照這種理論,原始人所描繪的史前洞穴壁畫中雖然有許多在我們今天看來是美麗的動物形象,但他們當時卻是出于一種與審美無關的動機,即巫術的動機。比如許多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洞穴壁畫和雕刻,往往是處在洞穴最黑暗和難以接近的地方,它們顯然不是為了給人欣賞而制作的,而是史前人類企圖以巫術為手段來保證狩獵的成功。還有些動物身上畫有或刻有被長矛或棍棒刺中和打擊過的痕跡,第五個是“勞動說”,認為藝術起源于勞動。勞動是人類社會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卻不是社會生活的全部。勞動以外的其他社會生活的內容,也與藝術的發(fā)生有著密切的關系。勞動提供了文學活動的前提條件;人類的生產活動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動的前提。這一方面在于人要滿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從事其他活動,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這種生產活動中生成的。在勞動中為了需要而創(chuàng)造出具有豐富表意功能的語言系統(tǒng)。
無論哪種學說,歸根究底離不開我們的生活。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是體驗的過程,藝術是生活體驗后的生活,人們常常用音樂表現(xiàn)高山流水,用繪畫表現(xiàn)梅蘭竹菊。通過對自然生活的藝術表現(xiàn),使人們更加直觀的去了解生活了解藝術。生活的升華便是藝術,藝術可以說是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們相互存在,相互補給,生活自然是藝術的土壤,藝術盡情表現(xiàn)生活。所謂藝術源于生活,不如說藝術源于人對于生活的感觸和體會以及思想,而高于生活,正是因為創(chuàng)作是一個凝聚升華的過程,是圍繞一個主題不斷發(fā)散而又最終聚攏的過程。對象是不固定的,每個人都擁有創(chuàng)造的能力,而能否成為藝術則取決于其感知力與掌控力。
再說一下怎樣藝術還原生活,在當今世界,藝術不再是一意孤行的行為,從工業(yè)革命以后,各種藝術開始向著實用性發(fā)展。像是德國的包豪斯和美國流行的波普藝術,都是為了實用性和滿足消費為目的,這里的藝術更趨向于設計層面,這本身就是藝術服務于生活和還原生活的一個過程。當藝術品開始重視社會生活群體,開始考慮藝術的接受和接受者時,藝術便回歸了生活的本質。西方一些現(xiàn)代美學家對藝術回歸生活和藝術的接受也有較多的論述,如存在主義美學家薩特在其《為什么寫作》中就充分論證了讀者閱讀對于文學作品的重要性。他說:“只有為了別人,才有藝術;只有通過別人,才有藝術”?,F(xiàn)象學美術家杜夫海納從胡塞爾的“意向性”概念出發(fā)談到了接受者對于藝術作品的重要性。他說:“觀眾不僅是認可作品的證人,而且還是以各自方式完成它的執(zhí)行者;要顯現(xiàn),審美對象就需要觀眾?!?/p>
其實,藝術回歸生活在現(xiàn)實層面上是藝術活動的一種完成。藝術也需要在社會生活中傳播、接受與消費。其次藝術的接受與消費在潛在意義上又同時是整個藝術活動在觀念上的動機和起點。這就像是百米賽跑那樣,雖然在其現(xiàn)實性上起跑顯示整個比賽過程的起點,但由于百米終點是運動員站在起跑線上的動機和目的,所以在某種觀念上,也即是潛在意義上必然先行于現(xiàn)實的行為而成為整個過程的起點和開端。藝術家也不例外,在藝術的創(chuàng)作目的上,大多往往還是希望自己的藝術作品得以被傳播和得到大眾的認可,所以藝術回歸生活也是一種自始至終都在循環(huán)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