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善蒙
摘要:建筑施工單位在接到高層建筑施工任務后,需要掌握基本技術要點,運用科學的施工技術進行施工。建筑的不同部位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在選擇施工方法時,應根據具體施工部位的施工需要,合理運用施工工藝。在目前的施工過程中,關鍵的施工任務主要圍繞建筑物的結構、模板的使用和材料的使用。本文著重分析了施工技術應用的要點。
關鍵詞:高層建筑;施工技術;關鍵要點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高層建筑的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當前社會形勢下,加強高層建筑的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價值。一方面是解決住房用地短缺問題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措施。然而,我國高層建筑施工中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加深對高層建筑施工技術要點的認識,以有效提高施工的有效性和有效性。
1高層建筑特點
(1) 高層建筑具有占地少、市政管線、道路縮短優(yōu)化、美化連接等特點。高層建筑可以在占用少量空地的前提下,多空間、高形式地建造,有效地解決了世界土地短缺的現狀。另一方面,由于街道景觀主要由行人、動態(tài)交通流和靜態(tài)建筑組成,高層建筑由于其突出而笨重的優(yōu)勢,可以成為街道景觀的主題部分,不僅可以豐富城市的形象,還可以成為天際線的輪廓。此外,特色鮮明的高層建筑也是城市的活動中心,是城市的標志性建筑。(2) 在高層建筑中,高空作業(yè)較多,同時工程建設的風險也增大。在高層建筑中,人員、材料和設備的關系必須協調好。在垂直運輸工作中,必須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識。同時,必須加強對高空作業(yè)用電、用水的管理。(3)高層建筑以鋼筋混凝土為主,未來高層建筑的發(fā)展趨勢是鋼和鋼混凝土結構。在澆筑鋼筋混凝土時,其澆筑工藝也相對較高。(4)高層建筑具有工期長的特點。一般來說,普通多層建筑的施工期為10個月,多層建筑的施工期應達到2年。提前完成高層建筑的裝飾施工和結構施工,應節(jié)省時間。
2高層建筑結構分類
2.1鋼結構體系
鋼結構施工速度快,硬度好,結構重量輕,可預防地震危害。生產成果更加工業(yè)化。高層建筑鋼結構安裝時,一般采用大型塔吊設備。設備的起重效果越突出,鋼結構的安裝就越平穩(wěn)。然而,由于鋼結構本身造價高,易生銹腐蝕,火災事故時防火性能差,加上施工設計比較麻煩,使得高層建筑工程中鋼結構很少選擇。
2.2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
該方法充分利用鋼筋混凝土的性能,結合材料的承載力,適當調整配合比,在施工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效果好,防水性高,成本低,非常適合高層建筑的施工。由于高層建筑用混凝土具有施工周期長、混凝土用量大、受工作條件和氣候影響大的特點,混凝土強度往往表現出較大的離散性,有時甚至不合格。因此,控制混凝土強度也是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的關鍵。為了控制混凝土的輕質度,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3混凝土強度控制
3.1選定配合比
工程開工前,應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配置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同時,應在法定機構中進行分級檢測。級配結果出來后,應根據級配進行配合比試驗。應根據試驗結果進行實際施工。但施工技術的關鍵是級配是否與現場施工相匹配。調整現場砂礫石的實際含水量和試驗配置,確定混凝土配合比。據統(tǒng)計,當砂的含水量增加時,當砂的含水量減少2%至3%時,混凝土強度降低15%至20%。另外,水泥用量的影響在5%到20%之間。砂礫石級配的影響在5%-20%之間。另一方面,當水灰比增加1%時,強度降低5%至10%。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嚴格按照初始配合比和基層進行計算。
3.2加強評定混凝土強度
針對不合格試件的不正常生產,根據混凝土強度評定標準,對混凝土強度進行評定和驗證。同一驗收批混凝土應包括配合比、生產工藝條件、齡期、強度等級等,為了制作試塊,應在澆筑點隨機取樣,不得弄虛作假,保證試塊的真實性。
4結構轉換層施工技術
高層建筑施工中,轉換層的澆筑一般采用分層澆筑法和雙重疊澆筑法。在施工期間,應深入研究重疊構件。由于構件在分層位置受水平剪切力的影響,必要時應與設計單位配合設計一次,以保證搭接構件在正常使用和施工階段的承載力。此外,還必須采用先進的技術來提高建筑結構的整體抗震性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轉換結構上下層之間的剪切和剛度轉換。
5施工后澆帶的施工技術
在高層建筑的施工中,為了保證建筑整體造型的美觀和穩(wěn)定,高層主樓往往與低層裙樓相聯系,但裙樓在高層建筑中的比例非常大。在我們的長期建設中,我們希望將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樓分開。此時,我們需要設計變形縫,但從建筑的要求來看,我們不想建造變形縫。由于節(jié)點設置中常出現雙墻、雙梁、雙柱,平面布置受到限制。施工結束后,應采用后澆帶技術處理。高層建筑與裙房的連接,必須事先預留后澆帶。
6裂縫控制
6.1施工措施
為防止混凝土出現裂縫,應在早期對新混凝土進行養(yǎng)護。為了在早期盡可能減少收縮,必須做好構件的濕養(yǎng)護控制,防止因表面水分蒸發(fā)過多、收縮過大而引起的內部約束開裂。對于大體積混凝土來說,控制混凝土的溫升,減緩混凝土的冷卻速度,降低混凝土的收縮率,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抗拉值,完善結構設計,提高約束性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在維護過程中,應密切監(jiān)測和跟蹤混凝土的底部、中間和指示溫度,尤其是前三個小時對于澆筑后的混凝土,應將最高溫度和溫差控制在25攝氏度以內。否則,溫差過大會導致混凝土開裂。
6.2設計措施
采取的“釋放”措施應是在外墻的適當部位設置永久性伸縮縫,并留有隔斷縫,對于“阻力”措施,應防止結構截面突然變化產生集中應力,更注意鋼筋結構的配置;采用小型空心混凝土堆放,使輕質墻體,保證間距小于3米的結構柱的增加;增加混凝土腰部。每層墻中間和中間為120mm厚、墻寬的梁,在砌體無限制端設置構造柱,并預留門窗。
7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高層建筑將越來越高,結構形式也將越來越復雜。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滿足高層建筑的更高要求,必須從建筑設計入手,將設計與施工技術緊密結合,改進施工工藝,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保證施工過程的正常有序,控制工程質量缺陷,按照預定目標提高工程精度,使工程質量有效保證。
參考文獻:
[1]陳輝.高層建筑樁基的設計與施工要點[J].建筑施工.2010(15):26-28.
[2]胡繼科.淺談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管理及控制要點[J].科技信息,2011,33.
(作者單位:商丘市發(fā)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