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上風電在國內大規(guī)模應用單樁基礎,單樁基礎鋼管樁內環(huán)內會殘留海水及海生物殘骸,分解出腐蝕氣體。同時犧牲陽極保護外置,鋼管樁內海水與鋼結構金屬腐蝕達化學平衡并停止前也會產(chǎn)生部分化學氣體,對塔筒內裸露導線設備等有腐蝕作用。本文介紹一此種腐蝕案例并給出一經(jīng)過驗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海上風電;單樁基礎;腐蝕性氣體
1海上風電單樁基礎應用
海上風機基礎一般有單樁、重力式、導管架、高樁承臺、吸力式、漂浮式等基礎型式,其中單樁、重力式和導管架基礎這三種基礎型式已經(jīng)有了較成熟的應用經(jīng)驗,而吸力式和漂浮式基礎尚處于試驗階段。單樁基礎是歐洲海上風電場建設中的主導基礎結構型式。
單樁基礎即單根鋼管樁基礎是由一個直徑在3~5m之間的鋼管樁構成,適用于小于25m的水域,其結構特點是自重輕、構造簡單、受力明確。對于軟土地基可采用錘擊沉樁法;對于巖石地基可采用鉆孔的方法,也可在巖石地基內形成大直徑鉆孔灌注樁。由于該基礎生產(chǎn)工藝簡單,施工成本低,施工過程易控制,施工單位經(jīng)驗較豐富等優(yōu)點,目前成為了海上風機的主流基礎結構。在國內2015年到2017年間新建成海上風電場中,多采用此種樁基。
2? 海上單樁基結構產(chǎn)生的問題
單樁基礎單根鋼管樁基礎形式上為一中空管狀物結構,施工沉樁后內部形成海上中空井結構。單樁入泥深度一般在50m以上,持力層在地下水層之下,故單樁基內部海水將成為靜止死水,不再與外部海水及地下水有水質交換,不可避免內部會有生物的殘骸,其將分解揮發(fā)腐蝕氣體。同時由于海上機組防鹽霧腐蝕設計要求,機組內部以微正壓方式保持干燥密閉,阻滯外部空氣大量滲入,一定程度上樁基連同內部將形成一個水、氣相對密閉結構?;诖私Y構,樁基內封閉海水有限,且基本保持穩(wěn)定,其對樁基基礎內環(huán)鋼結構產(chǎn)生的腐蝕效果有限可控,在腐蝕進行到一定程度后將形成樁基內部海水化學平衡,腐蝕將減緩直至停止,一般這個時間在1年左右。故犧牲陽極結構一般設計連接在樁基外徑面上,阻止海水對樁基外部結構的腐蝕。
從保護樁基本身來講,設計十分巧妙,可以有效保護樁基腐蝕問題。但由于單樁基礎結構機組塔筒直接通過法蘭與樁基連接,在塔筒底部布置電氣設備,在樁基內部海水產(chǎn)生的腐蝕達到化學平衡前,其化學反應將產(chǎn)生一定酸、或堿性氣體,這些氣體將對塔筒內電氣、裸露導線設備產(chǎn)生二次腐蝕。
3? 濱海北H1#風場單樁基礎內腐蝕
濱海北H1#風場于2015年10月4日正式開始海上施工建設,2016年5月24日完成全部海上主體施工,2016年6月正式投產(chǎn)運行,在運行過程中發(fā)現(xiàn)樁基及塔筒部分銅制金屬發(fā)生表面腐蝕。如圖所示:
由圖可以看出,其樁基層的裸露銅線表面已完全發(fā)黑,對其進行試驗室檢驗,其結果為:
□□一級標題□□
檢驗結論表面黑色物質為CuS,應是環(huán)境中硫化氣體所致。對樁基內氣體進一步進行檢測,檢測出二硫化碳超標。其結果如下:
為證明氣體是由自下而上由樁基內產(chǎn)生的,并排除電氣性可能性,又做了如下實驗:
樁基內平臺和TU塔筒平臺內各懸空掛放一組銅片,一周后將銅片取出對比,實驗結果如下:
從實驗結果可以觀察到,塔筒TU層和樁基層銅片都有腐蝕現(xiàn)象,但塔筒TU層銅片腐蝕較為輕微,樁基內銅片表面已完全腐蝕發(fā)黑變色,說明樁基內腐蝕環(huán)境更為惡劣,為腐蝕氣體發(fā)源地,其產(chǎn)生源應為樁基內海水中的化學反應。
4? 解決方案
由于基本可以確認腐蝕氣體發(fā)源于樁基內海水中,由此解決方案可考慮將樁基內部海水盡量抽出,并將樁基層與塔筒在物理上進行隔斷,阻止剩余腐蝕氣體繼續(xù)腐蝕塔筒內電氣導線。
但抽出塔筒內部海水后,樁基水下部分內環(huán)內的平衡外環(huán)壓力的海水將不再存在,需計算其是否影響樁基的結構安全,為此進行了計算。
濱海北H1#項目共布置25臺風機基礎,根據(jù)水深情況,選擇ZK19#機位進行抽水后單樁基礎結構變形、應力、模態(tài)等安全性指標復核。計算采用海工計算軟件SACS,對結構的各工況進行校核。非線性有限元計算通過非線性彈簧單元實現(xiàn),P-y、t-z曲線根據(jù)地質提供土的摩擦角、不排水剪強度等參數(shù),參照《海上固定平臺規(guī)劃、設計和建造的推薦作法—荷載抗力系數(shù)設計法》(SY/T 10009)和《Design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 structures》(DNV-OS-J101)中的推薦算式計算。
ZK19#機位的風機基礎管樁樁徑達6.2m,由于單樁基礎樁徑較大,計算時不考慮樁端土塞效應的影響。采用非線性彈簧模擬樁-土相互作用時,每隔0.5m設置一組三向彈簧,非線性彈簧屬性定義方式為:水平方向(x和y方向)根據(jù)P-y曲線定義,軸向(z方向)根據(jù)t-z曲線定義。
計算結果表明,結構的轉角、泥面位移、最大沉降量等靜力計算指標抽水前后基本無變化,都能滿足設計要求;凈水壓潰和桿件應力抽水后有所提高,但作用值/允許值<1,仍能滿足設計要求;結構抽水前后一階頻率基本無變化,并能滿足整機頻率0.28HZ的要求。綜上所述,風機在樁內水體抽空后,在運行期間仍能保持安全。
由此對形成如下處理方案:
① 將風機樁內水體全部抽空;
② 對樁基內平臺進行打膠密封處理,使樁基內平臺下抽出海水的區(qū)域與塔筒之間無氣體交換。
③ 密封膠使用聚氨酯,聚氨酯密封膠涂抹寬度應保證 7~10mm,厚度 3~5mm。
進行處理后對機組進行檢查觀測,并重新放置銅片進行試驗,一月后銅片無變化,說明此方案有效,已解決樁基內腐蝕氣體對裸露電氣導體的腐蝕問題。
參? 考? 文? 獻
[1]濱海北區(qū) H1# 可行性研究報告:海洋水文、土建工程。
[2]黃佳歡.海上巨無霸的守望者——海上風電鋼結構防腐蝕紀實[J].風能,2019,(07).24-25.
作者簡介:王鋒(1983-),性別:男,籍貫:河南,學歷:本科,職稱:助工,研究方向:海上風電機組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