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琴
摘 要:本研究以小型非道路柴油機186FA為對象,開展“基于美國EAPⅣ及以上超低排放標準”的柴油機電控燃油噴射參數優(yōu)化研究,使用EPAⅣ排放法規(guī)中規(guī)定的八工況測試循環(huán)以及五工況測試循環(huán)分別開展柴油機臺架性能試驗。通過對電控升級后的186FA柴油機進行排放性能測試,研究噴油正時對實驗樣機各項性能的影響,從而對噴油正時進行標定優(yōu)化,并最終確定優(yōu)化方案。
關鍵詞:柴油機;EPA;Ⅳ;噴油系統;優(yōu)化設計
一、緒論
作為微型耕種機械、小型拖拉機等農業(yè)機械的主要動力源,非道路小型柴油機在農業(yè)、工業(yè)生產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近年來,我國小型非道路柴油機的年產量大約在700萬臺,生產量大并且大量出口,占世界年產量的80%以上,已成為我國內燃機行業(yè)的一大特色[2]。
內燃機燃燒系統設計匹配、先進的排氣后處理、以及燃油噴射系統電控升級是柴油機節(jié)能減排技術措施主要涉及的幾個方面[3]。其中,內燃機燃燒系統的匹配是節(jié)能減排的基礎;燃油噴射系統換代升級是其核心手段;后處理是其技術關鍵[4]。而對于小型非道路柴油機來說,因為受到了運行狀況、用途、制造工藝等限制,其節(jié)能減排技術與傳統車用柴油機有許多不同之處[5]。
本文以滿足EPAⅣ排放限值為目標,以186FA柴油機為樣機,開展柴油機臺架性能試驗,對排放性能進行測試。分別使用美國EPA排放法規(guī)規(guī)定使用的八工況測試循環(huán),以及五工況測試循環(huán)兩種測試循環(huán)開展試驗,研究噴油正時等噴射參數對于發(fā)動機各項性能的綜合影響,得出進行電控升級后的186FA柴油機中噴油提前角的優(yōu)化方案。
二、測試方法與裝置
本試驗選擇在186FA柴油機上進行,該柴油機經過電控升級改造后采用電控單體泵噴油系統。其他主要測試設備有:MEXA-7200D氣體分析儀、AVL472顆粒采樣系統、MX5微克天平等。試驗分別采用美國EPA法規(guī)中的發(fā)動機八工況測試循環(huán),以及五工況測試循環(huán)進行。試驗時測得環(huán)境濕度為50±5%,環(huán)境溫度為13±1℃,大氣壓力為102.4±0.1kPa,進氣溫度為13±1℃。將預熱好的試驗樣機在規(guī)定工況下運行,待試驗樣機運行穩(wěn)定后,從排氣管中取樣測量各種排放指標濃度。在每工況運行中,依次改變噴油提前角,分別測量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氫化合物THC以及顆粒物PM在排氣中的濃度以及試驗樣機的排氣溫度、輸出功率以及燃油消耗率等參數。
三、燃油噴射正時對柴油機性能的影響
當噴油提前角增加,NOx的濃度也增加,并且,噴油提前角的持續(xù)增大,NOx的升高率也越來越快,對比其他工況點數據,得到相同結論。原因為:在上止點前,噴油正時增大會延長滯燃期,使得空氣與燃油混合數量增加,有利于燃料的燃燒,從而使得NOx增加,并且隨著噴油提前角的不斷增大,其排放增加幅度也更高。
與NOx呈現相反趨勢,一氧化碳排放隨著噴油正時的增加而降低,而當噴油正時過大時,CO的數量減少的速率變緩。對比其他工況點試驗數據,發(fā)現相同趨勢。這是因為,隨著柴油機噴油正時的增大,滯燃期內形成的燃油與空氣混合數量更多,燃料的燃燒改善,從而使一氧化碳減少。而當噴油正時過早時,過早噴油使得柴油機燃料的整個燃燒過程提前,混合氣大部分燃燒不完全,導致CO下降趨勢變緩。
總碳氫化合物THC隨噴油正時的加大而降低,且下降速率逐漸變緩。對比其他工況點數據,發(fā)現相同趨勢。這是因為,隨著噴油正時的增大,滯燃期增長,從而使得燃油得到充分燃燒,HC降低。而當噴油正時過大,燃燒提前,柴油機壓縮負功增加,柴油機效率下降,燃油霧化效果降低,并且此時活塞位置離上止點較遠,燃油噴射距離增加,不利于燃油與空氣的均勻混合,使得碳氫化合物下降速率變緩。
試驗樣機的燃耗隨噴油正時的增加而減少。對比其他各工況點試驗數據,燃耗率變化趨勢一致。這是因為當試驗樣機噴油提前角增大,滯燃期增長,在發(fā)動機做工沖程中,作用于活塞頂部的平均有效壓力增大,導致熱效率上升,燃油消耗率的下降。
四、噴油正時優(yōu)化與標定
在分析所得的各最佳噴油正時下,再次試驗測量樣機的各項排放指標,并按照八工況加權系數進行計算,得出各項指標的比排放值,并采用稱重法測量試驗樣機在整個循環(huán)中的PM值。一氧化碳CO的比排放為3.77g/kWh,EPA第Ⅳ階段排放法規(guī)限值為8.0g/kWh;顆粒物PM比排放為0.32g/kWh,EPA第Ⅳ階段排放法規(guī)限值為0.4g/kWh;總碳氫化合物THC加氮氧化合物NOx比排放為5.75g/kWh,EPA第Ⅳ階段法規(guī)限值為7.5g/kWh。均符合EPA第Ⅳ階段法規(guī)限值。
對試驗樣機安裝氧化催化器DOC后,對五工況試驗循環(huán)下的各工況點按照最佳噴油正時進行排放試驗,按照五工況加權系數進行計算,得出各項指標的比排放值,并采用稱重法測量試驗樣機在整個循環(huán)中的PM的排放值。一氧化碳CO的比排放為0.843g/kWh;顆粒物PM比排放為0.128g/kWh; THC加NOx比排放為6.159g/kWh。均符合EPA第Ⅳ階段法規(guī)限值。
五、總結
本文通過氮氧化物NOx與其他指標之間的權衡關系的研究分析,確定各工況點下的最佳噴油提前角,完成在標定轉速為3600r/min下試驗樣機噴油提前角的優(yōu)化與標定。最后試驗驗證在優(yōu)化的噴油提前角下試驗樣機各項排放指標的比排放,測量結果滿足美國EPA第Ⅳ階段排放法規(guī)。
參考文獻:
[1]劉勝吉,何政,尹必峰,等.單缸柴油機的排放要求和產品發(fā)展[J].農業(yè)化研究.2009(16):206-210.
[2]賈和坤,尹必峰,何建光,等.內部廢氣再循環(huán)柴油機燃燒過程分析及排放性能試驗[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5(5):37-41.
[3]尹必峰,黃晨春,劉勝吉,等.高性能低排放小型非道路柴油機的開發(fā)[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2(3):32-37.
[4]熊鋒.非道路用直噴柴油機排放物控制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動力機械及工程,2009.
[5]王嬋娟.單體泵電控燃油噴射系統的研究[J].機械管理開發(fā).2006(4):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