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摘要: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旨在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基礎學科。如何推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規(guī)范化,以及提高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質(zhì)量一直是理論界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主要結(jié)合教學實際,就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可采取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以期對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良好發(fā)展做出一份貢獻。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引言: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信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影響逐步提高到一種絕對重要的地位。自上世紀80年代,我國已進入信息時代。但因為種種原因,我國中小學的信息技術基礎教育仍處于相對落后的階段,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很難在中小學時期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努力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是一件重要的教學任務。
一、信息技術課程概述及教學目標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1)信息意識,讓學生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用處以及如何使用信息;(2)信息能力,通過相應操作,培養(yǎng)學生獲取、判斷以及處理信息的能力;(3)信息思維,在熟練操作軟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鍛煉計算機思維;(4)信息道德,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信息技術倫理道德,合理使用信息技術。
這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在實際教學中是相互交織的。有了信息意識才會運用信息邏輯,通過相應的技術手段使用信息能力解決問題,使用手段的合理性又取決于使用者是否有著正確的信息道德。只有這四個方面的良好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出社會真正需要的信息人才。這要求老師能夠舉一反三,注意教學內(nèi)容和生活實際的結(jié)合。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對象是學生,老師則扮演著設計者、引導者和評價者的角色。在上課前,老師設計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思考合理高效的教學策略,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學目標。上課中,老師是引導者,教學的目標不是填鴨式的向?qū)W生灌輸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啟迪學生的自主思考,循循善誘,幫助學生真正獲取這一學科的能力;同時,老師也應身體力行,在技能和道德人格上,為學生樹立榜樣,引導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在課堂結(jié)束以及課后,老師是評價者,通過對實際操作或作業(yè)的評價,正向激勵學生完成學習目標。
綜上所述,在實際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老師樹立的教學目標應是以學生為根本,引導學生在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思維和信息道德四個方面均衡發(fā)展,學有所得,學以致用,提前適應當代這個信息化時代,成為優(yōu)秀的信息化人才。
二、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1.學以致用,注重實踐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的熱情往往不高。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課本上的知識點更傾向于理論化,專業(yè)性強的內(nèi)容抽象不好理解,一部分內(nèi)容距離學生生活中接觸到的電腦應用也有一定差距。這些都容易拉大學生與學科間的距離,甚至產(chǎn)生畏難情緒。
如何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的關鍵。比較好的方法是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將課本的內(nèi)容進行合適的轉(zhuǎn)變,讓書本里的知識點自然地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這樣的做法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內(nèi)容,一方面也能讓學生體會到知識點的實用性。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大大提高。
2.由淺入深,層次分明
隨著信息技術的大量普及,初中生往往很早就能熟悉電腦及一些簡單的日常應用。但在一個班級之中,由于學生的自身情況和接受能力不同,對信息技術的掌握難免是不均等的。這就要求老師能夠依據(jù)班級學生的情況,有層次的安排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
比如對PPT的應用,很多學生都能完成簡單的展示,但有的學生僅能簡單的把文字和圖片放入演示文檔中,有的學生則能在此基礎上添加背景音樂等等。顯然,這不是一個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一個掌握程度的問題。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運用課堂教學軟件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分層學習的平臺。這樣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在相同的教學內(nèi)容之下,再細分層次,精準有效的確定每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在各自的學習任務中取得進步,讓學生學有所得。
3.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課前備案是每個老師的必要任務,但實際的上課情況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與課前的設想有所差距。如果一味的按照教案的流程進行,往往會忽視學生的實際需要,造成學生跟不上進度的情況。面對這樣的問題就要求老師能夠“以學定教”,在課堂上靈活的應對各種實際情況,順應學生的學習思路,啟迪學生的思想。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一切的教學目的都應當以學生為導向。當然,這不是要求老師“看天吃飯”,毫無準備的去課堂上侃侃而談,而是在上課之前就需要明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這一目標是這一堂課的主題,也是課后對學生掌握情況的一種考量標準。只有在把握好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老師才能充當好課堂引導者的身份,幫助學生學習知識。
三、結(jié)束語
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內(nèi)容是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關鍵。在實際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老師應當明確自己設計者、引導者和評價者的身份,幫助學生完成好信息技術課程四個方面的學習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玉萍.探析提升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活力的教學策略[A].中學教學參考,2015(07).
[2]周海燕、嚴圣華.構(gòu)建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探析[J].治學之法,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