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黃金時期,中學生在語文課程知識的學習方面需要有科學的方法作為支撐,從而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中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存在障礙,造成學習質量質量差等問題?;诖?,本文先就中學生語文學習障礙原因進行分析,然后探究中學生語文學習障礙突破的策略,期望能從理論上為實際學生學習提供有益發(fā)展思路。
關鍵詞:中學生;學習障礙;影響因素
引言
中學生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如效率低以及學習能力薄弱等,這些都會影響學生整體的學習質量,也對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通過深化對中學生語文學習障礙的研究,有助于實踐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發(fā)展,課堂中要充分注重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來應對,實現(xiàn)既定教學目標。
1.中學生語文學習障礙原因分析
1.1中學生語文學習障礙宏觀原因
其一,教師層面。中學生語文學習中受到諸多層面因素的影響,如教師層面的因素影響,如果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比較薄弱,這就會造成學生整體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當前我國的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推行下,教師的教學觀念卻沒有全面改變,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因素的影響,在應對新的教學改革發(fā)展要求的時候就存在著一些不足,這對語文教學發(fā)展也會產生諸多不利影響[1] 。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念以及專業(yè)水平沒有及時的轉變提升,使得學生在語文知識的學習時候存在諸多的困難,影響學生語文知識課堂學習效率。
其二,環(huán)境層面。中學生語文學習受到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也比較明顯,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生在何種環(huán)境中會有不同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就要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感受到濃厚的語文文化氛圍,這樣才能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
1.2中學生語文學習障礙微觀原因分析
第一,學生語文認知水平低。中學生的認知水平會有個體差異,部分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過程中,由于受到語文認知水平因素的影響,從而造成具體學習中存在障礙。學生對語文知識認知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自身學習的效果,認知水平低的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在理解能力上以及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上也相對比較低,造成學生學習中存在障礙[2] 。學生自身的語文能力薄弱,對語文知識學習興趣不高,也會影響學習的質量,逐漸發(fā)展中就會造成學習障礙。多數(shù)的學生學習困難主要是自身的基礎知識薄弱所致,跟不上課堂教師教學的步伐,從而造成惡性循環(huán)。語文知識涉及面比較廣,各類型的知識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低就會造成學習效率低下,語言表達運用能力薄弱,也會使得學生詞不達意。
第二,學生自身態(tài)度不端正。學生學習障礙從學生自身的態(tài)度因素來看,由于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沒有端正,沒有充分重視語文知識的學習,缺乏內在的動力,造成了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學生學習中學習的態(tài)度端正是比較重要的,這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舉措,只有從這些基礎層面得以充分重視,才能真正為學生的良好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而實際學習中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缺乏信心,長時期的受到語文學習失敗打擊,產生自卑心理,學習中缺乏目標,這就造成了學習障礙[3] 。
2.中學生語文學習障礙突破的策略
中學生語文學習障礙的突破是比較重要的,這就需要從多方面加強重視:
2.1優(yōu)化語文教學模式,突破學習障礙
中學生在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受到學習能力以及教學方式等諸多因素影響,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比較低下,這就會影響學生整體學習質量,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為能有效應對學生學習障礙的問題,在語文教學中就要采用個性化的模式,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及時的對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心理疏導,讓學生正視自己的學習障礙,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端正好學習的態(tài)度,通過鼓勵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中樹立信心,突破心理障礙的誤區(qū)[4] 。中學階段的學生在心理上正迅速的成長,但沒有完全成熟,所以容易在學習中產生心理障礙,如自卑以及厭倦等負面情緒,對此教師就要針對性加以應對。
例如:中學教學中在講述到《逍遙游》的課程內容中,對其中涉及到的怎樣能夠達到莊子所說“逍遙”的境界內容,學生認為不可能達到,教師在課文的講述中帶領學生對“轉化”以及“提升”道理加以闡述,讓學生從心理上認同人能通過努力提升自己,從精神上不斷地接近“無所待”境界。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來解除學生的思想禁錮,這樣就能讓有學習障礙的學生豁然開朗。教師在對有學習障礙的學生疏導心理的過程中要以賞識的教育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和興趣,讓學生能自主的克服學習中的困難。
2.2科學化輔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學生存在的學習障礙需要教師進行科學化輔導,通過提高學生知識理解能力,讓學習障礙的學生在觀察能力以及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都要在課堂學習中不斷地提高。語文教學中為避免有學習障礙的學生過多盲目思考,消除其無效思維造成的倦怠情緒,就要充分重視對學生啟發(fā)以及引導,讓學生能抓住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識思考判斷,激發(fā)學習障礙的學生學習潛能力。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候從多元智能理論的基礎上對學習障礙學習學法指導,從整體上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以及興趣,讓學生從學習中掌握有效的方法。
例如:中學語文教學當中在講述到《故都的秋》的文章內容中,對于學習障礙的學生,要考慮到這一部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薄弱,語言表達能力也比較欠缺,通過讓學生從朗讀方法的運用感受文章的內容,通過融情于景的方法,讓學生先迅速的閱讀,找到其中有感情的句子,或者是學生自己喜歡的句子。接著進行精讀,分析作者是怎樣表達情感的,然后以選讀的方式來對其中的優(yōu)美句子進行賞析,體會其中的深沉情感。在通過不斷的訓練下,就能有助于從整體上提升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能力。
2.3注重一幫多活動的構建
中學生語文學習障礙的突破,要從多角度考慮,通過一幫多活動的構建,教師和多個學困生結對子的方式建立師生幫教關系,并能合理安排指導內容[5] 。通過利用課余時間來幫助學習障礙的學生誦讀以及背誦和默寫語文知識內容,幫助學習障礙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障礙的學生之間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相互的交流溝通,探討學習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也能有助于提升學習質量。
3.結語
綜上言之,中學生語文學習障礙的消除要和實際的教學方法緊密的結合起來,教師在教學中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相聯(lián)系,和學生加強溝通聯(lián)系,及時的改變學生學習的現(xiàn)狀,從而為學生良好發(fā)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周麗珍,丁娜.淺談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轉化[J].課程教育研究,2018(21):185.
[2] 李曉玲.農村中職生語文學習障礙成因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7(18):86.
[3] 劉曉東.農村學生語文學習困難成因及對策[J].寧夏教育,2017(03):67-68.
[4] 李靈芝.農村初中生語文學習困難的成因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8(07):52-53.
[5] 張新洲,王貴文,余軍明.農村小學學困生的成因與特點——對58名語文、數(shù)學學習困難學生的調查與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7(05):25-26.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廖康任,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現(xiàn)任教于湖北省恩施市三中,研究方向:高中語文
(作者單位:湖北省恩施市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