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曉
摘要:在小學語文的課文中,往往蘊含著許多空白之處。正所謂“無畫之處皆成妙境。”這些空白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的機會。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留白空間,引導學生進行填補,讓學生植根文本,徜徉書外,這就是所謂的“補白”。多年的實踐教學中,我在閱讀教學的補白藝術(shù)方面作了如下的探索。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教材背景補白
每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的寫作背景。寫作背景其實就是一個留白的教學。正如朱熹所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因此,在課前,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教材背景的補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其中的中心思想。
如二年級下冊《劉胡蘭》這篇文章的字面理解不難,篇幅也比較短小,但因為遠離了學生的生活,學生學習起來就難以深入文本,主要集中在:1、劉胡蘭是誰?2、劉胡蘭為什么被捕了?反思教學后,我對學生進行了背景的補白。首先,我利用活動課的時間播放了《劉胡蘭》的電影,讓學生了解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并適當?shù)丶右灾v解,有了這樣的背景補白,學生學習興趣大增,對劉胡蘭視死如歸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把劉胡蘭和敵人的三次對話朗讀得淋漓盡致。
二、課題補白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正所謂“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窗口”雖小,但可以管中窺豹,以小見大。教師可以抓住題目這一空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在質(zhì)疑碰撞處補白,以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如在教《火燒云》這一課,揭示課題時,我提出質(zhì)疑:題目為什么叫《火燒云》呢?這里的“燒”是什么意思?學生立即進行猜測:有的說云彩被火燒著了;有的說有人在天空中起火了;有的說是火辣辣的太陽把云彩燒著了。
三、文本細節(jié)補白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一文中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毙W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課文都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滲透著作者的情。在課堂中,只要我們能善于在文章的細微處補白,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就能真正地把握住文章所體現(xiàn)的情感思想。
(一)巧抓關(guān)鍵詞補白。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抓準關(guān)鍵詞語,引導學生在理解詞語內(nèi)涵的基礎(chǔ)上進行補白,鼓勵學生大膽合理地想象,體驗作者情感,與之發(fā)生情感共鳴。例如在《心中的那盞燈》教學中,當學生找出文中最感動的語句:“父親每打磨一陣,就停下來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雙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會兒。”后,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補白訓練:
1.請同學們用“△”標出父親動作的詞語。
2.抓住動作詞,想象當時的情景,并演一演。
3.如果你是父親,你當時會怎么想?
通過抓住動作詞進行補白,突破了難點,豐富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理解了當時的家境和爸爸的態(tài)度,感受到了父親對孩子無私的愛。
(二)描寫補白。有些課文的描寫比較概括,這是寫作技巧的運用。我們可以在此空白處插入想象的訓練。如六年級課文《赤壁之戰(zhàn)》的一段場景描寫:“火趁風威,風助火勢,船如箭發(fā),煙焰漲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教學時,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配樂有感情地朗讀后,進行場景畫面的想象,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當時的場景。
(三)意境補白。意境補白,就是對文外之旨,韻外之致的整體意境空白的填補,以達到言盡意不盡的藝術(shù)效果。葉圣陶先生在《語文教學二十年》中強調(diào)指出:“作者胸有意境,入境始與親?!?/p>
例如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彼膫€景物,寓情于景,構(gòu)造出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鄉(xiāng)春景圖。要去體會這樣的美景,就需要展開想象,補白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四、標點補白
標點符號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細胞,特別是省略號,它往往給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思考和想象余地。
例如二年級上冊《開天辟地》的最后一段:奶奶最后說:“以前人們還說,宇宙中的萬物,都是盤古變的,太陽是他的左眼變的,月亮是他的右眼變的,星星是他的頭發(fā)和胡子變的……”這個省略號包含了盤古還創(chuàng)造的許多宇宙萬物。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這個省略號讓學生補白,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打開了,表達欲望噴薄而出:
生:他的身體變成了東、西、南、北四極和雄偉的三山五岳。
生:他的皮膚和汗毛變成了大地上的花草樹木。
……
學生在補白的過程中,不僅發(fā)散了思維,還訓練了口頭表達能力,又激活了文本,使盤古的獻身精神更加深入學生的心靈。
五、插圖補白
小學語文教材圖文并茂,教學中,如果能運用好這些插圖,對課文高潮點進行補白,展開課文內(nèi)容,既能啟發(fā)學生繪聲繪色地敘述故事,又能激發(fā)學生想象,活躍學生思維。
如在上《可愛的沉默》這篇課文時,可借用三次插圖提出問題:
第一次:出示插圖,理清脈絡(luò)。
師:課文中的兩幅插圖,分別是哪個場景?
第二次:觀察插圖,體會心情。
師:看到這幅圖,你會想到什么詞?
第三次:出示插圖,設(shè)疑解疑。
師:孩子們?yōu)槭裁闯聊耍?/p>
三次借用插圖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觀察插圖,展開充分想象,補白人物心情和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更深層次地去感悟文本的精妙之處。
六、課后延伸補白
小學語文課文本的很多文本,故事性很強,結(jié)尾意猶未盡,此時,我們可以安排一些恰當?shù)目陬^補白或小練筆,延伸情節(jié)或續(xù)編故事等,誘發(fā)學生去想象,和文本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
如《七顆鉆石》教學結(jié)束后,可以設(shè)計這樣的小練筆:
選擇下面其中一個情節(jié),展開想象編故事。
1.小姑娘找了很久才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個小小的泉眼,她在找的過程中曾經(jīng)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呢?
2.從水罐里涌出了清澈的水流,大地上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
這樣的延伸補白,補的是學生的思維,補的是學生的創(chuàng)造。展開學生想象的翅膀,在文本中盡情翱翔。
清人華琳說:“凡文之妙者,皆從題之無字處來,憑空蹴起,方是海市蜃樓,玲瓏剔透?!薄盁o字處”則是千言萬語,是作者故意留下的空白點。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合理地運用補白的教學藝術(shù),給學生多留想象的余地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讓學生和文本、作者自主對話,實現(xiàn)以情生情,以思生思的課堂教學境界,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