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默劇素有“無聲詩”的美譽,因為肢體動作取代了語言,對視覺效果的追求和抽象世界的開拓曾讓默劇風行一時。一個人、一把椅子、一只襪子、一些碎紙片...口香糖、開車、葬禮、棄嬰,后景幕布上依次顯示出四幕名稱,這便是拿大頂劇社出品的默劇獨角戲《HaHaHa》。2018年9月3日,該劇在成都黑螺藝術空間上演。源自古羅馬的默劇,歷史久遠,興衰浮沉上千年,而今默劇走進中國的劇場,觀眾打開默劇有沒有新的方式?默劇《HaHaHa》能帶給我們什么啟示?世人都云默劇是“無聲詩”,其中的詩意又如何讀解呢?帶著對當代中國默劇的好奇,筆者希望借默劇《HaHaHa》獲得一些答案。
關鍵詞:默劇;《HaHaHa》;無聲詩;肢體畫
一、劇名的寓意:《HaHaHa》與“哈哈哈”
初聞劇名“HaHaHa”,很容易聯(lián)想到中文的擬聲詞“哈哈哈”,配合本劇海報上的雜耍小丑和五彩球形象,一股風趣幽默的氣息撲面而來?!癏aHaHa”形成的語言排比和節(jié)奏感,令人瞬間產(chǎn)生好奇與好感,不僅是諧趣之味,更像是主創(chuàng)與觀者之間的首次互動。默劇曾給人深奧高冷的感覺,與自帶煙火氣的傳統(tǒng)曲藝(如相聲)逗樂功能迥異,但《HaHaHa》告訴我們,默劇同樣可以擁有“幽你一默”的野心。本劇透過這簡單的“HaHaHa”疊詞修辭,帶領觀眾頑皮地游走于多重語境,默劇的在場語言雖然是靜默的,但表演帶來的精神世界卻能彰顯出巴赫金似的狂歡之境,這也許恰恰是本劇的匠心獨具之處。
二、沉默的深意:獨樂樂與眾歡愉
《HaHaHa》全劇共四幕,口香糖-開車-葬禮-棄嬰,據(jù)導演(兼編劇、演員)演出之后的介紹,四幕劇的設計大都來自生活經(jīng)驗與切身感受。第一幕《口香糖》幽默感十足,表演的滑稽,夸張,諷刺與溫情并存,導演兼主演王梓很有天賦。從第二幕《開車》的后半段開始,節(jié)奏放緩,由于道具太少,服化道的部分缺乏更多的設計,感覺程式化地口技與聲效斷點有些重復,還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好舞臺及塑造視覺空間。無實物表演非常依賴觀眾的想象力與理解力,臺上與臺下“過招”,如果過于自信所謂即興表演,難免出現(xiàn)尷尬與太多留白。四個故事的敘事連接,除了《開車》與《葬禮》有直接的聯(lián)系,其他分幕之間仿佛缺少了一些詳略安排與和側(cè)重點,第一幕至第二幕開頭由于動作和口技表演密集,演員與觀眾頻繁“過招”,實現(xiàn)了“眾歡愉”的效果。但后半段的時間,因整體缺乏視覺設計,《葬禮》的悲傷和《棄嬰》結(jié)尾處的溫暖都來得太遲了,變成了演員的“獨樂樂”。
演出結(jié)束后,臺下一位觀眾問道后兩幕《葬禮》和《棄嬰》為什么沒有更多面對觀眾的表演和調(diào)度,以及默劇的肢體表演和舞劇有什么區(qū)別?導演兼演員的王梓并沒有做直接的回答。誠然,獨角戲的表演非常考驗創(chuàng)作者的藝術功力,作為默劇的獨角戲則更是難上加難。本劇的第一幕互動很好,后面逐漸顯得有些刻意和拖沓。即興戲劇的驚喜往往來自出其不意。獨角戲的氛圍不等于缺少舞臺設計和調(diào)度。整體創(chuàng)作如何尋找演員表演中的控制與觀者沉浸體驗的平衡,這是一個長久的命題,路漫漫其修遠兮。
三、默劇的詩意:無聲詩與肢體畫
源自古羅馬的默劇,歷史久遠,興衰浮沉上千年,而今默劇走進中國的劇場,觀眾打開默劇有沒有新的方式?默劇《HaHaHa》能帶給我們什么啟示?世人皆云默劇是“無聲詩”,默劇的詩意應當如何讀解呢?
托爾斯泰曾在他的長篇小說《怪人》中提到:“最初本來是沒有語言的,當人們還過著半野獸似的生活的時候,他們總是打著手勢,發(fā)出一些聲音,做出表示危險或好感的信號??傊麄兺耆衩@啞人那樣表示個人的意愿。后來,這些手勢的作用同聲音結(jié)合在一起,并且從聲音中產(chǎn)生出詞匯,最后才產(chǎn)生出有聯(lián)系的人類語言?!雹倌瑒≌嬲闹攸c在于演員的身體表達,它是一種高度可視化的舞臺形式。但這對創(chuàng)作者和觀眾都提出了不小的要求。無聲的詩意全在演員的一顰一笑、一招一式中傳遞,同時要求觀者具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想記憶和心理預設,方才產(chǎn)生象征性的共振,或指向某個情感中心,最終實現(xiàn)敘事表達。
無論是否有清晰的故事情節(jié),無論是即興表演還是編排好的動作,首先是形體和視覺的表達,默劇就好比演員用肢體繪制的圖畫,好似掌間沙畫,轉(zhuǎn)瞬即逝,又好似全息投影,美輪美奐。戲劇的根基是現(xiàn)場的人類經(jīng)驗,它不同于任何其他的藝術形式。戲劇的現(xiàn)場性與即時性,是真人面對真人,是相對的時空之內(nèi)表演者和觀者全方位地分享一切,默劇恰好把這種戲劇的詩意與人體的靈動發(fā)揮到極致。然而時過境遷,隨著讀圖時代與智能媒介的出現(xiàn),外部世界對人內(nèi)心世界的擠壓與充塞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戲劇的沉浸式體驗越來越難以獲得,默劇也不例外。《HaHaHa》給我們的啟示在于,如何將默劇“故事”放置在觀眾可以接納的場景或時空中,如何在服化道設計和視覺橋接點設計上增加與觀眾的生活經(jīng)驗互動。如果只是無實體表演的怪誕口香糖、與觀眾一來一回的踢泡泡球、為了增加諧趣和刺激感把人體內(nèi)臟取出又放回....也許還遠遠不夠。愛之深才責之切?!禜aHaHa》作為默劇的大眾普及很好,但作為藝術創(chuàng)新,也許,還有很多發(fā)揮的空間,如何通過默劇帶來人體視聽感官知覺的整體喚醒,從而達到表意傳情的目的,值得我們思考。
參考文獻
[1]只當戲談,什么是肢體劇場?,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69832418484822&wfr=spider&for=pc, 17.6.10
作者簡介:
李姝(1984-),女,漢族,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視戲劇導演理論與創(chuàng)作、廣播電視文藝
(作者單位:成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