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漢曾
摘要:《流浪地球》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標著中國科幻電影的崛起,票房成績在一步步刷新。劉慈欣筆下的科幻世界被搬上大銀幕,科學和技術的融合也在為中國電影工業(yè)注入動力。
關鍵詞:《流浪地球》;中國科幻電影;劉慈欣
《流浪地球》從春節(jié)檔上映至今一直被冠以各種標簽,“中國科幻史上的里程碑”“中國科幻元年”“趕超好萊塢的標志”等等一系列夸贊鋪天蓋地。宏大的敘事場面,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光怪陸離的宇宙奇觀都將矛頭指向了原著作者劉慈欣、導演郭帆二人,一時間成為熱門討論話題。很多人通過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的《三體》認識了這個腦洞清奇的科幻作家劉慈欣,他將科學與想象的融合繪制成了《流浪地球》,通過郭帆導演的二次創(chuàng)作,讓觀眾和原著粉在銀幕上感受到了中國科幻片的魅力。電影上映第8天,累計票房就已超過25億,位列2019年春節(jié)檔第一。全程特效讓觀眾大呼過癮的同時也離不開中國電影工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力。后期制作的精良,服裝與道具的細節(jié),大場面的調度等,都讓中國科幻電影看到了前進的希望。本文將從制作、敘事與營銷等方面對電影進行淺析,探討眾人擁躉過后的中國科幻電影將何去何從。
一、專注細節(jié),制作精良
《流浪地球》的成功得益于原著小說的邏輯縝密??v觀現(xiàn)有原著IP改編的電影,在內容上往往占有優(yōu)勢,既得原著粉喜愛有關注市場又在敘事上翔實經(jīng)得起推敲,除非依據(jù)劇情需要以及拍攝的實際情況做必要的變動。
主創(chuàng)團隊壓低明星片酬,將更多資金用于電影的制作本身,給觀眾呈現(xiàn)更為真實的宇宙空間和視覺享受。作為主演之一的吳京來到劇組,觀看了拍攝的素材以及動畫預覽所呈現(xiàn)的效果,決定不收取片酬并自帶6000萬的資金進組,為劇組在制作方面帶來了更多可能。吳孟達在收到邀約時,也覺得這是中國團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在導演和主創(chuàng)團隊的技術展示以及拍攝過程中越來越對電影有信心。主創(chuàng)團隊決定搭建場景建造真實地下城而沒有使用花費相對較少的特效,想用更加精細的質感來呈現(xiàn)真實的視覺感受。為了降低制作成本,特效沒有全部拿去國外制作,75%的特效鏡頭邀請了國內頂尖的幾家制作公司聯(lián)合制作,最終所呈現(xiàn)的視覺效果也毫不亞于好萊塢水準。主演在未來冰雪世界中所穿著的外骨骼防護服,是由新西蘭著名視效公司維塔工作室設計并制作完成的,單件服裝的成本就超過了45萬,該公司曾打造過《指環(huán)王》《阿凡達》等精彩影片。
二、敘事展現(xiàn)中國情懷,傳遞科學精神
電影在敘事上處處體現(xiàn)中國哲學精神,傳遞文化價值。劇情的設定上,中國電影的敘事有別于西方體系。西方科幻電影在敘事中,崇尚個人英雄主義,在地球面臨危機一刻,往往是單一的個體變?yōu)榫仁乐髡鹊厍蚝腿祟愑谒鹬?,體現(xiàn)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如電影《鋼鐵俠》《超人》等。而在東方崇尚的“俠義”精神中,中國往往更傾向集體主義,如《水滸傳》梁山泊一百單八將,《金陵十三釵》等。《流浪地球》將人類都設置成為拯救地球的一份子,如空間站中聚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宇航員和科學家;全球人類合力建造行星發(fā)動機和推進器;在結尾處,來自不同國家的救援隊又返回行星發(fā)動機一起推撞針等都有所體現(xiàn)。太陽快速衰老膨脹,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也體現(xiàn)著中國人固有的鄉(xiāng)土情結。家,這個字一直圍繞在我們身邊,它不僅意味著團圓也是我們最后的精神凈土。電影本身也著力描繪每一個小家和地球大家庭直接的紐帶關系,“舍小家為大家”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電影在敘事中也竭力科普科學知識。如地球要擺脫自轉和地球引力,建造的行星發(fā)動機,所需能量來自于“重元素聚變”,需要燃燒大量的石頭為燃料提供動能;地球擺脫太陽引力去往比鄰星太過漫長,就想出借助木星的“引力彈弓”提供速度;在即將接近木星時,幾千臺行星發(fā)動機熄火,地震開始頻發(fā),因為兩個星體達到了“洛希極限”,水和大氣被木星捕獲等。
三、營銷策略助力傳播
電影的營銷策略也為電影的票房提供了保障。在電影上映前,導演個人微博和官方微博就在和粉絲積極互動,上傳了導演和劉慈欣一起“手推地球”的視頻還轉發(fā)了導演斯皮爾伯格對影片的贊賞,引發(fā)關注。又通過三輪路演為電影造勢,第一輪路演選擇在高校中展開,讓學生群體成為觀影主力。在電影上映后,隨著口碑的崛起,制造了一系列熱門話題,如吳京投資6000萬,流浪地球造句大賽等。隨著影片的持續(xù)發(fā)酵,自來水效應形成,搞笑博主“毒角show”在視頻中,自愿向美國市民推薦中國科幻片。一些網(wǎng)絡漫畫家,也在微博曬出自己所畫的海報,贏得瘋狂轉發(fā)和導演的夸贊。
科幻電影題材是中國電影工業(yè)的短板,只有深耕技術領域,加大對后期制作的資金比例,創(chuàng)新發(fā)展,融合國外優(yōu)秀制作經(jīng)驗,中國科幻電影才能獲得進步和長足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郭帆.中國的科幻電影怎么拍?[N].天津日報,2018-09-27(013).
[2]張頤武.現(xiàn)實照進《流浪地球》了嗎[N].環(huán)球時報,2019-02-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