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文杰
摘 要:為了檢驗高校乒乓球教學中游戲教學的應用,促進高校乒乓球運動的發(fā)展,本文采用實驗的方法,對高校乒乓球課引入游戲教學進行了研究。對照組分為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一所大學選擇了64名初學者,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教學法,經(jīng)過18周的教學實驗發(fā)現(xiàn),乒乓球技術課的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法相比,并沒有實質(zhì)性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乒乓球框架的設置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而大多數(shù)學生在乒乓球課上使用的是游戲課的設置。
關鍵詞:游戲;乒乓球選課;實驗
1 高校乒乓球課程引入游戲教學的實驗研究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學校乒乓球課程中游戲技術的應用效果為研究對象,選取某高校2017級乒乓球課程的64名學生為實驗對象,隨機分為同一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乒乓球教學實驗,檢驗乒乓球教學中游戲教學法的效果。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總結了目前的研究成果,并結合德國和國外乒乓球基金會的相關研究文獻,捕捉到了乒乓球基金會的相關理論和實驗設計范式。與乒乓球?qū)<遥ǜ苯淌诩耙陨希┟嬲?,詢問他們對研究的設計、程序和指標的建議,并設計一個好的教學實驗方案。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游戲教學對小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影響
身體素質(zhì)是人的身體力量的外在表現(xiàn),是運動能力的基礎,同時,體育運動對提高身體素質(zhì)具有積極的作用,通過正確的方法和正確的鍛煉,可以提高身體素質(zhì)水平乒乓球作為一種全身運動,對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有著積極的影響,通過對64名學生在課程考試前后的速度、力量和靈敏協(xié)調(diào)能力的考察,可以從上表中看出,對照組在測試 7″43、11. 54、17″55,和7″19、11. 84、17″18之前的50米跑、全投和扇形旋轉(zhuǎn)中的成績。而在實驗 7″15、11. 82、17″21之后的成績;(19、11.84和17”(2a82438);(18)。配對樣本t檢驗的結果顯示,p值分別為0.264、0.332。0.062大于0.05,即差異不顯著,說明根據(jù)18周乒乓球傳統(tǒng)教學方法,學生相應的物質(zhì)素質(zhì)指標有一定的提高,但差異不顯著,實驗組實驗前后3項身體素質(zhì)指標;在50米跑中,后投和場形回跑。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p值0.325、0.073、0.266均高于實驗組0.05,差異不顯著,說明18周的乒乓球技術對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沒有顯著影響,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方法在短期內(nèi)對小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沒有顯著的影響。
2.2 游戲課對乒乓球?qū)W生基本技術的影響
在18周乒乓球?qū)嶒炃昂?,對兩組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測試,統(tǒng)計結果顯示,實驗前對照組的測試結果分別為6.28、5.92和6.15,實驗前對照組的測試結果分別為6.44、6.10和6.07,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為:試驗前,對照組和試驗組三項乒乓球基本技術的p值均大于0.05,差異不顯著,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在學習前乒乓球基本技術水平無顯著性差異,兩組學生的技術水平具有相同的質(zhì)量。對兩組乒乓球基本技術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照組乒乓球三項基本技術成績分別為9.16、8.02和8.23,實驗組乒乓球三項基本技術成績分別為9.32、8.78和8.97。實驗結束后,兩組間無顯著性差異,除預電壓擊球點、反手推壓p值和前攻p值小于0.05外,差異有顯著性,即研究結束后,實驗組對兩塊乒乓球板的基本知識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在前表面技術方面無顯著差異。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對照組和實驗組的乒乓球基礎測試前后的成績進行了比較和確定,實驗前后對照組和實驗組的三項基本技術測試成績均有明顯提高,可見兩種教學方法能顯著提高大學生乒乓球技術水平,但打法有明顯提高大學生乒乓球技術水平的優(yōu)勢主要有:教學方法能靈活地以游戲的形式組織教學過程,鼓勵學生通過游戲的娛樂性和競爭性來學習乒乓球,將被動學習轉(zhuǎn)化為主動學習,其課堂效率較高。認為學生在課堂上具有較高的參與熱情和教學方法。
2.3 乒乓球運動課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
以參與率、遲到率、早退率、學習成績和進步率為指標,對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進行評價。
結果表明,實驗組乒乓球?qū)W習成績平均為9.27分,標準差為1.27分,而實驗組乒乓球?qū)W習的平均分為7.54分,標準差為0.38分。獨立測試結果顯示,P=0.007<0.01,說明差異非常顯著,說明實驗組學生的乒乓球?qū)W習行為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在游戲教學模式下,實驗組學生的乒乓球?qū)W習行為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主要采用教師示范、學生實踐等方法,課堂比較死板、枯燥,這在一開始,但隨著教學的進行,導致一些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乒乓球比賽總是充滿了興趣和競爭力,學生的興趣很高,他們總是能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他們在課堂教育中更加積極。
2.4 學生對乒乓球課的評價與反饋
在為期18周的乒乓球基礎實驗結束時,對實驗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根據(jù)問卷調(diào)查結果,73%的學生對游戲教學模式下的乒乓球課程教學形式感興趣,67%的學生認為教學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提高,87%的學生在這種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做好了準備,分別為78%和82%。學生學習乒乓球技術。以上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大多數(shù)學生對教學方法持積極態(tài)度,認為自己的課堂氣氛輕松活躍,與老師保持著聯(lián)系。學生之間的關系融洽,有助于學習乒乓球技術。
3 結論
(1)在18周乒乓球課前后,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指標無顯著性差異,說明打球課的方法在短時間內(nèi)對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沒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2)與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法相比,游戲教學法在提高大學生緊急沖鋒和攔網(wǎng)技術水平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在乒乓球基礎技術教學中采用游戲教學法,對學生有較好的教學效果。
(3)與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教學方法相比,乒乓球院校教學采用游戲教學法,使學生的學習行為更加積極。
(4)大多數(shù)學生對乒乓球游戲課的使用持積極態(tài)度,認為街機教學氛圍輕松活躍,師生關系和諧,有利于學習乒乓球。
參考文獻:
[1]馮峰,鞠成軍.普通高校乒乓球課堂教學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12):126-127.
[2]梁晉裕.淺談高校乒乓球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5):15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