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燕
摘要: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有助于我們對現實社會問題和政府管制必要性的理解,理性地思考問題,增強洞察力。
關鍵詞:經濟學思維方式;理性的分析;成本;競爭
托馬斯·索維爾的《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一書給我的最大收益是對社會現象需理性的分析。就像交通堵塞,原來只認為是車多了、路窄了,最佳選擇是“高峰辟谷”。從未考慮過“高峰期的交通首要特征是運動而不是堵車,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日復一日的加入到車流中,而且差不多都能到達目的地?!薄@就是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它是一種方法,而不是一種結論。
一、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有助于我們對現實社會的理解
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可以將問題看得更透徹、更具體、更符合現實,可以將視線放得更遠。比如對市場的理解:市場不是一個人、一個地方或是一些貨物,市場是買賣雙方計劃協(xié)調的過程,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持續(xù)進行談判的過程。
20世紀90年代前蘇聯(lián)莊稼爛在地里,同時城市又存在饑餓人群的事例,究其糧食“浪費”之因,是乃交易成本的存在。如果把糧食運到饑餓人群手中的成本高于糧食本身的價值,顯然沒有人愿意承擔。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告訴我們,因為交易成本的真實存在,會造成“浪費”。如果交易成本低,將促使人們頻繁地、有規(guī)律地進行特定的交易。這也就引出貨幣的概念,貨幣不是衡量財富的工具,它的本質是作為交換的一般媒介,一個重要的功能是通過交易促進貿易、加速人口流動增加社會財富。同時,人們通過貨幣價格的變化調整自己的行為,使自利行為變?yōu)樯鐣暮献餍袨?。因此,保持貨幣價值的穩(wěn)定性,即有限的貨幣供給與未來持續(xù)有限的貨幣供給非常重要。
二、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可以讓我們理性地思考問題
自利不一定是自私,稀少不等同于稀缺。商品過剩或是短缺實際上是供給與需求雙方之間的計劃缺乏協(xié)調所導致。
比如在自然災害時,商品價格的上漲反映了市場機制正在起作用,因為需求的上升與供給的減少導致價格上漲,而不是“敲竹杠”的道德行為。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所傳遞的信息導致價格變化,價格系統(tǒng)在發(fā)生災害時與正常時期的經濟運行同樣有效。如果在災害時毫無保留地對價格上漲進行干預控制,受到損失的人有必須的需求,沒有受到損失的人會因為價格的穩(wěn)定不減少需求,造成的結果是商品的短缺,人們將需要付出額外的成本獲得商品,反而會破壞危機時市場相互協(xié)調計劃的能力。
價格管制的初衷是一個好政策,但也可能帶來壞結果。移動運營商的價格與服務毫無疑問的說明經濟學的邏輯,競爭比政府管制擁有明顯優(yōu)勢。政府的價格管制,初衷是消除漫天要價的可能性,抑制了競爭,帶來了確定的價格。政府管制,限制門檻、限制競爭者、限制了競爭。生產者更希望限制競爭,以保護自己免受競爭之苦。當然,對競爭者的限制阻礙生產者的競爭能力,同時也限制了他們主動創(chuàng)新的能力。
三、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幫助我們更具有洞察力
協(xié)調是經濟系統(tǒng)的核心?,F實中的宏觀經濟問題,最終只有微觀經濟的答案。無論政府提出的目標多么高、大、尚,日?;顒尤允瞧胀ㄈ藳Q策的結果。個人主義是市場領域的獨特特征,個人的任何決策首先是考慮個人利益。商業(yè)企業(yè)不僅僅是實現收益最大化,也在履行一定的社會責任。企業(yè)家作為獨立的個體,不僅考慮個人利益,也以其才能帶動企業(yè)發(fā)展,矯正市場過程的錯誤,推動經濟發(fā)展。
經濟行為的復雜性導致經濟學也無法準確選擇“完全競爭”或是“限制競爭”。如果“完全競爭”,零售商之間會壓低成本,同時擔心“搭便車”的挖墻腳,結果是大家都不愿意承擔額外成本,提供最為有效的銷售服務,導致制造商的有效銷售受到制約。因此,對于制造商,最有效的方式是選擇“限制競爭”,采用固定零售價格或是限制產品銷售門店,保證零售商利潤的同時保證服務質量,提高產品銷售量。
每個人在做出自己的行為選擇時,都不會考慮有一種成本叫溢出成本或負外部性,也就是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的影響。例如,城市限號出行,是因為每個人開車代步,導致交通擁堵、疊加污染。社會性問題或是法律的出臺,用經濟學分析就是將外部性內化,不是公平最大化,而是成本最小化。
四、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完美
2008年美國金融大海嘯,前財政部長保爾森提出暫時終止規(guī)則之治,賦予財政部不受約束的權力讓其自主行事。這一史無前例的舉措,即將人治置于法治之上,也說明了危機的嚴重性。大到國家、企業(yè)、小到個人,在做出任何行為都必須付出成本,而行為對不同的對象來說有不同的成本。與決策有關的唯一重要成本是邊際成本,即額外的成本,是將來需要付出的成本。顯而易見,不受法律約束的決策可以對市場信息做出快速的反應與應對措施。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不會考慮沉沒成本,因為它是歷史,不能代表未來的選擇機會,也可以說它是一個教訓。歷史成本、沉沒成本只能為我們提供經驗與教訓,現實世界不存在完美,也沒有免費的午餐,正確選擇是: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可以讓我們對未來有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