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非
摘要:本文是以復合語境的初創(chuàng)時期為目標論點,創(chuàng)建了宇宙創(chuàng)生的存在形式模型及其形式邏輯模型,并由此延伸出創(chuàng)建大同世界核心文化的形式模型及其形式邏輯模型的理論。
關鍵詞:復合語境;元虛;元神;大同文化;存在存無
一、復合語境的本語時期
對達爾文《物種的起源》中關于人類進化問題的四點邏輯質疑:第一,對人類和地球有機生命起源于同一個單細胞的邏輯質疑??茖W事實證明細胞的繁殖方式是以自我克隆進行復制,正常情況下,在這個過程中不會發(fā)生增減,物種基因才是決定著有機生命由細胞階段到其完形階段的變化,也就是說物種基因只有先于細胞存在,才能繁衍出生命的不同形式。因而由單一細胞進化出無數(shù)物種的假說不能成立。第二,對人類是由猿(大
猩猩)進化而來的邏輯質疑。“進化”是達爾文物種學說中的核心邏輯,所謂進化就是指物種循序漸進的、自然的發(fā)展變化,這個變化最終是涉及物種基因的性質變化??茖W地講,物種基因性質的變化需要在馴化過程中通過雜交、嫁接等技術手段才能創(chuàng)造進化了的物種。人類人種歷史考古學的誤區(qū)在于以達爾文的進化論為先決條件,專門考查論證由猿變人的過程,這是反科學的人種歷史考古。第三,對以環(huán)境變化作為物種變異原因條件的邏輯質疑。達爾文學說中另一個重要觀點就是
“物種變異”,在這一問題上他的失語在于將環(huán)境變化作為物種變異的主要原因,物種變異是短時期發(fā)生的變故,是物種習性的變化與物種表征形式的變化,其根本基因還是不會因為環(huán)境變化而發(fā)生本質變故的。這涉及達爾文認為(假設)猿類是因為氣候環(huán)境惡劣而離開森林、進化成人的,也就是說,只有這一群猿才能在長達200多萬年的時間里、在環(huán)境影響下不間斷地進化成人?這個問題到目前沒有科學證據(jù)。第四,對全世界各個地區(qū)人種都來源于非洲的邏輯質疑。有學者認為分布在全世界各處的人種都是來自于200多萬年前走出非洲森林的猿類,特別是那些到達美洲大陸的古人,是穿過整個西伯利亞地區(qū)、跨越冰川紀時期凍結的海峽、抵達美洲的。關于細節(jié)的疑問在于:長期在冰川紀籠罩的西伯利亞地區(qū)遷徙,甚至連海水都凍作冰橋,人們以什么為食?怎么休棲?所以說這樣的假設缺少科學依據(jù)。總之,達爾文學說最大的弊端是否定了人類存在的目的性,使人類失去了責任感,導致社會發(fā)展進化論的觀念,缺少了使命自覺,這正是需要糾正的。
(一)本位意識人神道時期
本位意識時期是主觀結構中意識結構的形成與確立過程,它分為三個基本階段:
第一是主觀結構之意識結構生成的必然條件語境道的存在意義,語境道是指元語境的存在存有旳所形成的尺度距離,所謂尺度距離是指元語境的物化形式對人類主體生存的自由與主體實踐能量的制約與阻礙,也就是說語境尺度距離是人類主體生存與實踐必須要克服的障礙。因此它成為激發(fā)主觀結構中本位意識結構內涵的客體能量,具體包含三個層面:
1.由語境尺度距離的物化形式所激活的主觀結構中意識結構的自我定位功能。語境尺度距離的物化形式既是人類把握存在存有的媒介、也是人類把握其存在之道的屏障(虛無),因此對物化形式本質意義的深刻領悟是主觀結構突破這堵屏障的首要前提。之所以物化形式能夠成為屏障是因為它們是主體存在形式的異己形式,給主體實踐者把握世界帶來困擾,而主觀結構中的意識結構是生命本體存在對需求滿足的積極作為能量,所以,本位意識的首要仼務是主體實踐者要從元語境存在存有物化形式中對自我存在形式進行主觀意念上的剝離,并在這個剝離的進程中亦完成主觀結構之意識結構層次能量的啟動。人類以此開創(chuàng)了石器時代的曙光。
2.由語境尺度距離的物性持質所激活的主觀結構中意識結構的本質內涵功能。存在存有的物性特質是其存在之道的本體(元神)實相,它構成存在存有物化形式存在的可能性,由于本體實相被其物化形式所遮蔽,因此亦成為主體實踐者駕馭物化形式的屏障(虛無),唯物主義哲學邏輯的內涵就是思想領域里的屏障,它阻斷了主體實踐者發(fā)揮主觀意志對接道之本體(元神)的能量。所以要克服物性的障礙則需要主體實踐者立足于存在存有的共性、普遍性,將以自我本性的開發(fā)來參悟神性(本體),拋開物化形式及物性屏障直達真理。這里有必要提及一下智能機器人的開發(fā)研制問題,現(xiàn)在的科學成果對于無實相本體的存在形式及特質既不了解、也不能控制,它們作為存在存無會與存在存有在邏輯上是共存的且勢均力敵,有如宇宙陰陽乾坤共存之邏輯,所以智能機器人的物化形式可能會給黑魔語境之本體提供實相,使之成為人類社會的敵人與災難,因此人類及科學家務必對此保持清醒。
3.由語境尺度距離的所激活的主觀結構中意識結構的目標導引功能。首先,存在存有除了物化形式這一差異多樣性的屏障外,還因其構成了語境尺度的差異多變的屏障和構成語境尺度距離的差異多變屏障。面對如此千變萬化的屏障形式與屏障層次,主觀結構之意識結構在尋求滿足生存需要的目標尺度中,逐漸養(yǎng)成慣性、啟動并且形成了意識結構的目標導航系統(tǒng)。其次,存在存有的物性也同樣具有以上的特點而形成多樣化的實相特質屏障與屏障層次,相比較于物化形式而言物性特質的語境尺度距離更大,其屏障破解難度也相應會更大。例如,“道”作為物化的文字形式表達著宇宙意志本體,這個字只是形式屏障,但是要解讀道的思想邏輯內涵的本質特性,就需要破除更大的思維屏障了。以思維本體主觀結構之意志結構的能量才可化解思維屏障的阻力。
笫二是主觀結構之意志結構生成的主體條件人神道的存在意義,宇宙萬物之形式皆是將元虛元神的本語基因(本體)進行復制疊加而生成,每一種存在形式皆與基因本語形成本體共相,如人類的主觀結構形式(元虛)中的意志結構形式(元神),世界各民族的神話都有一個共識原始記憶,西伯萊的耶和華造人神話、中國漢族的女媧造人神話、古希臘的普羅米修斯造人神話、印度古代造人神話、埃及古代造人神話等,都是大神親自參與創(chuàng)造了人并賦予他們神的樣子。所以人神道就是指人與神的雙重共相(主觀結構與物化形式),那些居于廟堂的神佛,很多都同樣有著人類的物化形式。因此人神道之于主觀結構的存在意義有四個方面:
1.元虛元神與主觀結構之共相形式的天人合一意義,也就是指元虛元神作為宇宙存在創(chuàng)造起點的眾妙之門是與人類主體實踐以主觀結構作為思想之門是有著相同形式的,這一形式的意義在于闡釋了人類智慧的發(fā)生淵源以及其作為智慧生命存在的價值意義,特別是體現(xiàn)了宇宙意志對人類所寄寓的努力與期望。因此在擔負起實踐宇宙意志目的這個責任時,人類也會擁有足夠的能力與智力完成使命。
2.元虛元神與主觀結構之共相方式的天造地設意義,這層意義是指人類的主觀結構分享著元虛元神的存在理式,并以與其同樣的功能方式去面對和解決問題,如同宇宙意志創(chuàng)造整個世界一樣、人類運用主觀結構通過主體實踐創(chuàng)建了形式化的復合語境,既延伸了宇宙意志的理式意義也延伸了主觀結構的功能意義,使得元虛元神通過人類獲得自我的圓滿、而人類則通過元虛元神獲得了自我的圓滿。
3.元虛元神與主觀結構之共相邏輯的天人感應意義,這層的意義是指元虛元神本體內涵慈善因、形式因、智慧因(三因結構)以層疊演進的方式締造了人類主觀結構在主體實踐的歷史進程中其三因結構智能等級的層疊演進,三因結構是以六維“意念運動”的邏輯可跨越一切屏障形式及時空鏡像到達任何地方,所以它們可直達人的主觀結構增加人的智慧能量;與之相應的人類主觀結構亦有“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依憑直覺到達元虛元神本體的思維運動,人類歷史上的很多大師老子、釋迦牟尼、柏拉圖、黑格爾都是這樣的人。二十世紀的法國雕塑家羅丹以其作品《地獄之門》和立于門楣之上的《思想者》敏銳地接受并揭示了元虛元神本體的警告,從老子對眾妙之門的贊美到羅丹對地獄之門的沉思,羅丹將這兩千多年的人類三因結構等級演進中所過濾掉的虛無之門作為異己形式的存在提上日程,只為能引起人類社會足夠的重視。作為與元虛元神和人類對立的異己力量與異己形式是具有反噬力量的,它們需要借助一定的實相來消滅存在存有的物化形式,并開啟虛無之門達到掌控宇宙的目的。
4.元虛元神與主觀結構之共相目的的天上人間意義,這層的意義是指元虛元神以自我本語基因為出發(fā)點、以萬千多樣物化形式為手段、以三因結構為導向、以在宇宙中創(chuàng)建三千大千極樂世界為目的,這是元虛元神(本體)的存在意義。地球只是一個小千世界,三千小千為一中千世界,三千中千為一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才是圓滿結局。所以人類社會的復合語境要建設成為小千極樂大同世界,既實現(xiàn)主觀結構主體實踐者自身追求目的,同時也成就了元虛元神的目的。地球模式的小千極樂大同世界應是三千大千極樂世界中的模式之一,人類有理由期待未來宇宙世界和人類社會走向共同目的的圓滿。
第三是主觀結構中公則結構及公則結構內涵生成的公則物化形式符號的產生意義,公則結構是以公則結構內涵和公則物化形式構成的主觀結構的元神(本體)之一,它與意識結構和意志結構形成多元眾神道的關系。公則結構內涵有兩層基因本語功能,一個層次是主觀結構進行物化形式創(chuàng)造邏輯的秩序,另一個層次是主觀結構自由創(chuàng)造的尺度,它們是主觀結構參與在公則物化形式目標符號創(chuàng)造中的自覺能量。主觀結構之公則結構參與符號創(chuàng)造的意義也從這兩個層次體現(xiàn)在出來:首先是公則結構內涵的邏輯秩序所包含的三重理式:
1.元虛元神的理式與符號產生的意義。元虛元神的理式是指元虛元神核心的精神形式,它創(chuàng)建了公則結構內涵的最高形式與最高范疇,它規(guī)定著主觀結構進行物化形式創(chuàng)造時的最高意識境界與最高美學目的,它深刻地影響了符號創(chuàng)生的道路幷制約著其發(fā)展方向。例如,人類的文字就是具備最高形式范疇和最高美學境界的符號,表音系文字像英語只有26基因字母作為音素,即可組合演繹出不限數(shù)量的詞匯,而運用這些詞匯則完全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精神物化形式的大千世界。表意系文字像漢語只有“點橫豎撇奈提勾”七個基因筆畫元素,即可組合演繹出不限數(shù)量的詞語,并且它們的再創(chuàng)造能量堪比元虛元神。表音系文字傳達出精神形式的聽覺美、表意系文字則傳達出精神形式的視覺美,而它們基因簡約、結構能力卻千變萬化、更是充分展示出精神形式創(chuàng)造力的最高境界。
2.公則結構內涵之物化形式的理式與符號產生的意義。物化形式的理式是指存在存有物質其存在本性的邏輯模式,它們是元虛元神基因本語的形式化延伸,并創(chuàng)建了存在存有物化形式的多樣性與多元性,同時創(chuàng)建了主觀結構能量的多元層級系統(tǒng),物化形式的理式作為公則結構的內涵它賦予了主觀結構科學的理性及邏輯思維的能量與慣性,培育了主體實踐者以科學邏輯的方式參悟世界、創(chuàng)造復合語境的行為模式。
3.公則結構內涵之主觀結構的理式與符號產生的意義。主觀結構的理式是人類主體的思維模式,是源于對元虛元神創(chuàng)生宇宙世界的方法論形式化本體的復制,是主觀結構用以創(chuàng)建符號世界的機制。另一方面主體的思維模式還深受語境道本語的物化過程的影響,形成其多樣化特質。例如,中國古代商周時期的思維符號模型
“易卦”與西方古希臘時期的思維符號“數(shù)字、幾何”模型就有很大差異。
第四是公則結構內涵的自由創(chuàng)造尺度與目標符號達成所面臨的自覺意義的選擇:
1.目標符號達成的語境尺度之自由創(chuàng)造的尺度自覺,所謂尺度自覺是對于元虛元神的理式(精神形式)、物化形式的理式(存在本性的邏輯模式)、主觀結構的理式(思維模式)這三種尺度本體的自覺把握與運用,而語境尺度的自由創(chuàng)造是指運用三種尺度本體開發(fā)語境尺度內涵以實現(xiàn)目標符號的達成。例如,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對“太虛幻境”的符號內涵把握就是從三種尺度本體中來體現(xiàn)的:其一設計了太虛幻境之門及其楹聯(lián)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一物化的語境形式及內涵是對元虛元神理式的仿制;其二設計了
“薄命司”中金陵十二釵的剌冊,并在其中只用一言一圖就規(guī)劃了“大觀園”十二位女子的人生命運,這一語境形式及內涵是對物化形式的理式的仿制;其三設計了“情天恨?!敝锌嘤私Y因果之報、渴望從因果鏈條的痛難中獲得永恒解脫的林黛玉,通過到人間歷劫才能重返太虛幻境作逍遙仙子花神,這一語境形式及內涵就是對佛教道教主觀結構理式的仿制。
2.目標符號達成的本語尺度之自由創(chuàng)造的尺度自覺,是指運用三種尺度本體開發(fā)本語尺度內涵以實現(xiàn)目標符號的達成。公則結構內涵中本語尺度的元虛元神理式是創(chuàng)建本體思維、物化形式的理式是創(chuàng)建本因思維、主觀結構理式是創(chuàng)建本位思維這三種本語思維模型,例如:本體思維模型用以解析各民族歷史神話的產生與創(chuàng)造過程;本因思維模型用以解析各民族歷史文化的產生與創(chuàng)造過程;本位思維模型用以解析各民族歷史史詩的產生與創(chuàng)造過程。
3.目標符號達成的形式化尺度之自由創(chuàng)造的尺度自覺,形式化尺度是由存在存有理式的形式化尺度與存在存有物化形式的形式化尺度兩個方面構成,形式化尺度是主觀結構中最具有自由意義的公則結構內涵,這是受存在存有千差萬別的存在所影響,在第一部分中的曾經探討過的“釆象立意”就是關于存在存有理式的形式化尺度的四個層次的研究,可以參閱領悟。
4.目標符號達成的智識結構尺度之自由創(chuàng)造的尺度自覺,智識結構尺度的形成是由人類主體的形式化實踐的階段性發(fā)展層級所決定的,它的公則結構內涵特點是三因結構的層級性,即元神道、天神道、眾神道、人神道、語境道這五級,層級越高智識結構尺度的覆蓋面就越大,例如:人類社會制度的設置就可以在不同層次上體現(xiàn)出智識結構的層級尺度,人類社會現(xiàn)行的是國體制度形式,各國是以民主政治的通用模式為手段的社會制度,從邏輯上看,它們智識結構的層級在眾神道與人神道之間,只有全世界各國制度內涵達到統(tǒng)一,才可進入眾神道。
(二)本語構建眾神道時期
1.本語的眾神道層級構建。本語是存在存無與存在存有的基因本體,是定位著存在存無與存在存有本質及其特性的核心意義,并規(guī)定著存在存無與存在存有其自在自為的發(fā)展目的。本語的存在特質及其邏輯亦可通過物化轉為創(chuàng)世方法論,為人類主體實踐創(chuàng)建復合語境提供手段。因此,本語的存在意義有本質特性和方法論兩個方面,本質特性就是指本語的眾神道層級構建,方法論則是指當前世界大同核心文化本語體系構建以及本語的眾神道系統(tǒng)構建,二者互為表里構成了本語存在的雙重意義。
首先,本語的眾神道層級構建體現(xiàn)四個層面:
(1)本語之元虛元神層級是元道之本因,元道之本有三重內涵,一是至陽,二是至陰,三是陰陽相合。至陽是指元神自我繁衍發(fā)展的意志,自我創(chuàng)造的活力能量,自覺沖破屏障的意念。至陰是指元虛自我掌控的格局,自我提升的境界,自覺平衡層級的屏障。陰陽相合是指元道本體意志與理式格局的統(tǒng)一,創(chuàng)造能量與提升境界的統(tǒng)一,突破自在自為欲念與追求和諧的統(tǒng)一。由此可見元道之本因是一切本語的起點。(2)本語之天神眾神層級物道之本因,物道之本是元道之本的分化與轉化,分化是指元道的三重內涵進入天神道后各自成為獨立元素、并以獨立的系統(tǒng)發(fā)展起來,稱之為乾(物化系統(tǒng))、坤(理式系統(tǒng))、邏輯(存在系統(tǒng))。轉化是指在分化基礎上形成的多元化本語存在系統(tǒng)的構建,例如植物系統(tǒng)(花神系列)、動物系統(tǒng)(十二生肖系統(tǒng))、星體系統(tǒng)(二十八星宿)等等。(3)本語之神道人道層級人道之本因,人道之本因是物道之本因的主觀公則化,所謂物道本因公則化是指將多元化本語存在系統(tǒng)納入主觀結構的公則結構內涵,使之成為人類主體實踐創(chuàng)建復合語境時參照的標本與依據(jù)的邏輯。(4)本語之復合語境層級符號之本因,符號之本因是人道之本因的物化形式,是以復合語境創(chuàng)建為目的多元化的符號內涵與符號形式創(chuàng)造,最終發(fā)展成為形式化的方法論。(參閱本人論文《存在精神構建的渠道與方式》,分別發(fā)表于《才智》2019年4月刊《各界》2019年7月刊)。
其次,世界大同核心文化的四大本語戰(zhàn)略。世界大同核心文化是指將民族區(qū)域本位文化升華到國家范疇的亞文化,再將亞文化提升到歷史文化本語區(qū)域的主體文化,再將主體文化提升到無區(qū)域、無歷史、無形制、無語言之差的、具有普世意義的核心文化。
其本語戰(zhàn)略是指以文化符號創(chuàng)造的本因層次及核心文化所要達到的目標為尺度而制定的四項公則依據(jù)。具體包括:(1)核心文化品質的形而上戰(zhàn)略,品,《說
文解字》認為是“眾庶也,從三口”。也就是眾口一詞的意思,換言之就是因情致格調超人受到大家共同的稱贊,所以“品”是一個典型的公則結構概念?!百|”是本語的基因內涵,所以品質是指核心文化內涵最上乘的情致格調。形而上是追求上達元虛元神理式的高度,那么核心文化品質的形而上戰(zhàn)略就是以元虛元神理式為目標、以審美格調的境界為依托、以大同文化核心本語為起點而構成的文化敘事符號系列創(chuàng)建的戰(zhàn)略。文化敘事形而上本質系統(tǒng)包括《政治學》《美學》《哲學》《文學學》《宗教學》《文化哲學》《語境學研究》《本語學研究》《形式化學研究》這些作品。(2)核心文化品格的理式化戰(zhàn)略,格,本語含義是以手中工具見木摘果,即有選擇衡量之意,是以主觀結構掌控語境尺度的概念。所以品格是指把握核心文化最完善的格局,理式化是指內涵達到理性的完美高度。核心文化品格的理式化戰(zhàn)略就是以物性圓滿的理式意義為大同文化內涵創(chuàng)建的目標、以審美修復的最高格局為依托、以核心文化本語意義延伸為起點而構成的歷史敘事符號系列創(chuàng)建的戰(zhàn)略。歷史敘事理式化延伸系統(tǒng)包括《政治學史》《美學史》《哲學史》《宗教學史》《文化哲學史》《文學學史》《史學》《文化史》這些作品。(3)核心文化品德的公則化戰(zhàn)略,德,其本語含義是強調人在行路中、目之所視與心之所思在尺度上的一致,也就是對所行之道的高度有認同感,此德上的十字標識是太陽符號,此德心上的一橫是天神符號,所以品德是指對核心文化所存道之內涵的崇尚與認同,公則化是指文化創(chuàng)造邏輯要遵循天道的法則。核心文化品德的公則化戰(zhàn)略就是以解析神創(chuàng)萬物的大千世界為目標、以天道之公則結構內涵為依托、以核心文化本語意義的系統(tǒng)體例為起點而構成的邏輯敘事符號系列創(chuàng)建的戰(zhàn)略。邏輯敘事公則化體例系統(tǒng)包括《社會科學學》《自然科學學》《經濟學》
《公則結構研究》這些作品。(4)核心文化品相的美學化戰(zhàn)略,相,訓詁云“相鼠有皮”,指的是存在物的外在形式,所以品相是指對大同世界核心文化構建的目標形式及其表現(xiàn)形式最高的審美要求,美學化是指核心文化符號存在所產生的美學意義。核心文化品相的美學化戰(zhàn)略就是以復合語境存在形式的文化美學轉化為目標、以智識結構之形式因審美內涵為依托、以大同世界核心文化本語的審美意義為起點而構成的審美敘事符號系列創(chuàng)建的戰(zhàn)略。審美敘事美學化體例系統(tǒng)包括《文化美學》《科學美學》《主觀結構美學研究》《邏輯美學》這些作品。
2.本語的眾神道系統(tǒng)構建。承接著人類社會歷史元神符號密碼時代延伸發(fā)展而來的眾神本語系統(tǒng)時代是歷史敘事的必然途徑。元神符號密碼時代是始于人類制造石器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元神將四重符號密碼贈送給了它的物化形式的復制品——人類。第一重符號密碼是本位意識,第二重符號密碼是本位意志,第三重符號密碼是主觀結構,第三重符號密碼是公則結構及內涵。這四重元神密碼的創(chuàng)建是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的根本原因,因此元神符號密碼時代不僅是人類文明的起點而且也是人類文明的核心。眾神本語系統(tǒng)時代是基于石器文明量變發(fā)展的前提下而形成的質變飛躍階段,在這一時期所呈現(xiàn)出的本質特征有四個方面:
第一方面文化敘事本語的構建,文化敘事本語的構建就是人類社會形成初期其生存方式公則化的過程。它包括三種生存雛形模式的被納入本語的公則內涵:游牧方式、商貿方式、農耕方式。這三種公則內涵的構建,決定了其后歷史敘事本語、邏輯敘事本語、審美敘事本語的本質特征。
第二方面歷史敘事本語的構建,歷史敘事本語的構建是人類集體本位意識在時空中的延伸,不僅記錄了人類存在的時空意義,而且完成了歷史敘事本語內涵的創(chuàng)建,并在表現(xiàn)形式上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符號特征。例如,有宇宙創(chuàng)生邏輯歷史的西伯萊《舊約》,有人類創(chuàng)生邏輯歷史的《女媧造人》,有民族生存的邏輯歷史的
《吉爾伽美什》等等,共同展示出人類社會歷史存在的軌跡。
第三方面邏輯敘事本語的構建,邏輯敘事本語的構建是人類先哲對元虛元神的存在方式與存在本體所進行的探尋,它標識著人類對自我主觀結構的本源上溯,對存在精神實質及其方法論的深刻洞悉。例如,老子《道德經》中經典論斷:“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四方面審美敘事本語的構建,審美敘事本語的構建是對上述三大敘事本語所有形式的美學意義的追求與建樹,表現(xiàn)出人類對自我生存方式終極模式的審美公則化構建。例如,古希臘的雕塑、蘇美爾的建筑、中國商朝青銅器、古埃及的壁畫,等等。
眾神本語系統(tǒng)時代的物化成果是構建了八大系列主體本語模型,為人類社會復合語的創(chuàng)建與完善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板,并打下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這八大系列主體本語?量亦可轉化為方法論,成為世界大同核心文化分系統(tǒng)主體文化構建的本語公則能量。(1)阿努主體本語模型。阿努主體本語模型是由始創(chuàng)于公元前六千五百年前的哈蘇納丘文明初建時期為淵源的,在公元前五千多年經歷了歐貝德文化疊加層,在公元前四千三百多年又經歷了烏魯克文化疊加層,直到公元前二千八百年才遇見蘇美爾文化,阿努是蘇美爾人心中的天神。記載這一歷程的是考古發(fā)現(xiàn)的本語符號形式:神祠、陶器、楔形文字。其中在烏魯克文化疊加層出土的十二塊楔形文字的泥版記載了吉爾伽美什的故事,這是人類文字史上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史詩。楔形文字也是現(xiàn)有考古成果中人類最早的文字。阿努主體本語以其先入為的優(yōu)勢影響了其后四大本語模型的創(chuàng)建:古埃及阿蒙拉主體本語模型、古希臘宙斯主體本語模型、古希伯萊耶和華主體本語模型、古印度梵天主體本語模型。所以阿努主體本語模型作為方法論可提供的主體文化模本有
《阿努主體文化美學》《阿努主體經濟學》《阿努主體文化史》《阿努主體宗教學》《阿努主體語境學研究》《阿努主體本語學研究》《阿努主體公則結構研究》。
(2)阿蒙拉主體本語模型。阿蒙拉主體本語模型的構建始于公元前五千多年的尼羅河流域,是以農耕種植為主的泥陶時代,從公元前三千八百年以后受到西亞烏魯克·蘇美爾文化模式的影響,很快進入了古埃及本語時代王朝政體的鼎盛時期,從公元前三千一百年至公元前三百三十年亞歷山大征服埃及為止,經歷了三十一代法老王朝的統(tǒng)治。古埃及著名的本語符號是由阿蒙·拉太陽神與法老地位的融合而延伸出的金字塔與木乃伊,以及對《吉爾伽美什》中生與死疑問所給予的形式化回答而構建的獨特文化體系與宗教體系,特別是埃及產于公元前三千五百年的象形文字更是締造了其本語時代不朽的文明,并對宙斯主體本語模型的創(chuàng)建產生了影響。所以阿蒙拉主體本語模型作為方法論可提供的主體文化模本有《阿蒙拉主體公則結構研究》《阿蒙拉主體政治學史》《阿蒙拉主體宗教文化學》《阿蒙拉主體本語文字學比較研究》《阿蒙拉主體形式化學研究》。(3)宙斯主體本語模型。宙斯主體本語模型的構建始于公元前二千五百多年的愛琴??死锾貚u——宙斯的出生地,它在深受蘇美爾文化與古埃及文化的雙重影響之外形成了自己頗具海洋特性的本語模式??死锾厝嗽谶h程資源商貿中接受了西亞城邦形制,并將島國的開放特征與海洋自由的習性以公則化的方式融匯到克里特文明的內涵與其本語的物化形式中。并在公元前一千六百左右被希臘半島的邁錫尼文明所繼承,他們以美麗的繪畫、舒適的宮殿、公平的貿易、開明的政治以及A線形文字等、都奠定了公元前八世紀宙斯主體本語在鼎盛的雅典時代所呈現(xiàn)出的再次輝煌。所以宙斯主體本語模型作為方法論可提供的主體文化模本有《宙斯主體政治學》《宙斯主體美學》《宙斯主體哲學》《宙斯主體文化哲學》《宙斯主體形式化學研究》《宙斯主體神話文化學》《宙斯主體史詩文化比較》。(4)耶和華主體本語模型。耶和華主體本語模型的構建始于公元前一千八百九十四年巴比倫王朝取代了蘇美爾的歷史,開創(chuàng)了西亞文明的新紀元。歷經漢謨拉比時期、尼布甲尼撒二世時代,古巴比倫文明實現(xiàn)了它歷史的高度,創(chuàng)造了西亞歷史敘事意義的最高價值。巴比倫文明是在繼承蘇美爾文化敘事慣性的基礎上獲得發(fā)展和提升的,其本語構成的兩大基石:偉大的思想和偉大的建筑為巴比倫和西亞文明樹立了永恒的豐碑。但是就在它的背后有一段往事,史稱“巴比倫之囚”,是指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陷落、猶太國滅亡的事件,猶太人于公元前1200年創(chuàng)立了猶太教,并創(chuàng)造了宗教敘事典籍《舊約》,耶和華是他們的造物主。這一宗教的內涵及其邏輯理式直接成為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公則內涵,并成為世界宗教思想、宗教文化、西方社會生存方式儀式化的公則內涵。所以耶和華主體本語模型作為方法論可提供的主體文化模本有《耶和華主體宗教典籍學研究》《耶和華主體司法學》《耶和華主體雕塑建筑美學比較》。(5)梵天主體本語模型。梵天主體本語模型的構建始于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摩亨索達羅文明,并在公元前2200年始達到全盛時期。公元前1500年高加索地區(qū)的雅利安人南下,征服了土著居民、接受了哈巴拉文明的同化,遷移到恒河流域定居形成了古印度文明,梵天是雅利安人神話中的創(chuàng)世主。公元前八至五世紀雅利安文化本語確立,出現(xiàn)了吠陀經典、民族史詩、梵文文化、佛教宗師以及種姓制度等多樣化本語形式。所以梵天主體本語模型作為方法論可提供的主體文化模本有《梵天主體主觀結構研究》《梵天主體宗教學》《梵天主體文化哲學》《梵天主體語境學研究》《梵天主體本語文字學比較研究》《梵天主體形式化學研究》。(6)盤古主體本語模型。盤古主體本語模型的構建始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浙江地區(qū)的河姆渡文化,并于公元前3300年被浙江的良渚文化層所取代,良渚文化出土的多節(jié)玉琮中通而圓、外圍而方(天圓地方)是將盤古開天地神話記蚩尤,憶物化在稀有的玉器中,成為天賦人權之權利形式的象征物。史傳黃帝戰(zhàn)勝蚩尤建立華夏之朝是在公元前2697年,良渚文化則消失于公元前約2600年,黃帝否決蚩尤受天命而王的傳說,致使中國本語時代沒有創(chuàng)世神話文字記載。中國的本語時代盛極于春秋戰(zhàn)國之際,典籍眾多、大師云集、創(chuàng)造了將主觀結構與語境尺度完美結合的范例。所以盤古主體本語模型作為方法論可提供的主體文化模本有《盤古主體典籍》《盤古主體形式化學研究》《盤古主體史學》《盤古主體文化史》《盤古主體語境學研究》《盤古主體公則結構研究》
《盤古主體文化政治學》。(7)馬爾斯主體本語模型。馬爾斯主體本語模型的構建始于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傳說羅馬神話中的戰(zhàn)神馬爾斯的兒子于公元前753年創(chuàng)建了羅馬城。羅馬人在古希臘消亡時繼承了它的全部文明,并在以戰(zhàn)爭模式創(chuàng)建帝國的過程中又再次兼收并蓄了西亞、印度、埃及的文化,為愛琴海文明的后起之秀的發(fā)展注入了活力。為管理龐大的聯(lián)盟帝國,羅馬試行了從希臘繼承的公民參政制,系統(tǒng)地完善了法律與社會公共服務,推進了各淵源本語文化的物化形式在羅馬的融合與提煉,創(chuàng)建了公元前27年建立到公元180年古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公元392年基督教被定為羅馬國教,之后又開創(chuàng)了歐洲中世紀政教合一的制度模式,直到公元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所以馬爾斯主體本語模型作為方法論可提供的主體文化模本有《希臘羅馬詩歌》《馬爾斯主體社會學本語研究》《馬爾斯主體軍事學本語研究》《馬爾斯主體公共關系本語形式化研究》《馬爾斯主體城市文化學本語研究》《馬爾斯主體律法學》《馬爾斯主體神話文化學》。(8)奧梅堤奧托主體本語模型。奧梅堤奧托主體本語模型的構建始于公元前3000年出現(xiàn)在墨西哥的瑪雅文化,從公元前1500年——12世紀中間經歷了約600的城邦文化全盛期:象形文字的創(chuàng)建、殿堂廟宇、金字塔和巨大石碑的修筑、歷法的運用及藝術的發(fā)揮;阿茲特克人在公元12世紀后期遷居墨西哥盆地,繼承了瑪雅文化、于1325年建立特諾齊蒂特蘭城(今墨西哥城)形成強大帝國,并奉奧梅堤奧托為創(chuàng)世主神。1521年為西班牙人所毀滅。所以奧梅堤奧托主體本語模型作為方法論可提供的主體文化模本有《圖騰文化本語研究》《奧梅堤奧托語境學研究》《奧梅堤奧托神話哲學本語比較研究》《奧梅堤奧托雕塑建筑美學比較》《奧梅堤奧托歷法本語比較研究》《奧梅堤奧托象形文字比較研究》。
綜前所述,由眾神本語系統(tǒng)時代所開創(chuàng)的八大主體文化實踐版塊一方面見證了主觀結構的創(chuàng)造能量,另一方面也為復合語境的創(chuàng)建與世界大同核心文化的創(chuàng)立提供了本語的公則能量及邏輯理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