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君
摘要:目前,我國社會發(fā)展逐步朝著科技化現代化方向前進,這也為交通工程土建行業(yè)的新發(fā)展提供了可能和發(fā)展空間,因此,交通工程土建施工也日漸繁榮。眾所周知,交通工程土建施工必須要依靠混凝土施工技術,因為技術是一項工程的支撐以及安全質量的保障,所以,為了更加有效確保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質量,必須確?;炷潦┕ぜ夹g能夠過硬并且得到創(chuàng)新。
關鍵詞:交通工程;土建施工;混凝土技術
引言
道路和橋梁是構成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穩(wěn)定性受到各方面外界因素影響較多,如氣候、環(huán)境、水質地質等。但最主要的還是建造交通土建本身質量的可靠性,如果本身足夠強大,外界因素的影響就顯得微乎其微.因此,嚴格監(jiān)控工程的施工過程,提高施工質量并把控施工材料的購買,對于提升交通土建的安全性與耐久性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交通土建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縫的分類
(一)干縮裂縫
混凝土構件養(yǎng)護工作結束后的十五天內是土縮裂縫的高發(fā)期,究其原因不僅是養(yǎng)護方式不科學,自然環(huán)境的改變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雙重因素下混凝土產生失水土縮現象。如果土縮應力比內部抗拉應力更大就會導致土縮裂縫,該種裂縫在外觀上呈網狀分布,盡管不會對交通土建工程的運作產生致命危害,但會削弱混凝土結構的抗?jié)B和抗壓能力,縮短正常使用時間,對將來交通土建工程的正常運作造成危害。
(二)塑性收縮裂縫
塑性收縮裂縫主要是由于水分流失導致,主要發(fā)生在混凝土未完全凝固之前,這是其與土縮裂縫相比最顯著的不同之處。倘若外界風力強或太陽暴曬,混凝土外層的水分便會迅速汽化,由此造成內部壓力不均衡,塑性裂縫便應運而生。通常情況下收縮性裂縫呈現出兩邊窄中間寬的形狀,無法保證交通土建工程將來能否安全運行。
(三)溫差裂縫
溫差裂縫是混凝土內部和外部的溫度不均衡所致,這種情況通常發(fā)生于混凝土澆筑和養(yǎng)護階段,水泥本身的水化熱反應可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巨大的熱量,外表熱量能夠迅速消散,表面溫度得以冷卻,然而混凝土內部卻積蓄著不易散發(fā)的熱量,內外受熱不均所產生的巨大張力導致裂縫的出現。
二、交通工程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
(一)切實保障混凝土材料的質量
混凝土材料是交通土建工程施工中處于基礎性和關鍵性的地位,只有當交通土建工程施工過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質量得到了保障,才能有效地促進交通土建工程的順利實施。因此,對于混凝土的質量要做到嚴格的把關,所以需要建設人員能對混凝土的質量要做到嚴格化的檢測。如果混凝土材料不符合施工標準,堅決不允許其出現在施工現場,以此來對混凝土所使用的材料進行嚴格把關。除此之外,同時對交通土建工程中的其它材料質量要嚴格要求,杜絕質量不合格的材料進入到施工現場對。首先是水泥,在開展抗?jié)B混凝土配料室的時候,對于選擇的硅酸鹽水凝的強度不能小于32.5MPa,同時水熱化指標要不高于275kJ/kg。接著就是骨料,從混凝土的攪拌來說,粗骨料顆粒是很容易產生各種空隙或者間距,這些都對混凝土的抗?jié)B性產生嚴重的影響。如何選擇骨料,首先要確保顆粒均勻,機碎石的直徑不能大于31.5mm,而含泥量不能小于1%。
(二)混凝土澆筑技術研究
在交通土建工程建設過程中,混凝土澆筑技術指的是在相關模具中澆筑混凝土,澆筑到混凝土產生塑化為止。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一般會出現下面幾種問題:①交通土建的周期比較長。②交通土建過程相對復雜,因為上面這兩個問題的存在就容易造成混凝土出現各種裂縫問題。從混凝土本身來說,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和混凝土在注入模具時候的溫度將有直接性的聯系。所以,將混凝土入筑模具的溫度控制好,這是提升混凝土施工質量的關鍵舉措,將有效地杜絕各類裂縫問題的出現。同時,在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要確保將澆筑環(huán)節(jié)控制在相應的交通土建范圍內,對于澆筑混凝土的最高范圍不能超越。同時,在正式組織交通土建工作之前,要對相關的澆筑器件進行檢查,比如說澆筑支架、鋼筋和預埋件等,使得施工器件要符合國家標準,這樣才能夠確?;炷翝仓|量得到保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加強溫度控制
一般來說內外溫差過大很容易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問題,因此交通土建建設混凝土施工的時候需要運用防治方案來把控溫度。因為混凝土內部溫度上升導致內外溫差大,這種情況出現的話,就需要操作人員挑選低發(fā)熱量的水泥來做混凝土的材料,降低水化熱發(fā)生的幾率,能夠在一定限度內把控混凝土溫差。僅僅這樣的防治措施是遠遠不夠的,倘若交通土建建設發(fā)生在夏季,那么操作人員在降低混凝土溫差時,需要采用各種措施降低混凝土內部水分的消失速度。工作人員需要科學把控澆筑混凝土的時間,倘若時間過久環(huán)境溫度高會致使混凝土材質的變化,使得混凝土澆筑質量受到影響。一般說來,澆筑混凝土的時間可以在早晨七點前、下午三點后,避免高溫對混凝土質量產生不利影響,減輕混凝土出現裂縫的情況。
(四)混凝土養(yǎng)護技術要點
在開展混凝土澆筑工作的時候,要在混凝土澆筑工作完成后12h之內做好混凝土的養(yǎng)護覆蓋工作。第一,在模具拆除后及時向混凝土的表面進行噴水作業(yè),這種形式的噴水應該保證至少持續(xù)7d時間。同時對于噴水的頻率,要根據混凝土的具體情況來確定,但是底線就是要保持混凝土的表面是濕潤的,如果施工時間處于冬季,同時溫度基本上處于5℃以下,這種情形下最有效的養(yǎng)護方式有以下兩種:①以蓄熱的方式來實施養(yǎng)護工作。②在外層及時添加相應的外加劑來實施養(yǎng)護工作,這樣將有效地避免在溫度低的情況造成混凝土的強度降低。對于混凝土的材料以及澆筑條件可以通過實驗的形式來選定,同時注意外加劑的使用量將對膠結材料有很大的影響。
結束語
混凝土是交通土建工程施工過程中用到最多的材料,從原料開始一直到其攪拌、施工、維護的多個環(huán)節(jié)都會影響到工程的質量。施工單位應當嚴格把控有關混凝土的每一個操作環(huán)節(jié),從材料選購到施工結束全程派專人進行跟蹤監(jiān)督,確保工程整體不會因為混凝土而出現質量方面的問題,全面保證土建的施工質量,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驍男.交通工程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探討[J].綠色環(huán)保建材,2019(03):150+152.
[2]王驍男.交通工程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探討[J].綠色環(huán)保建材,2019(02):150+153.
[3]趙金鑫.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控制方法[J].交通世界(運輸車輛),2018,474(2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