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
“心理優(yōu)勢”是心理活動所發(fā)揮出來的壓倒一切的力量。人們無論做什么事,只要能樹立起“心理優(yōu)勢” ,明確奮斗目標,并輔助以科學的方法,就能充分調(diào)動自身的積極性,發(fā)揮潛能,地理教學也不例外。下面,根據(jù)“心理優(yōu)勢”理論的兩個方面談談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一、對在地理教學中融入心理教育的意義的認識
在地理教學中,融入心理教育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點:
1、可以協(xié)調(diào)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一種復雜的關系,如何協(xié)調(diào)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作為擔任地理教育的教師來說,運用心理教育指導教學,可以使教師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guī)律、性格愛好等有的放矢地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這也是吸引學生學好本課程的立足之本。
2、可以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學習
當教師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后,可以幫助學生在一種愉悅、放松的精神狀態(tài)下學習。學生可以大膽地質(zhì)疑、大膽地討論,個性化的思維、情趣、愛好、特點有了張揚的空間,自我滿足得以實現(xiàn)。有很多以前被認為是“差生”的,在其他課堂上不主動學習的學生,會在地理課上有出色的表現(xiàn)。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保護,像一顆不再害羞的幼苗迎著陽光茁壯成長,這樣我們既完美地完成了地理教學的任務,又實施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可以提高地理教學質(zhì)量
無論我們采用什么方式的變化和轉(zhuǎn)型來充實我們的課堂,最終目的都是將知識無私地傳遞給學生。當教師運用心理學方法對學生施教后,就會有效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引導學生從內(nèi)心接受地理教育,熱愛地理學科,增強學好地理學科的信心,提高進取心,這樣學生就會自覺地主動地克服學習上的各種障礙,努力學習,最終成為優(yōu)秀的學生。
二、在地理教學中融入心理教育的途徑和手段
1、教師要有健康的心理,這是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人的健康,不僅是生理健康,還包括更高一層意義的心理健康。對于教師來說,心理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教育的成敗。應該說,絕大多數(shù)的地理教師具有高尚的品德、完善的人格,有自己豐富的個性、鮮明的風格,愛崗敬業(yè),默默耕耘,既做學生的“經(jīng)師”,更做學生的“人師”
2、選擇正確的方法,讓心理學在地理教學中發(fā)揮作用
(1)利用心理學知識增強學生的記憶。從心理學理論出發(f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和充分利用無意識記的作用,讓學生在更多的途徑和環(huán)境下,有效地識記地理學的知識點。這種利用無意識記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比如運用幽默生動的語言、直觀活潑的圖表、形象的多媒體課件等多種手法積極地消除學生存在的記憶障礙。
(2)充分利用心理暗示開展教學。心理暗示的概念是由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格爾基#洛扎諾夫首創(chuàng)的。要充分利用心理暗示,為我們的地理教學服務,必須選擇正確的心理暗示方法。如:權(quán)威暗示、環(huán)境暗示、言語暗示、直觀手段暗示等。
(3)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問題。在地理教學中,如果課堂關系就是單一的教師與學生你講我聽,就不可能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這門學科的學習。這樣,教師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顯得尤為重要。讓學生始終面臨著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是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有效手段。
3、挖掘地理教學內(nèi)容中的潛在的教育因素,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
地理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促進學生智慧和人格的發(fā)展,必須挖掘教材的潛在的智力價值和精神價值,使教學內(nèi)容既有意義又有興趣,以驚異吸引學生,以懸念維持學生的注意,以滿足增強學生的自信,以情趣感染學生。同時,還可以利用地理學科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如人物、事物等來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識,學會自我控制,培養(yǎng)自我發(fā)展能力,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的健康成長的榜樣和范例。如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緊密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介紹科學家的百折不撓、攀登科學高峰的感人業(yè)績,使學生獲得積極的心理體驗。
三、如何在地理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尊重每一位學生
作為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多替他們想一想,反問自己天生就是能人嗎?多在心里問問自己:“如果換了是我,我會怎么樣?”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避免使用懲罰性的控制技巧,不挖苦、諷刺學生,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每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人格。
(二)贊賞每一位學生
在對學生的關系上,新課程強調(diào)尊重、贊賞。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一個教師教不好書,并不怪學生,只是我們給予學生的贊賞太少,抱怨太多。俗話說:“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nóng)民?!薄皼]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教育?!彼裕墙處煹馁澷p導致了學生的成功,也正是教師的抱怨導致了學生的失敗。適當?shù)谋頁P和鼓勵是促進學生進步最好的催化劑。
(三)理解每一位學困生
學困生普遍存在“失敗者”的心態(tài)是學校教育不當?shù)慕Y(jié)果。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需要,也正是一個成功激勵著他們?nèi)幦×硪粋€成功。我們應當給學困生提供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在課堂教學中,多向?qū)W困生提問,引導他們集中注意力聽講,及時地肯定他們的回答,并鼓勵他們積極回答問題;考試成績進步給予表揚,并提出下一次考分目標,不斷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輔導每一位學困生
作為學困生,他們理解和記憶教材所花費的時間,要比大多數(shù)的普通學生多2、3倍;頭一天學過的東西,第二天就忘;為了防止遺忘,需要在教過教材后3、4個星期就進行鞏固性的練習。學困生的知識不夠鞏固,其根源就在于他們沒有看出、沒有理解各種事實、現(xiàn)象、真理、規(guī)律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所以,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急于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shù),要讓他們始終有成功的快樂,這種巨大的力量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學生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們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
總之,我們應當明確的認識:不管我們的學生將來成為什么樣的人,他們都是在按自己的方式來經(jīng)歷由無知到知這條道路的。對某些學生來說,這條道路沒有多少困難,而對另一些學生來說卻需要一幫再幫,否則他們遇到的困難就無法克服。我們不要有一句話、一個手勢,使得他們感到教師已對他們的前途失掉信心;也不要強迫他們長久地死摳書本,而要培養(yǎng)他們的智慧,開發(fā)他們的大腦,教他們會觀察世界,發(fā)展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