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
我經常與身邊的人調侃,我告訴他們透過一些人的微信昵稱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一些性格特點。這或許是在賣弄,但是確實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這些昵稱其實就是一個又一個標簽,不光是一個代號,其隱藏的意義還深深地植入到我們每個人的心中,發(fā)揮著一定的影響作用。我們不能否認心理暗示的力量。我們常說“環(huán)境造就人”,為了突破這個“環(huán)境造就人”的怪圈,有些人就不由自主的自己營造一些環(huán)境,比如這種標簽人生,將自己的博客、微博、微信等用來聯系外部世界的工具上貼滿了自己認為好的“標簽”,剛開始的時候或許只是感覺自己是對與這些標簽所代表的內容感興趣,經過不斷深入和了解,這些標簽逐漸的嵌入我們的大腦,甚至進入了我們的潛意識之內,揮之不去。
用個最簡單的例子,有些人認為自己是農民出身,自己的祖輩都是農民,自己理所當然就是一個農民,即使是考上了大學,進入了城市生活和工作,無論生活的環(huán)境如何改變,那個農民的標簽始終揮之不去。保持農民的質樸,這或許是寶貴的,但是我們不能忽視“農民意識”中所隱藏的負面的東西。我并不是貶低農民,因為我自己的父輩也是農民出身。我只是在反思自己身上偶爾浮現出來的“農民意識”,這些意識或許阻礙了我正確的面對這個世界。
這就是標簽的巨大力量。當一個標簽深入人心的時候,其本身就會產生巨大的反作用力,使使用標簽的人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