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喬珍 姜海麗 周國香
摘要:目的 ?調(diào)查分析某院一年間住院患者微生物標本送檢及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方法 ?選取某醫(yī)院2018年1月1日~12月26日共計31161例住院患者,分析該院標本送檢類型及病原菌的分類、抗菌藥物治療前微生物標本送檢率、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結(jié)果 ?該院住院患者送檢標本中痰(39.85%)、血(25.58%)、尿(19.40%)標本占比居前三位,無菌部位標本占50.12%;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為47.56%,達到相關(guān)要求,但抗菌藥物使用前微生物標本送檢率為21.23%,非限制級、限制級、特殊級抗菌藥物使用前微生物標本送檢率分別為25.08%、30.38%、32.13%,低于管理要求。結(jié)論 ?該院應加強病原學送檢培訓教育與考核及送檢標本的質(zhì)量控制,提高送檢率。
關(guān)鍵詞:微生物標本;抗菌藥物;送檢率
中圖分類號:R446.5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8.038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18-011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microbial specimens and 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a hospital during the year. Methods ?A total of 31,161 in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1 to December 26, 2018. The type of specimen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pathogens, the rate of microbial specimens before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and the use of antibiotic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the specimens of sputum (39.85%), blood (25.58%) and urine (19.40%) accounted for the top three, and the sterile specimens accounted for 50.12%; the inpatients' antibacterial use rate was 47.56%,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were met, but the rate of microbial specimens before the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was 21.23%. The rate of microbial specimens before use of non-restricted, restricted and special grade antibiotics was 25.08%, 30.38%, 32.13%, respectively. In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should strengthe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he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of pathogens and the inspection and inspection of specimens, and improve the rate of inspection.
Key words:Microbial specimens;Antibacterials;Detection rate
抗菌藥物的規(guī)范使用是各級醫(yī)療機構(gòu)的工作重點和難點。國家對醫(yī)療機構(gòu)抗菌藥物的臨床合理應用及管理十分重視[1]。原衛(wèi)生部自2011年起加大整治力度,在全國范圍內(nèi)開展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將微生物標本的送檢率列為整治活動的重要指標之一[2],促使各醫(yī)療機構(gòu)在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為了階段性總結(jié)分析某院住院患者的微生物標本送檢及抗菌藥物使用情況,以期為下一階段的抗菌藥物科學管理決策和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因此,筆者對某院2018年住院患者的微生物標本送檢及抗菌藥物使用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某醫(yī)院2018年1月1日~12月26日共計31161例住院患者。
1.2方法 ?使用杭州杏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院感管理軟件對該院住院患者的微生物標本送檢類型、分離菌的分類分布及抗菌藥物使用前微生物標本送檢情況進行統(tǒng)計,同時調(diào)查同期全院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Excel2010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計算,運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進行分析,數(shù)據(jù)用(n,%)進行描述。
2結(jié)果
2.1微生物標本送檢情況 ?微生物標本送檢類型前三位依次為痰液5348份(39.85%)、全血3433份(25.58%)、中段尿2604份(19.40%),這三類標本類型占全部送檢標本80.48%(10798/13417),其中無菌部位標本6724份,占全部送檢標本的50.12%,見表1。
2.2微生物標本檢測情況 ?13417份臨床送檢標本共分離出2886株病原菌,微生物標本陽性檢出率為21.51%(2886/13417),其中革蘭陰性菌(G-菌)為69.23%,革蘭陽性菌(G+菌)為17.91%,真菌為12.86%。前六位分離細菌依次為大腸埃希菌、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占總檢出率64.58%,見表2。
2.3抗菌藥物使用前微生物標本送檢情況 ?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為47.56%(14826/31161)??咕幬锸褂们拔⑸飿吮舅蜋z率為21.23%(4148/14826),其中非限制級、限制級、特殊級抗菌藥物使用前微生物標本送檢率分別為25.08%、30.32%、32.07%。各級抗生素使用排名前十科室標本送檢率見表3。
3討論
該院住院患者送檢標本類型以痰、全血、中段尿為主,占全部送檢標本80.48%。其中無菌部位標本占比50.12%,痰標本占全部送檢標本39.85%,符合無菌部位標本達送檢標本50%,符合痰標本占所有送檢標本70%以下的《三級醫(y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要求。筆者認為與該院臨床醫(yī)生對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認識增強及收治患者的感染部位有關(guān)。
該院微生物標本陽性檢出率21.51%,低于國內(nèi)相關(guān)文獻報道的32.10%[3]及55.90%[4]。分析原因可能與不規(guī)范的微生物標本采集有關(guān)。臨床分離菌以G-菌為主,占比69.23%。前六位檢出菌依次為大腸埃希菌、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占總檢出率64.58%,上述病原菌為目前臨床最常見的多重耐藥菌和難以根治的真菌[5,6]。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這些致病菌的院內(nèi)發(fā)生率,是該院臨床醫(yī)生和微生物室工作人員下一階段關(guān)注的重點和攻克的難點。筆者認為一方面可以通過提高微生物標本規(guī)范送檢,根據(jù)微生物標本檢測及藥敏實驗結(jié)果選用抗菌藥物,實現(xiàn)目標導向用藥,避免濫用抗菌藥物;另一方面,微生物室應加強送檢標本的質(zhì)量控制,提高送檢標本的陽性檢出率,為臨床提供準確的檢測結(jié)果,提高臨床療效。
該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為47.58%,符合抗菌藥物管理不超過60%的規(guī)定。筆者認為自原衛(wèi)生部連續(xù)開展三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以來,該院抗菌藥物規(guī)范使用得到了明顯好轉(zhuǎn),與醫(yī)院管理部門加大對臨床科室抗菌藥物使用監(jiān)管、臨床醫(yī)生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認識增強有關(guān),使得抗菌藥物的使用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該調(diào)查顯示,該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治療前病原學送檢率為21.23%,其中接受非限制級、限制級、特殊級抗菌藥物治療的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前微生物標本送檢率為25.08%、30.38%、32.13%,均未達到抗菌藥物管理要求的30%、50%、80%。提示該院住院患者接受抗菌藥物治療時存在藥物選用缺乏依據(jù),用藥指征不足。分析原因主要有宣教不到位、管理部門未跟蹤檢查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情況等。下一階段應加強培訓與宣傳,提高臨床醫(yī)生對微生物標本送檢的重視;每月公布微生物標本送檢情況,并作為臨床科室的一項考核指標,與績效掛鉤;典型病例通過多學科診療模式進行討論,加強臨床醫(yī)生對微生物標本送檢的重視。
此次調(diào)查還顯示,該院非限制類及限制類抗菌藥物使用排前十的相關(guān)科室其微生物標本送檢率不達標科室均占60%;特殊類抗菌藥物使用排前十的相關(guān)科室其微生物標本送檢率基本全部不達標。提示該院臨床微生物檢驗送檢情況不佳。應用選擇式目標管理方法提高臨床微生物標本送檢率是一種有益的探索[7]。下一階段質(zhì)管辦、醫(yī)務(wù)處、藥學部、院感管理科及臨床科室等可嘗試多部門合作,加強研究臨床不同科室的管理目標值,分階段地逐步完成量化目標,以實現(xiàn)在全院范圍內(nèi)均達到抗菌藥物管理要求。
本次調(diào)查不足之處是未對該院各個臨床科室抗菌藥物使用及標本送檢進一步細化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關(guān)注這些信息,為今后的抗菌藥物科學管理提供依據(jù)和參考,避免不合理用藥,提升臨床用藥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fā)布《關(guān)于進一步開展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J].中國藥房,2013(22):2025.
[2]劉波,張衛(wèi)紅,李松琴,等.提高微生物標本送檢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1(15):862-864.
[3]張海琰.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8,5(49):148-150.
[4]潘紅平,儲從家,陳麗紅,等.某綜合醫(yī)院醫(yī)院感染病原菌臨床分布及耐藥情況[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7,16(3):225-228.
[5]劉玉嶺,史廣鴻,田真.某綜合醫(yī)院多重耐藥菌感染目標性監(jiān)測與綜合干預研究[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5,14(6):383-385,398.
[6]李甲.某三級甲等醫(yī)院多重耐藥菌感染現(xiàn)狀調(diào)研[D].山東大學,2015.
[7]楊婧,楊蕾,劉姍,等.選擇式目標管理提高臨床微生物標本送檢率[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5,14(5):342-349.
收稿日期:2019-5-7;修回日期:2019-5-14
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