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蘭
2017年6月,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開展第四屆“禮敬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系列活動的通知》,指出“要大力弘揚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華人文精神,引導廣大師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文化觀,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增進文化擔當”。詮釋、推進有利于德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對于貫徹這一文件精神,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德育水平,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家鄉(xiāng)文化給力
選取家鄉(xiāng)的大事件開展教育活動,教育效果最給力。為慶祝神舟十一號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成功發(fā)射,我們組織開展“共筑中國夢,同表中華情”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共同見證“神十一”成功發(fā)射,表達莘莘學子的愛國情懷。首先,組織全校學生觀看神舟十一號發(fā)射實況錄像,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接下來,分年級確定活動形式和內容:七年級學生的手抄報、黑板報,以“酒泉——放飛夢想的地方”“大國神器鑄就航天夢想”“讓我們一起上太空”“景海鵬、陳冬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等為主題,深受全校師生的關注和好評;八年級學生圍繞“中國夢·民族情”的主題撰寫國旗下講話稿,同學們紛紛暢言青春感悟,憧憬家國之夢,表達了生長在酒泉的自豪感;九年級各班舉行了“青春,我讓你無悔”主題班會,同學們紛紛表示,中國夢不僅是國家夢、民族夢,還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是每個青年人的夢。 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增強孩子們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弘揚愛國主義主旋律。
為了落實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建設,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從2016年起,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將在甘肅省酒泉市的敦煌市每年舉辦一次。文博會為什么確定在敦煌舉辦,該文博會為什么也稱之為酒泉文博會呢?關注歷史,重溫歷史,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自豪感,也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熱愛酒泉、服務酒泉,關心家鄉(xiāng)、奉獻家鄉(xiāng)的高尚情懷和素養(yǎng)。
將敦煌文博會融入課堂教學,使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貫徹了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拓展了學習的時空,把學習置身于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下,使學生在與生活的溝通中感受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進而獲得個體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提升。
二、身邊典型激勵
榜樣不一定是英雄人物和偉大事跡,也有可能是身邊那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耙娰t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中國人向來有從善如流、向優(yōu)秀榜樣學習的傳統(tǒng),在榜樣的引領下,會涌現(xiàn)更多知孝敬、懂感恩的青少年。
劉老師一家被評為全區(qū)“教子有方”家庭,學校以此為契機,在全體師生、家長中廣泛學習宣傳,旨在倡導夫妻和睦、尊老愛幼、科學育人、勤儉節(jié)約、鄰里互助的家庭文明理念,發(fā)揮女性在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方面的獨特作用。良好的家庭風尚,不僅是社會風清氣正的重要構件,而且是一個人享用終生的寶貴財富。一個人從小接受良好家風的直接教化,可以促進其形成積極的世界觀,催人成才,教人向善,進而成就輝煌人生。
尋找榜樣與自我的共性契合點,加強學習,凈化心靈,是榜樣激勵的教育機制指向所在。一個榜樣就是一面鏡子,面對榜樣,每個人都可以對照、檢查自己,做到自警自策,修身養(yǎng)德;通過對榜樣的學習和仿效,可以使先進受到激勵、平庸受到推動、后進受到震動,從而凈化心靈、塑造人格、教育自我。比如在“弘揚善舉,讓愛延續(xù)”主題活動中,組織師生觀看“眾里尋你——2018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十位孝心少年的事跡深深感染著每個學生,他們通過寫觀后感,表達對“最美孝心少年”的敬意。
三、社區(qū)典型融入
以社區(qū)為依托,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愛家鄉(xiāng)的感情化為愛社區(qū)的具體內容,容易被學生接受。
如開展“崇德向善學楷模,見賢思齊做好人”主題活動,組織師生到社區(qū)參觀“肅州好人館”。該館“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yè)奉獻”“孝老愛親”5個展出板塊,以“圖片+文字”的形式,直觀生動展現(xiàn)了56位“肅州好人”和1個見義勇為群體的典型事跡,他們用真誠的心靈、質樸的言行,詮釋好人的內涵,傳遞人間大愛,彰顯美德善行,引領社會風尚。這些積善成德、明德唯馨的“好人故事”,通過參觀廣泛傳揚,促進學生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體現(xiàn)了肅州區(qū)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實踐。
四、社會生活踐行
培育具有孝心、傳承孝道的社會公民,教育功不可沒,教師義不容辭。我們要在思想上重視孝文化,在生活中踐行孝文化,在教學中推進孝文化。
和顏悅色,不“色難”。沒有敬,也不能說是孝,子女對父母的態(tài)度很重要,要和顏悅色,不給父母難看的臉色。不頂撞父母,更不能搞“對抗”,與父母“為敵”。對父母敬愛,不僅要按照禮儀對待父母,更需要勤奮圖強,艱苦奮斗,學有所成,這樣不但可以慰藉父母,更能使社會上的其他人萌生尊敬愛戴之情。
教育引導孩子從克服各種小缺點、小錯誤、壞習氣、壞作風開始,把不良德行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之中,加強道德修養(yǎng),用孝意識構筑人生的底線。
“鐵人”王進喜是我們酒泉玉門人,他留下的“鐵人精神”“大慶精神”,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寶貴財富。為深入傳承和弘揚鐵人精神,激勵師生進一步秉承鐵人品格,我們舉行了“弘揚鐵人精神,譜寫時代新篇”團員青年演講比賽,激勵師生深刻理解鐵人精神的內涵和時代價值,使大家心靈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啟迪。
戲劇教育是一門有著寬廣視野的跨學科整合的綜合課程,融匯了音樂、舞蹈、美術、文學等諸多元素。近年來酒泉市第五中學豐富藝術課程設置,探索和發(fā)展戲劇教育,老師們創(chuàng)作的《御酒清泉·霍去病》《新白雪公主》《新黃袍加身》等戲劇作品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通過親身參與創(chuàng)作和表演,學生的表達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明顯提升。通過戲劇教育的學習和實踐,進一步感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體驗了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之美,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