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 要: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出口產品結構、新產品銷售收入及出口等方面分析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現狀,以此為基礎,運用IMS指數、TC指數和RCA指數對我國高技術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情況進行分析,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在2007-2017年內發(fā)展具有競爭優(yōu)勢,但從細分的產品類型來看,內部存在發(fā)展不均衡的狀況。最后從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分別提出加大科學技術設施建設、推進高端技術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和優(yōu)化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結構等提升對策。
關鍵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出口產品結構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3.023
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發(fā)展迅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蓬勃推進。構建高新技術產品結構、維持高新技術產品競爭優(yōu)勢是影響國家安全和經濟競爭力的要重因素。以技術和資本密集為特征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已成為經濟增長新方向。
1 出口現狀
1.1 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
隨著我國制造業(yè)的不斷強大,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獲得長足的發(fā)展,相較于全球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出口增速領先。
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外貿規(guī)模總體擴大,但出口額占總額比重不穩(wěn)定,從表1可以看出,2010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增長率達到30.64%。從2010年至2015年有所降低,在2015年、2016年出現負增長,2017年出口額達到6780億美元,出口增長率調整為11.02%。這與世界貿易發(fā)展的持續(xù)走低,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面臨的競爭加劇、貿易摩擦等原因有關。
1.2 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產品結構
從圖1可以看出,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產品出口比例居首位,2009年出口額為2824.65億美元,2014年達到4587.43億美元,短短幾年時間金額翻倍。電子技術領域的產品出口排名第二,2010年出口額為774.68億美元,2013年出口額增長至最高點1367.91億美元,2014年有所回落,2017年達到1200.19億美元。生命科學技術產品、光電技術產品和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產品等類型的產品出口額相對較小。
1.3 我國高新技術產品新產品銷售收入及出口
由圖2可以看出,從2009年至2017年的數據來看,高新技術新產品銷售收入及出口銷售額均呈上升的趨勢,2009年為1.37萬億元,2017年達到5.35萬億元,新產品銷售收入提升顯著。高新技術新產品銷售收入占全國工業(yè)制成品出口比例由2010年的16.19%上升到2017年的39.20%,出口額由0.49萬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1.95萬億元。相比之下,可以發(fā)現新產品出口銷售收入占產品銷售收入的比例從2009年到2011年有所增加,2013年降至11%左右。2016年又有下降的趨勢,說明我國高新技術產品有可能面臨庫存積壓的情況。
2 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分析
文章主要運用IMS指數、TC指數和RCA指數三個指標對我國高技術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情況進行分析。
2.1 IMS指數分析
國際市場占有率是指一國某產業(yè)或某種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及地位變化情況,計算公式為:
IMS=一國某產業(yè)或產品出口額/世界該產業(yè)或產品出口總額
IMS指數值越大,說明該產業(yè)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越強,反之IMS指數值越小,說明其競爭力越弱。若IMS
SymbolMC@ (0.2,+
通過表1可以看出,在十一年間,國際市場占有率從2017年的0.14上升到2017年的0.32,呈逐年遞增的趨勢我國高新技術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超過全球的四分之一。從2007年至2017年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標來看,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但2016年略有下降。
2.2 TC指數分析
貿易競爭力指數是指一國某產品出口與進口的差額占該產品進口額與出口額的比重。用來度量該國某產品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優(yōu)勢程度。計算公式為:
TC指數=(Ex-Ei)/(Ex+Ei)
Ex表示該產品出口額,Ei表示該產品進口額。TC指數的取值范圍為[-1,1]。TC指數越接近于1,說明該產品貿易競爭力越強,相反,TC指數越接近于-1,說明該產品貿易競爭力越弱。
根據貿易競爭力的計算公式和相關數據計算得出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各類型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如上表所示。從總體的TC指數來看,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從2009年的0.1上升至0.07, 2010年至2015年維持在0.9左右,競爭優(yōu)勢弱。從高新技術產品類型細分數據看,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競爭優(yōu)勢較強,生命科學技術競爭優(yōu)勢有波動,由2015年的-0.8轉化為2017年的0.09。電子技術、光電技術、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生物技術等在2009年至2017年均處于競爭劣勢狀態(tài),材料技術在2011至2015年貿易競爭指數由競爭劣勢轉變?yōu)楦偁巸?yōu)勢,2016年競爭優(yōu)勢又有下降。從整體高新技術產品的競爭優(yōu)勢指數數據來看,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除了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生命科學技術外,大都處于競爭劣勢狀態(tài),即缺乏國際競爭力。
2.3 RCA指數分析
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是指一國該產品出口占該國總出口比例與世界該產品出口占世界總出口比例的比值,用來衡量一國某產品在國際貿易上的比較優(yōu)勢。其計算公式為:
RCA=(Eij/Ei)/(Ywj/Yw)
Eij 代表一國i的j產品的出口額,Ywj代表世界w的j產品出口額,Ei代表一國i的總出口額,Yw表示世界w在相同時期內的總出口額。RCA指數越大,表明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比較優(yōu)勢越顯著,即i國j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越強。若RCA
根據表4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可以看出,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從2007年至2013年持續(xù)上升,2014年為2.11,稍有下降。從2007年至2017年,RCA值在1.97到2.50之間,出口競爭力處于較強的狀態(tài)。
3 我國高新技術產品提升對策
3.1 宏觀層面
加大科學技術設施建設,根據不同省市高新技術產品類型的發(fā)展需要,加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產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推進高端技術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以產業(yè)鏈中核心技術為中心,結合創(chuàng)新平臺發(fā)展需求,依托產業(yè)基地,推進技術平臺、研發(fā)平臺、創(chuàng)新平臺等建設。
3.2 微觀層面
(1)加強技術創(chuàng)新。我國高新技術產業(yè)處于發(fā)展階段,在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應急需強化。對于某些產品類型,可以采取漸進制,如從組裝、零部件加工等低附加值階段向品牌、核心零部件等高附加值階段轉化;另外,可以在某一產業(yè)鏈環(huán)節(jié)進行技術突破,體現“術業(yè)有專攻”,從而做到以局部帶動整體,逐步提高在國家市場上的競爭地位。
(2)優(yōu)化出口產品結構。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總體的國際競爭力發(fā)展迅猛。從細分的高新技術產品來看,高新技術產品內部發(fā)展不均衡,其中電子技術、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和航空航天技術在競爭力方面表現較弱,削弱了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對外輸出時抵御風險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優(yōu)化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結構,提升抗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志遠,楊雪.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研究[J].銅陵學院學報,2018,(1).
[2]石光.典型國家高技術產業(yè)發(fā)展的主要特征及啟示[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8,(2).
[3]孫瑩,徐柯.中韓對日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比較研究[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8,(5).
[4]胡萍,李丹.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及影響因素研究——以廣東省為例[J].貴州商學院學報,2017,(3).
[5]趙玉林,馬照寧.產業(yè)集聚視角下高技術產業(yè)發(fā)展對區(qū)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研究[J].財會月刊,2018,(14).
[6]曾紀瑛,陳奇晃.提高中國出口競爭力研究——基于RCA指數和TC指數的分析[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