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柯
摘要:盡管我國在中小股東的權益保護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大股東侵權事件屢見不鮮。本文以樂視網為研究對象,利用會計報表具體項目,真實的剖析關聯交易、虛假會計信息對中小股東的危害,并對此提出中小股東的權益保護機制對策。
關鍵詞:樂視網;中小股東;關聯交易;遞延所得稅;對策
一、樂視案例
2004年11月賈躍亭初步創(chuàng)立樂視,為第一控股股東。樂視以內容產業(yè)、視頻產業(yè)和智能終端基點打造“平臺+內容+終端+應用”完整生態(tài)系統。樂視2010年上市以來,樂視資產以其不可思議的速度不斷上漲,2015年市值曾一度超越1500億元,引領創(chuàng)業(yè)板前流。然而急速的擴張,帶來了巨大的隱患,2016樂視網被爆出拖欠貨款,樂視年報顯示營業(yè)利潤、凈利潤急速下降,企業(yè)陷入極大困境。2017年10月14日,樂視網呈巨額虧損16億,七年盈利一夕之間虧完。樂視網股價由巔峰的179.03元,瘋狂跌停,下滑到僅僅2元,中小股東投資者損失慘重。
二、樂視網大股東與中小股東利益沖突
(一)大股東利用內部關聯交易進行利潤操縱
關聯交易發(fā)生于企業(yè)關聯方之間,關聯交易是公司經營過程中經常出現的,而這種交易一般不公平。關聯方的關鍵點在于轉移資產或義務的事項,不論是否收取補
價,都視為關聯交易。
到2016年末,賈躍亭仍為樂視網的最終控制方,并未有其他母公司,旗下子公司15家,64家公司受同一控制人控制,關聯交易的主要目的是虛增收入,同時也為關聯交易方提供融通資金的機會。樂視關聯交易涉及以下情況:
1.關聯方采購
關聯方采購涉及采購商品和接受勞務。2014-2016年三年間,母公司向關聯方采購商品或接受勞務業(yè)務成本在合并報表營業(yè)成本中所占比重從2014年的1.57%飆升至2015年的20.81%,持續(xù)增長到2016年41.13%。關聯交易占成本的比重達到41.13%,遠遠超過了企業(yè)IPO核查的正常值。公司報表顯示是為了合理的拆分集團的業(yè)務,謀求更好的專項發(fā)展而發(fā)生大額關聯交易,但母公司與關聯方之間巨額的順逆流交易仍不能得到有效的解釋,且不納入合并報表范圍的關聯方之間產生的利差并不會抵消掉,具有虛增利潤的嫌疑。
2.關聯方銷售
關聯方銷售涉及出售商品和提供勞務。對比2014-2016年母公司向關聯交易方出售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業(yè)務在合并利潤報表中營業(yè)收入的比重,可以看出,2014-2016年三年間,比重從2014年的0.86%增長至2015年22.19%,繼而增長至2016年58.63%。樂視網關聯交易占收入比重所達到的58.63%,已經嚴重超越了企業(yè)IPO核查正常界限值。其中,2016年年報顯示“樂帕營銷服務(北京)有限公司”一家的關聯交易,就達到7.087億。樂帕營銷服務(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其注冊資金僅僅1000萬元人民幣,卻與樂視網發(fā)生如此龐大的交易額,其真實性值得探討。
3.關聯方擔保
關聯方擔保是關聯交易中,比較特殊的一部份,涉及到應收賬款。在賈躍亭實際控股期間對大量的應收賬款提供了擔保,但由于各關聯公司的籌資狀況和實際經營能力不一,導致回收情況各不相同。
例如,賈躍亭擔保的一項樂視網手機業(yè)務貸款被銀行采取保全措施,導致關聯雙方的資產被徹底凍結,同時由于關聯公司的資金短缺,這兩方面的不利因素導致樂視網應收賬款無法正?;乜睿房铌P聯方還款義務無法按時完成。如果類似情況不斷發(fā)生,問題便不會得到妥善解決,樂視大量的現金流缺口沒法得到彌補,剩余應收賬款的可回收性進一步降低。
頻繁的關聯交易不僅給樂視自身帶來經營問題,還會給一些關聯方帶來經營風險。樂視利用巨額的關聯交易,強行將充滿財務問題的上市公司“,裝飾”成凈利潤飛速上升的上市公司,營造了一份“漂亮”的財務報表。這樣不僅侵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還影響中小投資者的決策意向。
(二)大股東利用虛假不實的會計信息,虛構利潤,欺騙中小投資者資金
在樂視網企業(yè)合并利潤報表中,呈現凈利潤遠遠總是大于利潤總額的局面。一般情況下,凈利潤都是小于利潤總額的,即所得稅費用為正數。然而,樂視網企業(yè)合并利潤報表中,所得稅費用為負數。
由于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分析樂視網2014-2016年企業(yè)合并資產負債報表,遞延所得稅負債幾乎忽略不計,遞延所得稅資產較大。由表1分析可知,2014-2016年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增長速度為633.34%、158.51%、50.49%,遞延所得稅資產呈現逐年增長。遞延所得稅資產是指在將來可能獲得可扣除的暫時性差額以抵消可扣除的暫時性差額的范圍內確認的資產。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前提條件是企業(yè)和審計師認為該公司未來能夠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足夠抵減未來會變大的所得稅費用。稅法規(guī)定在五年內能夠盈利,產生正的應納稅額,才能抵扣之前的虧損。
那么,每年確認如此巨額的可抵扣虧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這些虧損在未來是否可以收回呢?而對于整個樂視公司,在2015年和2016年的利潤總額只有0.7億,遠遠達不到彌補以往年度的巨額虧損,所以,盲目的將虧損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用未來收益去彌補虧損的做法是極其不可取的。樂視網的利潤呈現出及其不真實的局面,存在虛構利潤的可能。
三、中小股東保護機制的對策建議
(一)積極優(yōu)化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
股權結構的優(yōu)化是一種比較直接的方式去保護中小股東權益。我國上市公司現在大多數呈現一股獨大的局面,也就是所謂的存在持有股票份額最大的控股股東,要想有效的保護中小股東,必須打破現有的局面,實現股權的多元化。為實現股權的多元化,可以通過持減第一股東控股比例,增加其他股東的比例,形成其他股東股份總額比例大于第一股東比例的局面。其次,引進機構投資者,指引中小股東,減少股權分散過多的局面,形成相對控股的股權結構,有效的維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強化信息披露的監(jiān)管力度
為了有效保護中小股東的權益,上市公司應當嚴格規(guī)范自身的財務披露行為,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在信息披露制度中,不僅要披露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半年度報告、季度報告和重大事件,還要強烈要求披露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應及時向投資者提供上市公司和其他關聯交易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詳細信息,以避免隱瞞中間層之間的關系,防止大股東的詳細信息,以避免隱瞞中間層之間的關系,防止大股東“空殼”公司。
信息披露制度更需要外部信息監(jiān)管的配合,縱觀各類大股東侵權事件,大多由公司內部爆出,可見外部信息監(jiān)管的失效。外部信息監(jiān)管機構,應當加大信息披露的監(jiān)管力度。建立信息披露監(jiān)管系統,更加專業(yè)的為中小股東提供準確的報告。在披露信息的同時,為中小股東投資者提供投資決策信息,良好的避免風險和危機,保障中小股東利益。
(三)完善上市公司內外部治理
為了從根本上杜絕大股東和內部人的侵權行為,應該從公司內外部治理上下功夫。股權結構,信息披露的治理,受市場的影響,存在失控的可能。中小股東想要占領先機,完善公司內外部治理,顯得尤為重要。
1.外部治理
引入高效的商務管理信托機制是外部治理的合理手段,授權受托機構來集中中小股東的權力,代表出席股東大會,結束股東大會的混亂局面,以專業(yè)性的標準去參與審查和投票表決,充分了解公司管理情況,由此維護中小股東的權益。商務管理信托機構主要從兩個方面影響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結構:一是專業(yè)化管理的引入,極大的集中了中小股東權力,促使改善經營,優(yōu)化公司資產組合,,增加和維護中小股東的利益;二是將收益權和表決權分離,由信托機構代表中小股東。通過信托機構行使表決權,中小股東行使收益權,使得信托機構的專業(yè)性和外部性能夠保證中小股東不受侵害。
2.內部治理
董事會與監(jiān)事會制度的完善可以很好的制約管理者。無論董事會,還是監(jiān)事會,都要加強其獨立性。目前,在大多數的上市公司結構中,或多或少,董事會和監(jiān)事會都受到大股東及其內部人的干擾,對公司具體發(fā)展狀況和盈利情況不太了解。這便要求在內部治理中,注重董事會和監(jiān)事會的獨立。增強董事會獨立性,以合乎企業(yè)發(fā)展的董事會任職標準,推行獨立董事會制度做到“董事能董事,獨立董事能獨立”。強化監(jiān)事的監(jiān)督作用,給予監(jiān)事獨立監(jiān)察權,擴大監(jiān)事的自主監(jiān)事范圍,確保監(jiān)事履行對管理者的監(jiān)督職能。
參考文獻:
[1]馬嫣然.樂視網關聯交易分析[J].經貿實踐,2017.(15).
[2]朱甜甜;何成坤.上市公司中小股東權益受侵害分析[J].廣角,2015.(12).
[3]陳旭;熊小舟.中國上市公司大股東與中小股東利益關系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9.(21).
[4]王全亮.淺議大股東與中小股東利益沖突及協調解決[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6).